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委書記葉仁佑:系統性謀劃 精准化施治 以生態高顏值推動發展高質量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格落實“把福州這座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眾”重要囑托,進一步推進全域治水工作,福州市河長辦聯合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護河愛水 清潔家園——全域治水書記談”系列,展現福州市全面建設人水和諧共生的海濱城市、山水城市的優美畫卷。
本期訪談嘉賓: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書記葉仁佑。
主持人:龍江是福清的母親河,近年來福清為推動龍江流域綜合治理做了哪些工作?
葉仁佑:龍江是福清最大的河流,也是全省12條干流之一,在流域水質治理上遇到了不少困難,主要是:徑流水量不足,全流域年徑流量4億立方米,是閩江的140分之一,且枯水期長﹔水體自淨能力差,由於河道短且彎折,污染物長時間滯留回蕩﹔沿岸生產活動頻繁,有近70萬群眾、最高時有300家工業企業,截污、治污的壓力很大。
針對這些難題,近年來福清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借鑒福州市全域治水經驗和模式,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精准治理,推動龍江流域水質穩步提升,龍江國控斷面水質保持在Ⅲ類,首次達到優良水質﹔8個省控斷面水質基本上都保持在Ⅲ類。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構建“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共治格局。在政府層面,整合部門和鎮街等力量,組建龍江流域綜合治理指揮部,實行例會研究、現場辦公、督促考核等機制﹔在社會層面,發動黨員志願者、騎行協會、社會群眾等力量,常態開展網格化巡河清渠,形成全民共治共管的格局。
二是落實“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按照福州市部署,落實河(湖)長制,深化“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組織市四套班子成員,分別帶著專家和群眾巡江巡河,找到1500多個問題,為精准靶向治理提供依據。
三是推出“岸上卷地毯、岸下生態化”治理方案。在深入實地調研中,我與福清市的其他市級領導,把龍江“一江四溪”122公裡走了兩三遍,最終優化調整了綜合治理方案,主要做到“三個敬畏”。
敬畏歷史,歷史上海水可以上溯至龍江中游河段,為此我們系統推進閘門改造、河道清淤、河段拓寬等工程,做到“漲潮開閘引海水,落潮關閘保水位”,恢復龍江河道的歷史原貌。
敬畏生態,從“水裡、岸上、兩側”入手,抓好排污口摸排管控,推進污水管網修復,實施周邊“散亂污”企業等整治,從源頭上控制污染入河。
敬畏文化,依托龍江沿岸的石竹山、天寶陂、利橋古街、海口古鎮等歷史文化資源,實施龍江文創走廊等7個項目,促進文化旅游融合。
四是實行“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梳理整合龍江流域綜合治理項目118個、總投51.3億元,涉及水質提升、河道重塑、生態修復、智慧水利等領域,並常態開展項目一線推進、現場辦公。近年來已投入16.7億元,建成投用虎溪安全生態水系等55個項目。
五是堅持“以水興旅、以水興產”。以龍江為主軸,系統推進兩岸開發,布局完善公園、景觀、燈光、商業、文旅等設施,策劃舉辦廟會、燈會、燈光秀、龍舟賽、啤酒節等活動,培育打造富有特色的消費場景、旅游場景,把龍江建成城市生態軸、景觀軸、文化軸。
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書記葉仁佑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處於龍江中游的東張水庫承擔了福清市13個鎮街近70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請您介紹一下福清在開展水質提升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的具體情況。
葉仁佑:福清市東張水庫建成於1958年,總庫容2.1億立方米,是福清市人民的主要飲用水水源地。它的建成,不僅改變了福清“十年九旱”的歷史狀況,而且現在還作為“一閘三線”工程的重要調節庫。由於東張水庫庫齡大,且周邊分布著7個行政村及大片農田,給水庫水環境質量帶來了一定程度影響。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成立了專門工作指揮部,開展了東張水庫水質提升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對東張水庫進行系統性、全面性、精准性治理。截至目前,圍繞水環境治理修復、飲用水源地保護、水華應急防控、供水保障、智慧管理等五大領域,策劃實施了111個項目,總投4.6億元。通過集中攻堅,東張水庫水質顯著提升,水庫藻密度峰值較同期下降一倍以上,總磷、總氮、pH預警時長分別下降98.3%、47.1%、33.3%,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以上。在治理中,我們做到“點、線、面”協同發力。
在“點”上,徹底消滅點源污染。主要對周邊7個村及東張鎮區的居民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處理等集中整治行動,從源頭減少污染物入庫。
在“線”上,有效淨化入庫溪流污染。針對5條入庫溪流,落實截污納管、人工濕地淨化等舉措,特別是在人工濕地打造方面,我們採用表流濕地工藝,在入庫口打造人工濕地,利用多種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吸附、分解、淨化來水水質,有效提高了入庫溪流水質。
在“面”上,妥善解決農業面源污染。作為水源保護地,根據政策規定,東張水庫周邊是禁止磷肥等使用,但部分群眾認為這是祖輩傳下來的耕作方式,一開始對我們工作很不理解。對此我們成立工作專班,宣傳解讀政策,傾聽群眾意見,形成了“土地有償流轉給國企、統一採取生態化種植、農戶參與務工得報酬”的方案。也就是以每畝每年1100元的補貼,將水庫周邊2240畝農田集中流轉到國企手中,推行淨水種植、生態種植等模式,並聘請失地農戶參與管理,在水庫周邊筑起了生態緩沖帶,實現了政府少投入、環境得保護、群眾增收入的多贏效果。
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書記葉仁佑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可以看出福清在流域綜合治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葉仁佑:經過這幾年來的系統綜合治理,福清市水流域治理效益已經全面顯現出來了。
我們的流域水質穩步提升。通過系統性開展“兩江十一溪”綜合治理行動,現在各流域水質都得到了顯著性的改善和提升,國省控斷面水質基本都穩定在Ⅲ類水,甚至有的達到Ⅱ類水。
我們的沿岸環境顯著改善。通過水岸同治、生態共建,分批推進了江岸串珠公園、全域綠道網等建設,近三年來建成沿江沿河公園綠地68個、50多萬平方米,建成休閑步道143公裡,形成“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格局。
我們的水經濟快速發展。堅持全域治水與全域旅游開發並舉,挖掘培育了龍江兩岸、海水溫泉等旅游熱點,像我們沿龍江打造的東百利橋古街,集購物、餐飲、休閑、旅游、娛樂、商務等於一體,現已成為福清極具人氣、煙火氣的重要商圈。
我們的生態屏障更加筑牢。在流域綜合治理的帶動下,我們還同步實施了藍天、碧海、淨土等工程,統籌抓好“散亂污”企業整治、美麗海灣建設、垃圾分類推廣、林相改造提升、全域綠道網構建等工作,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使生態高顏值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成色、底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