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福州“台胞尋根工程”助兩岸雙向奔赴

人民網福州1月29日電 (記者林盈)“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今年4月,我還會帶幾十位宗親過來‘尋根’。”來自台灣的台中王姓宗親會理事長王世隆在採訪中這樣說道。
1月28日,由福州市政府主辦,福州市台港澳辦、福建師范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聯合承辦的“台胞尋根工程”系列活動之一——“台胞尋根閩都行研討會”在三坊七巷舉行,23位兩岸專家學者及宗親后裔參與。在這場研討會上,“尋根是兩岸的雙向奔赴”被多次提及。
參與尋根活動部分台胞合影。福州市台辦供圖
“從小我就在媽祖廟前的晒稻子場地上玩耍,讀書就在廟旁的閱覽室,休閑時會到后面的園子。每年迎媽祖,一庄過了又一庄。到媽祖生日,大伙兒又會為媽祖慶生,有庄嚴的祭祀典禮,也有熱鬧的煙火、歌唱聯歡晚會。”在台灣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林安梧看來,閩台一家,兩岸文化傳統“通而為一”,深埋在記憶與生活種種之中。
研討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尋根之舉背后,是台灣同胞對原鄉的追索,亦是難以割舍的家國情懷。據了解,此次福州推出的“台胞尋根工程”是發揮福州對台獨特優勢和先行示范作用,深化閩都文化在閩台人文交流中的影響,增進台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認同、促進兩岸心靈契合。
先期將依托涉台歷史人物故居、兩岸信俗交流場所、涉台文物古跡打造首批10家“台胞尋根示范點”,作為台胞尋根的物質載體。研討會當天,福建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出席活動並致辭。福建省委主題教育第一巡回督導組組長林曉英、福州市市長吳賢德出席並為首批台胞尋根示范點授牌。
據了解,福州市首批10家“台胞尋根示范點”分為血緣類、文緣類、法緣類三大類,包括嚴復故居、林則徐出生地、陳氏五樓、林森故居、福州文廟、陳靖姑故居、閩台閩王文化園、張真君祖殿、福建都城隍廟、鼓山涌泉寺。
下一步,福州市還將進一步挖掘全市范圍內的尋根資源,加強涉台文物的保護修復,搭建更多榕台宗親、信眾、宗教界人士的交流平台,持續深化“台胞尋根工程”在推進閩台社會人文交流方面的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