人民網
人民網

助力全民“低碳”  福建省政協委員馬祥慶建議做好“碳普惠”獎勵

2024年01月24日19:2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1月24日電 (林盈、黃東儀)自2020年我國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低碳、減碳等概念日漸深入人心。碳普惠這種通過市場機制,對個人低碳行為進行普惠性質獎勵,促進公眾參與碳減排活動的形式,也慢慢成為推動我國公眾消費端碳減排的重要抓手之一。

福建省政協常委、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馬祥慶。受訪者供圖

福建省政協常委、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馬祥慶。受訪者供圖

福建省政協常委、福建農林大學教授馬祥慶介紹,福建作為我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在助推“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積極探索,率先開發成本低的林業碳票、“一元碳匯”等,推出了“八閩碳惠”APP小程序,出台《福建省大型活動和公務會議碳中和實施方案》等,形成了許多助推碳中和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做法。

但在調研工作中,馬祥慶也發現福建省在推動碳普惠制度方面尚處於起步階段,存在缺乏頂層制度設計、統一碳普惠平台少、碳普惠方法學缺乏、碳減排普惠場景不多、碳減排消納渠道不足、公眾認知和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如何推動碳普惠制度建立,讓公眾能樂於“低碳”、主動“低碳”?

馬祥慶建議,一是要做好實施碳普惠制度的頂層設計,出台《福建碳普惠制度試點實施方案》,開展碳普惠試點建設,制定福建碳普惠制度試點建設指南。摸索可操作性強的碳普惠運行體系。在試點基礎上出台《福建省碳普惠交易管理辦法》,全面推動福建碳普惠制度的實施。

二是建立統一的碳普惠服務平台,整合福建現有碳普惠平台,建立具備減排量核算、消納、信息發布、監督管理等功能的統一碳普惠服務平台,將消費端碳減排場景納入平台,打造全省統一的碳普惠服務平台。鼓勵平台建立信息數據共享機制,做好信息採集、系統對接、數據共享,加強全流程監管,實現碳普惠平台與不同碳交易平台的交易聯動和互認,完善平台服務功能和運行機制。

三是加快開發更多適合福建的碳普惠方法學,鼓勵企業自主開發不同公益類碳減排項目方法學,探索基於綠色回收、綠色出行、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等場景的碳普惠應用程序開發,建立面向公眾的個人碳賬戶體系,探索通過積分兌換商業優惠券或服務等激勵社會公眾參與碳減排。

四是拓展碳減排量多元消納體系,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碳減排量多元化消納機制。探索制定自願減排量核証、交易、消納機制和碳積分兌換等,構建碳積分、權益兌換以及消納方案,通過碳普惠積分換權益等方式消納碳普惠核証減排量,建立區域聯動的碳普惠生態圈,推動全社會公眾消費端碳減排。

五是加強碳普惠制度宣傳和公眾參與力度,通過電視、網絡、平面廣告等途徑進行碳普惠制度的宣傳推廣工作,引導全社會共同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會建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加強公眾參與碳普惠制度的力度,鼓勵公民通過節約用能、綠色消費等途徑養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動全社會形成低碳生活和消費氛圍。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