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兩會新觀察

如何讓文旅“流量”變“留量”,福建代表委員出新招

人民網記者 劉卿 林曉麗
2024年01月26日08:4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繼“進淄趕考”后,這個冬天,“爾濱”可謂再次“火出圈”。全國各地文旅大聯動、紛紛“花式整活”,從接力“變裝”到魔性“科目三”,再到土味喊麥……大家在各短視頻平台圍觀“看熱鬧”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疑問:“費力搞文旅‘營銷’之后,如何讓‘流量’變‘留量’、‘網紅’成‘長紅’”?

這樣的疑問,同樣給到福建。

福建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省長趙龍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23年,福建實現旅游總收入6981億元。

如此經濟體量的背后,少不了本土“網紅”助力:福州三坊七巷的“愛心樹”、泉州的蟳埔簪花圍、會“繁殖”的線面、滿口蝦油味的“丫霸”……

正值2024福建省兩會期間,如何讓本省文旅在全國“卷”出新高度,參會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泉州代表團分組審議環節,與會代表圍繞話題展開熱烈討論。人民網記者 劉卿攝

泉州代表團分組審議環節,與會代表圍繞話題展開熱烈討論。人民網記者 劉卿攝

“乘勢‘世遺之城’,泉州正開啟‘宋元中國·海絲泉州’文旅經濟新一輪騰飛,但由於‘世遺之城’明信片與‘海絲名城’的羈絆還不夠緊密、古城配套承載量與文旅強市的發展還不夠匹配,泉州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差距,亟需打造一個集文化展示、僑鄉交流、產業聚合、經貿往來的重要平台。”福建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環資委委員,泉州城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垂舉提出,要支持泉州做大做強做優海絲文旅經濟,打造最具煙火氣“海絲名城”。

泉州因“世遺”而聞名,作為這裡的旅游從業者,福建省人大代表、泉州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總經理夏文君深有體會,“從夏天的淄博燒烤到冬天的哈爾濱,從‘小土豆’到研學,這些更多地是為游客提供一種情緒價值。”

夏文君認為,泉州也在文旅大潮中彰顯了文化底蘊和軟實力,但還沒有完全凸顯出來,需要想清楚如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把旅游業的家底拿出來盤點清楚。“讓旅游者來定義旅游目的地,這是一種新的概念和理念,為前來泉州的90后、00后們提供情緒價值。”

泉州古城西街,游客絡繹不絕。人民網 黃東儀攝

泉州古城西街,游客絡繹不絕。人民網 黃東儀攝

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把文旅消費做熱,整體謀劃、串珠成鏈,加快塑造特色文旅IP,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2024年實現接待旅游總人數增長11%,實現旅游總收入增長16%。

“破浪”前行,需要底氣。

“就發展旅游業而言,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目前我省的旅游配套設施足以對全省旅游業的內循環提供有力支持。”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天龍建議,把加快文旅經濟產業發展作為刺激消費、穩定就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是實施擴大內需的權宜之計,也是長遠戰略之舉。

在傅天龍看來,旅游業要以需求牽引供給,從整體上謀劃景區景點,發展紅色教育旅游、特色鄉村休閑旅游、農業觀光旅游等旅游產品,推動旅游發展從單一景區景點向綜合旅游目的地轉變,同時整合省內不同旅游資源,統一規劃、整體打造,提供更多精細化、差異化旅游產品,使分散的旅游“點”串成“珍珠項鏈”,打出“福”字招牌。

發展文旅產業,需要項目牽引、龍頭帶動。

“要拿‘真金白銀’帶火文旅市場。”福建省政協委員張運明提出,要持續深化文旅項目“放管服”改革,從深化簡政放權、完善地方立法、健全監管方式、規范旅游購物、搭建營銷平台等方面,持續激發文旅經營主體活力。

以紅色資源為基礎,龍岩市上杭縣古田鎮蘇家坡村整合綠色生態、美麗鄉村、觀光體驗等資源,發展鄉村游、研學游。上杭縣委組織部供圖

以紅色資源為基礎,龍岩市上杭縣古田鎮蘇家坡村整合綠色生態、美麗鄉村、觀光體驗等資源,發展鄉村游、研學游。上杭縣委組織部供圖

福建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委員、省青年畫院院長陳春勇還聚焦“紅色+”特色旅游現狀,提出要開發多元化紅色旅游資源,打造“紅+”特色旅游品牌,依托福建豐富的綠色植被、遼闊的海岸線和獨特的古風古俗,整合“紅+綠”“紅+藍”“紅+古”資源,開發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同時,通過資源聚合,豐富紅色旅游體驗,進一步延長旅游地產業鏈,更好地帶動目的地消費和經濟發展。

福建省政協委員、民進省委會常委、三明市副市長、民進三明市委會主委林菁則表示,通過賽事經濟串聯城市地標景點和賽事路線,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聯動“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帶動周邊產業,形成“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多人旅游”良性發展局面。

2024年,福建提出,要打響“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品牌。文旅高質量發展,隻有“出圈”不“出界”、“網紅”成“長紅”,才能讓更多游客“來福建,福氣多,一路山海一路歌”。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