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翼參加福建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廈門代表團審議
1月24日,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參加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廈門代表團審議。周祖翼強調,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工作的殷殷囑托,始終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勇立潮頭、勇毅前行,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審議中,崔永輝、蔡鋒、鄒劍寒、康英德、林瑞梅、葉曉軍、陳文強、謝兵、許曉曦、倪杰、黃穎、陳水讓等代表,分別從推進發展動能轉換、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民企發展、深化科技創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強化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等方面,結合自身實際,提出意見建議。周祖翼認真聽取發言,與大家互動交流,要求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充分吸納。
周祖翼說,2023年全省人民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經歷了風雨洗禮,取得了沉甸甸的收獲。在全省大局中,廈門一直是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過去一年,廈門市結合開展主題教育,深入推動新一輪改革全面展開,發展動能加快轉換,服務業發展穩中有進,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深化,民生保障不斷改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有進步、有成效、有亮點,成績來之不易、值得肯定。
周祖翼說,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廈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新的一年,希望大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定信心、敢闖敢試,勇當弄潮兒、爭當排頭兵,保持定力、行穩致遠,進一步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力爭各項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走在前列。要大力弘揚、創新發展“敢為人先、敢闖敢試、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要以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爭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改革突破,重塑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發展新優勢。要主動融入和拓展國內大市場,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在廈門更好對接聯通、相互促進,深化“絲路海運”“絲路飛翔”品牌建設,深化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國際產能合作,用好投洽會、金磚創新基地等重大平台,高標准抓好自貿區建設,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二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走在前列。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聚焦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技術突破,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要打通科技到產業的通道,更好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實現政產學研用相融合。要堅持引育結合,既要大力引進符合發展需要的優秀高端人才,也要積極培育本土創新拔尖人才,不求全求大但求最優,努力打造區域人才聚集平台。三要在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中走在前列。堅持以改革促融合,用好中央賦予的改革自主權,加快推動對台各領域政策和制度創新,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提升海峽論壇等品牌效果,積極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共同產業、共同家園,把廈門打造成為展示“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生動窗口。在廈金率先融合上下更大功夫,推動廈金通電、通氣、通橋取得實質進展,打造“廈金共同生活圈”。四要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中走在前列。堅決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保衛戰,持續加強生態修復保護,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一步打造美麗中國的先行示范市。五要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走在前列。推動跨島發展從量的積累向質的突破飛躍,島內著力推動功能聚焦、產業升級、品質提升,島外新城片區著力實現產城人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實現島內島外協調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化社會治理創新,加快實現城市農村協調發展。做深做實新時代山海協作,發揮在廈漳泉都市圈建設中龍頭的作用,完善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不斷擴大廈門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力,加快實現市內市外協調發展。依托海上、陸上絲綢之路和中歐班列、航空樞紐、高鐵網絡等,拓寬陸海內外聯動通道,不斷擴大廈門的影響力。(記者 周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