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市翔安區馬巷司法所發揮多元調解機制  依法高效調處矛盾糾紛

2024年02月01日18:03 |
小字號

近年來,廈門市翔安區馬巷司法所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轄區實際,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據了解,馬巷司法所在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工作上堅持“要治未病,普法先行”工作理念。在翔安區司法局的指導下,馬巷司法所結合每月對轄區的矛盾糾紛進行分析研判,聚焦轄區人民群眾的糾紛點,利用“老百姓的蒲公英”普法欄目平台,把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通過身邊的案例進行還原解讀,將線上普法工作的觸角伸入社區治理網格之中,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在群眾心中播種下法治的種子。

同時,馬巷司法所積極推動“1+2+18+N”聯動矛盾糾紛化解模式(一鎮街兩所十八社區N個基層網格)及時調處重大疑難矛盾糾紛,形成矛情排查網絡寬、矛情收集觸角深、研判調處高效便捷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到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為進一步切實延伸行政服務,進一步方便服務對象,馬巷司法所還積極實行“伴隨服務”“周末預約調解制度”。2023年全年共指導及調處矛盾糾紛517起,涉案金額共計2707余萬元,其中非正常死亡4件。重大疑難復雜案件34件,調解滿意率99.9%。

此外,馬巷司法所還注重提升人民調解員的能力提升工作,2023年全年組織開展業務能力提升培訓6場次,下社區一對一指導業余指導85場次。馬巷司法所專職人員調解員蔡淺林以其“明心、慧眼、巧口”的六字調解法,有力維護了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並於2023年9月獲得“全國模范調解員”稱號。

例如,2023年春節期間,轄區有廠房因擴建與林大媽發生糾紛,林大媽情緒激動,不慎從廠房的樓梯摔下來,手臂嚴重傷腫。蔡淺林介入調解后,用心用情化解矛盾,在了解到林大媽的手越發腫脹,蔡淺林專門跑到醫院咨詢他的老中醫朋友,得知“楊梅樹皮”可以消腫,蔡淺林專門從網上淘得幾袋送至林大媽手中。隨著手臂消腫,林大媽對蔡淺林也從剛開始的排斥到信任。“願意調解就有希望了。”蔡淺林說,得知林大媽想要提前拿到搬家、騰房等方面的補償,經過溝通,廠方表示理解並立即支付補償款。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在基層治理工作的點點滴滴中,馬巷司法所始終把黨的群眾路線作為根本工作路線,積極發揮多元調解機制,依法高效地調處矛盾糾紛,讓群眾連連稱贊。接下來,馬巷司法所將聚焦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進一步提質增效,努力形成矛盾糾紛化解的強大合力。(康輝揚)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