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1月23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 趙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新福建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新福建宏偉藍圖和“四個更大”重要要求,緊緊圍繞中央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重要使命,在省委領導下,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擴內需、優結構、提信心、防風險,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初步統計,2023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54355億元、增長4.5%,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907億元、增長9.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91億元、增長7.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進出口總額下降0.2%,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3%、6.9%,城鎮調查失業率4.8%,居民消費價格與上年持平。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是:
(一)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實體根基更加穩固
產業升級蹄疾步穩。堅定不移推動“智改數轉”,實施省重點技改項目1704個、總投資4477億元,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佔比居全國第三位,福州、廈門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堅定不移拓寬產業新賽道,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28.3%、提高3.4個百分點,出台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10條措施,建成光儲充檢一體化充電站15座,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順利下線。堅定不移培育壯大產業鏈,發布全國首份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白皮書,制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2%,制造業百強企業營收總額達2.5萬億元。動力電池、鞋服、化工、食品等產業鏈條更加堅實,竹產業、陶瓷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6個設區市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中沙古雷乙烯項目進入建設實施階段,莆田入選中國食品產業名城。堅定不移推進園區標准化建設,26個試點園區新增標准化廠房超500萬平方米,4個園區上榜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園區。堅定不移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4個設區市列入國家流通戰略支點城市,福州港口型物流樞紐入選國家建設名單,廈門獲批國家智慧口岸試點,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4%。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四大經濟”,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9萬億元,海洋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63%,實現旅游總收入6981億元。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世界航海裝備大會、亞太電協大會成功舉辦,行業風向標、合作策源地、成果展示窗作用日益凸顯。
內需潛力加速釋放。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重要抓手,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618億元,158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87億元。福廈高鐵開通運營,福廈“一小時生活圈”、廈漳泉“半小時交通圈”由願景變成現實。龍岩新機場獲批立項,龍龍高鐵龍岩至武平段、廈門翔安大橋、福州地鐵4號線首通段等建成通車,大動脈更加暢通、微循環更加便捷。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建省最大引調水工程“一閘三線”全線通水,潤澤榕嵐兩地近580萬人,平潭人民從此告別“靠天吃水”的歷史。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實施擴消費“八大行動”,開展“全閩樂購”活動近萬場,舉辦第二屆福品博覽會、新閩菜發展大會,福茶、福酒、福文創等線上線下銷售火爆,限額以上網絡商品零售額增長6.1%。泉州獲批國家第三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城市,福州三坊七巷和廈門中山路入選全國示范步行街。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率先啟動全域范圍內戶口遷移“跨省通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37.7萬人。持續提升城市品質,改造老舊小區38.2萬戶,全面完成43.9萬戶低收入群體居住環境消防安全改造,新增公共停車位3.1萬個,新建改造公園綠地1002公頃,創建無障礙設施樣板街道11個,累計建成福道8740公裡。福州榮獲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廈門上榜中國十大“大美之城”,三明入選第三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糧食生產和增儲任務超額完成,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261.7萬畝、產量511萬噸,3個省級糧庫提前建成。新增3個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2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3個縣(市)入選第四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福九味”中藥材入圍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三明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深入實施新時代山海協作,調整優化市、縣結對協作關系,老區蘇區加快振興發展。創新實施“兩通工程”,新開通20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出入口,實現82%陸域鄉鎮30分鐘內上高速。加快打造閩寧協作“升級版”,援藏援疆工作保持全國前列,滬明、廣龍對口合作走深走實,紅色聖地和開放高地雙向奔赴前景廣闊。
民營經濟提質增效。加大政策扶持,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推動出台《關於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19份配套政策文件,修改廢止313件妨礙民企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地方性文件。優化服務保障,完善省領導挂鉤聯系機制,推出三期共300億元提質增產爭效專項貸款、惠及2萬多家企業。引進民企制造業項目2280個,民間制造業投資增長8.1%。壯大經營主體,大力推動閩商回歸,實施培優扶強行動,新登記民營經營主體112.8萬戶、增長9.1%。寧德時代獲中國工業大獎、動力電池出貨量連續7年全球第一,福耀汽車玻璃市場佔有率達34%、長期保持全球第一,安踏入選全球十大最具價值運動服飾品牌。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近70%的地區生產總值、70.6%的稅收、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力就業和94%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為福建增了光、添了彩,為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內生動力更加強勁
教育質量持續提升。堅持以教育之強筑牢創新之基,促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補充公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1.8萬人,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95所,學前教育普惠率達94.6%。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0.7萬個,隨遷子女在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就讀比例達95.5%,達標高中在校生佔比達90%。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出台推動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10條措施,深入實施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成立6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晉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福建工程學院更名福建理工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成為省部(局)共建高校。全省高校新獲評A類學科19個、增長72.7%,新增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1個,人才孵化器、創新策源地作用有效發揮。
科技創新提速加力。堅持以科技之強提升創新之效,聚力優平台,重組入列全國重點實驗室2家,落地建設“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新增國家企業技術中心7家,新建集成電路省創新實驗室,引進香港理工大學晉江研究院等高水平科創平台。新設省級高新區2個、實現設區市全覆蓋,福州入選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市,4個縣(市)入選第二批全國創新型縣(市)。聚力強主體,投放“科技貸”75億元,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2萬家、增長35%。聚力活機制,出台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展20條措施,實施12個“揭榜挂帥”項目,建成5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新增中國專利獎15項,突破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等關鍵技術,白羽肉雞突破國外育種技術封鎖。全社會研發投入超千億元,科技創新按下了“快進鍵”、跑出了“加速度”。
人才支撐不斷強化。堅持以人才之強激活創新之源,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認真落實《福建省“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培育壯大創新創業創造主力軍。新增兩院院士5人、國家杰青7人,2人獲評國家卓越工程師。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堅持需求導向、以用為本,優化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省級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實施省級引才引智項目78個,遴選第四批產業領軍團隊19個,新認定和支持省級高層次人才2414人。創新人才使用機制,以省創新實驗室為試點,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落實設立編制池、自主確定用編條件等改革舉措,單位引才用才有了更多的自主權、選擇權。
(三)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閩台融合再譜新篇。推動重大戰略落地落實,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推動出台福建省實施意見,發布首批15條政策措施。加快基礎設施應通盡通,向金門供水累計超3000萬噸,廈金望嶝變電站投產,廈門第三東通道開工建設,“小三通”客運、榕台空中客運、平潭對台貨運航線復航。促進經貿合作互惠互利,新設台企戶數和實際利用台資規模保持大陸首位,閩台貿易額累計突破1.5萬億元。6個台灣農民創業園連續六年包攬國家考評前六名,研制發布181項兩岸共通標准。支持基層民眾交流交往,引進台灣鄉建鄉創團隊132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增至26家、居大陸首位。成功舉辦第十五屆海峽論壇、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第八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重點活動近280場,島內台胞來閩達57.3萬人次,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改革攻堅縱深推進。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廈門綜合改革試點開局良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考評獲全國A級,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入選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漳州、三明、上杭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深化福建特色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連續8年居全國前列,三明林業碳票首次實現跨省交易,7項改革經驗被中央改革辦推廣,福建省主導制定的科技特派員國家標准發布實施。深化營商環境創新改革,行政服務許可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8.7%、158項實現跨省通辦,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2年位列全國第一梯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評估位列全國第一,便捷辦事廣受好評,貼心服務常受點贊。
開放水平不斷提升。發揮多區疊加優勢,中印尼、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獲批設立,中歐(亞)班列開行135列,“絲路海運”聯盟成員達320家,海絲中央法務區新增11個涉外交流項目,中國-金磚國家新時代科創孵化園揭牌運行,自貿試驗區獲批對接國際高標准推進制度型開放試點,新推出全國首創舉措26項。推動對外貿易雙向投資保穩提質,入選首批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省份,新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2家,跨境電商出口增長18%,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1.9%,鋰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增長49.8%。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增長36.2%,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5.8%,實際對外投資額增長51.4%,派出各類勞務人員規模保持全國首位。深化交流合作,成功舉辦2023“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第十屆中國-中亞合作論壇、第二十三屆投洽會、全球南方智庫對話會、首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等,閩港閩澳合作取得新進展,僑的工作暖心有效,國際友城達125對。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作出了積極貢獻。
(四)著力增進民生福祉,百姓生活更加殷實
就業形勢總體平穩。擴大就業容量,出台穩工穩產促就業7條、畢業生就業創業10條,創新實施新增崗位補貼、畢業生就業崗位補貼,扎實推進返鄉創業,大力支持靈活就業,城鎮新增就業53萬人,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強化就業幫扶,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個性化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7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超15萬人。提升就業技能,深入實施“技能福建”行動,全省投入3.4億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所技工院校獲評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新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省級工作室60個,培養高技能人才5.8萬人,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供需匹配更加精准。
社會保障提檔升級。提升“一老一小”服務,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連線看望慰問福州市社會福利院老年朋友的殷殷囑托,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新建示范性長者食堂300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50個,新增普惠性托位1.28萬個。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增長3.8%,城鄉居民省定基礎養老金標准提高至每月150元,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全面實施,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提高至不低於640元,醫保服務實現鄉村全覆蓋。強化社會救助幫扶,低保、特困供養年人均標准分別提高到10112元、25380元,集中養育和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最低月人均標准分別提高到2100元和1700元,參照社會散居孤兒標准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使兜底更加有力,幫扶更加暖心。
公共服務量質齊升。落實“乙類乙管”,因時因勢推動新冠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優化醫療供給,新增醫療機構床位9100張,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福建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立醫院、省婦幼保健院列入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試點,南平、三明獲批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連續4年居全國前列。加強住房保障,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8.4萬套、棚戶區改造5.9萬套,全國首個新建配售型保障房在福州動工建設。確保飲水安全,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93.5%。發展體育事業,新建1140個體育公園等場地設施,健身步道超1萬公裡。在第19屆杭州亞運會上,福建省體育健兒獲金牌人次居全國第二,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文化建設成果豐碩。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實現縣鄉村全覆蓋,700多萬志願者活躍在基層、奉獻在一線,林佔熺獲評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大力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實施“福”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深入推進海洋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莆田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古城入選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授牌。新增2個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2個國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大力提升文藝作品質量,成功舉辦第32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第十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首屆中國電視劇大會、第12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連續11屆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並摘得“雙梅花”,《山海情》等一批作品和個人榮獲曹禺戲劇文學獎、中國音樂金鐘獎、白玉蘭獎。組織評選省第十屆百花文藝獎,113件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大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工建設福建美術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活動,101家公共文化場館試點錯時延時開放。“歡樂常相逢”、百姓大舞台、鄉村音樂會等文化惠民活動群眾喜聞樂見,內容多姿多彩。
(五)全面強化生態省建設,綠色底蘊更加深厚
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新進展。打好藍天保衛戰,設區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98.4%,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20微克。打好碧水保衛戰,主要流域優良水質比例99%,三明金溪(將樂段)、廈門筼筜湖入選全國美麗河湖,河湖長制工作連續6年獲得國家正向激勵。打好碧海保衛戰,整治重點入海排污口1365個,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88.7%,廈門東南部海域、漳州東山島南門灣—馬鑾灣段入選全國美麗海灣。打好淨土保衛戰,1.4萬家危廢產生單位納入信息化管理。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四年全國優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位列全國第一檔。
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進綠色制造,70家工廠、5個工業園區入選國家綠色制造名單。加快發展綠色能源,閩粵支干線與漳州LNG外輸管道聯通工程全面開工,全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究與試驗檢測基地啟動建設,成功舉辦2023世界儲能大會。加快推動綠色出行,推廣新能源汽車標准車20.4萬輛,啟用全國首條高速公路重卡換電綠色物流專線,“電動福建”駛入快車道,綠色交通走進千萬家。
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結出新碩果。創新生態保護模式,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生態質量指數居全國前列。提前完成13.7萬畝互花米草除治。全國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落地龍岩。完善示范創建體系,入選全國省級水網先導區,建成安全生態水系305公裡。閩江河口濕地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新增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堅決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和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壓得更緊更實,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六)奮力打造平安福建,社會大局更加穩定
安全發展基礎有效夯實。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實施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全年未發生重大以上事故,打“黑氣”、治海砂得到國家肯定。全面提升應急處突能力,建成省應急指揮中心,有力有效應對“杜蘇芮”“海葵”等台風和極端強降雨。全面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防嚴管嚴控藥品安全,持續建設“食品放心工程”,深化治理“餐桌污染”,主要農產品、水產品、加工食品抽檢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牢牢守住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重點領域風險有效防范。聚焦金融領域,加強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不良貸款率保持較低水平,持續保持無高風險機構的良好態勢。聚焦房地產領域,穩妥處置房企債務風險,“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可控有序。聚焦財經領域,制定一攬子化債方案,“一地一策”化解個別重點區域地方債務風險。聚焦能源領域,建成投用福廈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能源產供儲銷體系更加完善,高質量發展用能更有保障。
社會治理能力有效提升。高水平推進基層治理創新,推動出台全國首部規范村規民約的地方性法規,近鄰黨建模式全面推廣,福州、廈門、漳州、龍岩獲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綜治中心實體化建設扎實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持續加強,信訪形勢平穩有序。高標准強化社會治安防控,大力弘揚新時代“漳州110”精神,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有力打擊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涉麻制毒、走私等違法犯罪,平安建設績效位居全國前列,群眾安全感率達99%以上。高效能支持各方工作,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老齡委、殘聯、紅十字會等開展工作,智庫、檔案、地方志、參事、文史等工作實現新提升,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局面不斷加強。高質量做好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工作,國防動員新體制運行順暢,軍民融合、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等工作更加精准高效,駐閩部隊廣大官兵和全省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魚水之情充盈八閩大地。
過去一年,全省各級政府堅持忠誠為政,扎實開展主題教育,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為民施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久久為功,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77.1%,入學、托幼、住房、養老等老百姓高度關注的29項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73件、政協提案699件,辦結率均為100%。堅持依法行政,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17件,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8件。建成省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台,已在全省46個條線、4113個執法單位上線試運行。數字政府服務能力獲評“卓越級”,省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連續2年全國第一。堅持務實勤政,“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優良作風相沿成習,主動想事、主動干事、主動成事日益成為各級政府的行動自覺。堅持廉潔從政,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弘揚務實之風、清廉之風、儉朴之風,政治生態更加純潔,更加風清氣正。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挑戰前所未有,困難超出預期。我們始終堅定忠誠,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開創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學思想學理念學方法,學出了忠誠愛戴之心、堅定捍衛之志,學出了破解難題之道、推動發展之策﹔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奮力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新福建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胸懷“國之大者”,自覺把福建工作放在全國大局中去考量、去推動,努力走在前列、勇挑大梁,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我們始終堅守初心,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把群眾路線作為根本工作路線,扑下身子、沉到一線,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確保決策回應人民關切、施政順應人民意願﹔把為人民添福造福作為最大追求,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推動政策向民生聚焦、資源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努力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把人民滿意作為最高評價,謀劃工作先看人民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工作成效再由人民來檢驗、來評判。我們始終堅毅前行,保持戰略定力,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氣餒,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及時出台助企紓困政策,讓企業有全面的感受、真實的體驗、確切的實惠,幫助企業增強信心、恢復發展﹔保持轉型耐力,牢牢把握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最佳時機,苦練高質量發展內功,持之以恆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鍥而不舍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保持深耕毅力,鼓勵引導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一心一意創品牌,努力把一片葉、一根竹、一張紙等做到極致,把一雙鞋、一塊玻璃、一組電池等做得更好,堅實地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康庄大道上。
一年來,福建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績,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真抓實干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駐閩單位、駐閩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向長期關心支持福建發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鄉親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我們清醒地看到,福建省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具體表現在:消費仍處於弱復蘇狀態,投資增長仍需擴力,外貿出口壓力加大﹔科技創新不足問題較為突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還不夠優,新興產業規模還不夠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還不夠快﹔拖欠企業債務問題仍然存在,部分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不容忽視﹔民生事業仍有短板,一些群眾的就業生活遇到困難﹔政府系統作風能力建設仍需加強,少數干部還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等。對此,我們將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全力解決。
二、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力以赴做好2024年各項工作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宏偉藍圖10周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聚焦新福建建設宏偉藍圖和“四個更大”重要要求,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全會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緊扣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重要使命,以實體經濟為根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厚植綠色底色,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取得新突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左右,出口增長5.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糧食總產量507萬噸以上,按序時進度完成國家下達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目標。
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仍在演化,經濟發展的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疊加,但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上述目標。信心在於,我們有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中央豐富宏觀調控經驗實踐的有力引導,有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牽引,有經濟發展潛力強、回旋余地大的韌性,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工作始終高度重視、關懷備至,這是我們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底氣、最強保証。條件在於,福建省民營企業活力足,實體經濟根基穩,投資興業環境優,新產業新動能正在加速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正在蓬勃發展,新質生產力正在加快形成,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支持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福建省迎來新的重大機遇,多區疊加優勢更加凸顯,開放格局更加寬廣,發展前景更加光明。能力在於,福建是著名革命老區,也是改革開放先行省份,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敢拼會贏的奮斗精神,特別是經過三年新冠疫情大考和轉段后恢復發展的磨礪,全省人民直面挑戰、攻堅克難的勁頭更足,化危為機、應變求變的意識更強,承壓前行、開創新局的本領更高,我們完全有把握跨越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推動高質量發展邁步從頭越,行穩而致遠。要聚力增信心,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把為企服務工作做得實實的,把經營主體信心鼓得滿滿的﹔要全力穩增長,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審慎出台收縮性、抑制性舉措,讓穩的基礎更牢、進的動能更足、立的實效更優﹔要大力抓產業,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產業、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要加力優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政務服務模式創新,全力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盡力惠民生,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辦好老百姓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要著力防風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明確安全邊界,守好安全底線。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最大的政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這是黨中央的部署要求,我們要提高站位﹔這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強勁需求,我們要順應期盼﹔這是基於福建省具備的基礎、能力和條件,我們要抓住機遇﹔這是為了確保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未來,我們要頭腦清醒。我們將牢牢扭住高質量發展這一“牛鼻子”,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牢固樹立創新理念,以創新的動能驅動發展,用創新的思維促進發展﹔堅持協調發展,統籌各方關系,協調一致行動,做到同向發力,形成正向合力﹔堅持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真正從心底裡、骨子裡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開放發展,發揮多區疊加優勢,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共享發展,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以高質量發展推進高品質生活,促進共同富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我們將深刻理解其相互關系和內在規律,強化理念、統一思想、共同行動,做到勇立潮頭而不畏,錨定目標而向前。
(一)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穩則大局穩。我們將始終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持續夯實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實體根基。
以更高站位推進新型工業化。立足條件稟賦,選准主攻方向,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加快打造縣域重點產業鏈,制定專項政策和考核評價體系,引導每個縣域做強1∼2條重點產業鏈。深入推進園區標准化建設,盤活低效用地,新開工建設項目載體超2000萬平方米。鼓勵企業入園入區、加速工業上樓,打造上下游協同、大中小融通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滾動推進省重點技改項目1000項以上,支持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和數字化轉型運營商,全省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比例達67%。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寧德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核心區。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氫能等未來產業,推進福州、廈門、泉州人工智能產業園建設。辦好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發揮福建大數據交易所作用,全力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壯大數據產業,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2萬億元。加快培育優質企業,強力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大力實施世界一流企業、制造業領航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專精特新企業1000家以上,推動更多企業練就“獨門絕技”、掌握“硬核科技”。
以更新理念做強現代服務業。鼓勵生產性服務業提質擴面,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支撐﹔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做大做優,為經濟社會注入更多活力。大力發展金融業,放大福廈泉和平潭特色金融集聚區效應,統籌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文章,提高上市公司數量和質量,支持“金服雲”打造全國一流的地方融資征信平台,推動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深入實施廈福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程,建好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促進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提質。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推廣定制化服務、共享制造等服務型制造業態模式,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體驗服務、共享服務、智慧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商貿、養老、托育、體育、家政、餐飲等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引領服務新風尚,增添百姓幸福味。
以更實舉措發展高質高效農業。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推進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堅決整治亂佔、破壞耕地違法行為,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90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3萬畝以上。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好省農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海南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和三明稻種基地,培育更多糧食作物優新品種。加快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發揮精耕細作傳統優勢,大力發展茶葉、水果、花卉、林竹、食用菌、水產等特色產業,全方位打造“福農優品”品牌,推動更多“小品種”成為增收“大產業”。深化農村三產融合,加快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休閑觀光農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讓農業更有奔頭,農村更有看頭,農民更有盼頭。
(二)著力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將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堅定走好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強化政策支持,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充分調動企業創新積極性,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8%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萬家。科研資金向企業傾斜,優化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分段補助等政策,實施更加精准有效補助方式,將企業研發投入情況與科技創新資源配置緊密挂鉤,鼓勵企業放心投入、大膽創新。技術攻關請企業參與,支持企業領銜國家和省級重大創新任務和工程,大幅增加各類科技專家庫中企業專家數量權重,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團隊和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讓更多企業參與到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卡脖子”攻關中來。成果轉化予企業便利,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搭橋”行動,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省創新實驗室加強對接,聯合開展訂單式定向研發轉化,促進更多技術創新在企業抽枝散葉、開花結果。
發揮機制保障作用。落實好新一輪科技管理機構改革任務,全力破除制度藩籬,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完善重大科研攻關機制,強化“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導向,優化“揭榜挂帥”“賽馬”制度,建立關鍵核心技術需求清單,組織實施10個以上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推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允許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實行單列管理,完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機制,免除科研機構和人員的后顧之憂。健全科技創新投融資機制,建立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跨部門協調機制,引導金融機構豐富金融產品供給,加大“科技貸”投放力度,擴大對科技型小微企業貸款擔保規模和覆蓋面,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創新項目投資。
發揮平台載體作用。堅持建管並重、量質齊升,更好匯聚創新資源、鏈接創新主體、驅動產業變革。著力建平台,建成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台,在產學研用間搭起便捷暢通的橋梁。深化福廈泉科學城、省創新研究院建設,建好7家省創新實驗室,籌建海洋領域省創新實驗室。著力提能級,完善績效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加快省級科技創新平台重組提升,支持各類創新主體爭創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著力優服務,推動科研設施開放共享,出台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政策,在種業創新、生物醫藥、紡織鞋服等領域打造產業技術研發公共服務平台。著力強賦能,更高起點建設數字福建,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發展高效協同的數字政務,打造自信繁榮的數字文化,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
發揮人才支撐作用。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促進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精細育才,整合設立省青年科學基金,推動校企聯合培養工程碩博士。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托舉”計劃,建設一批卓越工程師學院和實踐基地,壯大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培育更多能工巧匠。精准引才,開展引進首席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團隊科研經費穩定支持機制試點,做熱做旺“院士專家八閩行”“人才福建周”等活動。推進福州、廈門等地高水平引才聚才平台建設,服務保障好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進一步集聚海內外高端智力資源。精心用才,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完善人才使用、評價、激勵等機制,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為人才“鬆綁”,讓人才能夠脫穎而出,競相施展才華。廣聚人才切忌葉公好龍,必須徙木立信,以千金買馬骨而引來金鳳凰。
(三)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我們將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努力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以福建高質量發展服務祖國統一大業。
共建共享促進社會融合。著眼加快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打造兩岸社會融合示范樣板。建設台胞社會參與實踐地,推出更多便於台胞參與的社會融合項目、基層治理崗位,鼓勵更多台胞投身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社會公益、司法服務等各項事業。建設台胞求學研習集聚地,優化在閩台胞子女申請就讀中小學和公立幼兒園流程,擴大高校對台招生規模,合作興辦職業學校,設立一批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建設台胞宜居宜業首選地,落實取消台胞在閩暫住登記政策,拓展台灣居民居住証應用場景,推動台胞在閩就醫、購房、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等享受當地居民待遇。擴大台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直接採認范圍,建好用活台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建設涉台司法服務優選地,完善海絲中央法務區、海峽兩岸仲裁中心等涉台服務功能,提升台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檢察聯絡室等運行質效,讓涉台司法服務更高效更便利更溫暖。
互惠互利促進經濟融合。持續深化經貿合作,打造兩岸經濟融合示范樣板。拓展對台連接通道,加快推進閩台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中西部運輸通道建設,推動共建兩岸物流集散中心,促進對台客貨運樞紐設施提級擴能。優化涉台營商環境,依法依規放寬台資台企市場准入限制,建設兩岸標准共通服務平台,支持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深化“台資板”建設,完善台胞台企權益保障協調聯動機制。深化閩台產業融合,高質量建設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等涉台園區,加快布局建設古雷石化基地重大石化項目,支持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打造海峽區域創新平台,提檔升級台灣農民創業園、閩台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促進閩台經貿合作提質增效。
常來常往促進情感融合。加深血脈相連、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打造兩岸同胞情感融合示范樣板。促進民間互動更加活躍,辦好第十六屆海峽論壇,深入開展“遷台記憶”檔案文獻征集、保護、開發利用和數字化工作,鞏固拓展閩台同名同宗村交流。促進青少年交流更加活躍,辦好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推動閩台青年社團和中小學校結對交流,開展閩台棒壘球等青少年特色體育項目合作。促進文化交流更加活躍,加強閩台歷史文化、南島語族文化等研究,深入實施涉台文物保護工程,推進兩岸媽祖文化史跡、關聖文化史跡、開漳聖王信俗、閩南紅磚建筑申遺,開展民間藝術、地方戲曲、體育文藝等雙向交流,不斷增進台灣同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讓兩岸親情割不斷,不再區分你和我。
先行先試促進全域融合。堅持因地制宜、以點帶面,構建福建全域融合發展新格局。提升廈金融合質效,縱深推進廈門綜合改革試點,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促進福馬創新融合,謀劃建設福馬產業合作園區,打造福馬“同城生活圈”。加快平潭開放發展,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探索對台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平潭至台灣本島海上客運航線復航,支持開通對台郵輪航線。拓展其他地區對台融合實踐,加快建設泉州和漳州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三明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莆田媽祖文化中心,發展龍岩和三明客家文化對台交流項目,支持南平打造生態文旅產業對台合作品牌、寧德打造閩台新能源汽車智造基地。
(四)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供需兩側齊發力,內外循環更暢通。我們將著力推動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牢牢把握福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主動。
激發投資活力。聚焦補短板、強弱項,積極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強化招商引資,優化完善招商工作領導體制,統籌省市縣聯動、境內外互動,建立健全一盤棋工作機制。堅持科學招商、精准招商,強化“一把手”招商、產業鏈招商、園區平台招商、以商招商、資本招商,全年新引進落地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0個,以招商實際成效夯實產業發展根基。強化項目攻堅,謀劃實施省重點項目1600個、年度計劃投資6700億元以上。聚焦交通強省,推進福州機場二期、廈門新機場、大安高速三明段等建設,開建漳汕高鐵、龍龍高鐵武平至梅州段、福莆寧F2和F3線、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等,提速溫福高鐵、昌福廈高鐵、贛龍廈高鐵、泉廈高速擴容工程、武夷山機場遷建、龍岩新機場等前期工作,實施30個“兩通工程”項目。聚焦能源保障,推進漳州核電1—4號機組、寧德核電5—6號機組、可門電廠三期、福建天然氣管網二期和一批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聚焦水利設施,做好上白石水利樞紐、“一庫三線”工程前期工作,全力推進白瀨水庫、金門供水水源保障等重大項目。聚焦新基建,深入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迭代升級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新建5G基站1萬個以上,實現千兆城市建設全達標,全省千兆寬帶用戶佔比超25%。強化要素保障,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中央增發特別國債。在嚴守紅線底線前提下,通過優化服務,加大用地、用林、用海、環境容量等保障力度,確保重大項目簽得成、批得快、落得下、建得好。
深挖消費潛力。適應新形勢新業態,拿出真招實策,開展“消費促進年”活動,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把新型消費做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拓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應用面,培育首店首發首秀、國貨國潮、銀發經濟等新增長點,打造網紅打卡點、夜經濟等消費場景。把傳統消費做大,深化“三品”專項行動,持續開展“全閩樂購”活動,辦好第三屆福品博覽會,加快推進新閩菜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推動家居消費與老舊小區改造等政策銜接,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把文旅消費做熱,整體謀劃、串珠成鏈,加快塑造特色文旅IP,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設5個世界遺產地文旅集聚區,構建藍色海絲、綠色休閑、紅色文化3條特色文化旅游帶,推出沿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等7條精品文旅線路,接待旅游總人數增長11%,實現旅游總收入增長16%。省市聯動、省際聯手,強化跨區域旅游資源整合利用,開通更多“清新福建”旅游列車,創新高品位文旅業態產品,有效解決人旺錢不旺、假期短缺平日過剩等結構性矛盾。項目牽引、龍頭帶動,加快推進平潭國際旅游島、“1號濱海風景道”、環大金湖旅游度假區等建設,一體化完善武夷山、福建土樓、泉州古城等重點旅游目的地配套設施,建設一批金牌旅游村、全域生態旅游小鎮,打響“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品牌,讓更多游客“來福建,福氣多,一路山海一路歌”。
增強改革動力。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推動改革系統集成、向縱深發展。聚焦重點領域,突出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以福廈泉試點為突破,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讓各類要素合理流動、高效集聚,想得到快速得到,想轉出快速轉出。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強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加快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認真組織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數據支撐。聚焦福建特色,持續提升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健全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提高醫保待遇水平,完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等機制,推進公益性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和高質量發展,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抓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持續探索林票、碳票制度,加快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聚焦關鍵環節,正確處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目的與手段、立與破、上與下、對與錯等關系,以有為政府平衡多方利益,讓有效市場散發更多活力。堅持問題導向,鼓勵地方推進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並及時總結推廣。以法規、政策、制度及時固化改革成果,將改革納入法治化軌道。建立容錯機制,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創造性,讓源頭活水不斷涌出,讓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提升開放張力。堅持開放不動搖、不止步,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開放平台提檔升級,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高水平建設中印尼、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和金磚創新基地,提升中歐(亞)班列規模效益。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化對接國際高標准推進制度型開放試點工作。推動對外貿易保穩促優,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統籌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鞏固發展市場採購、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新業態,優化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壯大“新三樣”出口優勢。支持企業走出去、搶訂單、拓市場。推動利用外資提質增效,開展“投資福建”全球招商活動,招引增量,做大存量,讓外商願意投、安心投、放心投。辦好第二十四屆投洽會、海絲博覽會暨海交會。推動對外交流持續深化,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拓展國際友城合作,加強民間往來交流。立足傳統優勢,深化閩港閩澳合作,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更好團結廣大僑胞,引僑資、匯僑智、聚僑力、護僑益,辦好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推動海洋經濟做大做強,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大力發展海洋信息、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臨港石化、深海養殖等產業,支持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辦好2024世界航海裝備大會,挺進深藍,向海圖強。
做強民企實力。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深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持續清理妨礙民營企業參與公平競爭的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嚴格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降低企業合規經營成本,促進民營經濟的“森林”共享陽光雨露、更加枝繁葉茂。持續完善黨政領導挂鉤聯系機制,及時了解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持續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民營企業家權益,嚴格規范涉企收費,依法推行涉企行政執法首違不罰、輕微不罰,以公正法治穩定民營企業預期。持續優化涉企服務,堅決清理拖欠企業賬款,政策要更加公開、更多免申即享,承諾要堅決落實兌現,做到新官理舊賬,口惠而實至,真正從心底裡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五)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我們將嚴格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福建高質量發展布局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奏好新型城鎮化“交響曲”。積極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讓城市像城市,更加宜居宜業。突出以人為本,鼓勵各地先行先試,著力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公共服務,同享改革成果。突出補齊短板,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提速海綿城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等建設。突出提升品質,鼓勵各地結合城市更新,優化規劃設計,合理匹配產業、居住、交通、設施等功能,打造十五分鐘便利生活圈,推動產城人融合。新啟動城市片區綜合開發、完整社區建設等省級樣板工程16個,實施“口袋公園”、風雨連廊、加裝電梯等城市微改造。保護好傳統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讓城市更有文化、更有品位、更有底蘊。突出聯動發展,增強福州、廈漳泉兩大都市圈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福州新區平潭一體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讓大城市更富魅力、中小城市更具活力。
繪好鄉村振興“新畫卷”。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讓鄉村像鄉村,保持田園風光。加強監測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脫貧人口穩崗就業15萬人以上。加強人居環境整治,實施農村建設品質提升暨鄉村建設行動,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打造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提升縣3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試點縣2個。加強人才培養,深入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提升科技特派員、鄉村振興指導員服務水平,引導各類人才在廣闊農村大顯身手。加強鄉村治理,強化黨建引領,用好村規民約,鼓勵各地創新探索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讓自治更規范、法治更健全、德治更潤心。
念好新時代“山海經”。落實市市結對新機制,通過“小切口”引領“大協作”,以小手的積極和大手的主動,推動區域共促、產業共興、山海共富。促進產業深度協同,加強山海招商對接,完善產業轉移和園區共建政策,創新“飛地經濟”模式。促進公共資源共享,推進教育、醫療、托幼等優質資源向山區延伸,提升山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老區蘇區振興,健全鄉村振興重點縣及欠發達老區蘇區縣挂鉤幫扶機制,深化滬明、廣龍對口合作,加快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促進省際協作深化,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區的協調協作,實現上下聯通、左右逢源。加強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始終如一、用心用情做好閩寧協作和援藏援疆工作,讓山海情越結越深、共富路越走越寬。
(六)努力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之所得、政之所樂。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充分彰顯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
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增收。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促進充分就業和持續增收,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以上、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萬人以上。聚焦重點群體,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退役軍人、農民工穩定就業,優化調整穩崗擴崗政策,加快零工市場建設,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破解結構性矛盾,加強基層就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建成全省統一就業信息平台,全面啟動“智慧就業”系統,推動供需有效對接。拓展增收渠道,落實“四大群體”增收計劃,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鼓勵更多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優化第三次分配。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節節高,生活年年好。
多措並舉建設教育強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高標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夯實基礎教育,繼續實施擴優提質行動,推進150個公辦幼兒園改擴建項目,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組織優質高中對口幫扶100所縣域高中。引導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持續深化“雙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職業教育,實施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建設一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開展中職和普高互融互通試點,推動中職、高職、職教本科貫通銜接,拓寬職校學生成才通道。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參與職業教育,廣泛吸納畢業生就業,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做強高等教育,實施重點高校重點學科提升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建設“雙一流”高校和學科,面向需求,面向未來,優化學科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加快建設福州大學城聯合研究生院,新增博碩士學位授予單位3個以上、授權點50個以上。辦好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發展終身教育,開展繼續教育,推動社區、老年教育向基層、農村延伸,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全心全意守護人民健康。加快建設健康福建,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健全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提升8個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醫院整體水平,加快13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強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薄弱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補齊縣鄉村醫療衛生短板﹔鼓勵推動醫護人員下基層,帶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努力實現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縣級中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共享中藥房項目建設,大力發展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全省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強化職業健康安全﹔為老弱婦孺等重點人群提供更多關愛,把服務送到“家門口”,當好健康“守門人”。
盡心盡力加強社會保障。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積極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健全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鼓勵發展個人養老金,探索建立新型職業傷害保險制度。積極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促進醫養康養深度融合,建立多元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加快適老化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改進失能老人護理,新建400個示范性長者食堂、50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鼓勵發展養老產業,培育更多銀發經濟企業,打造更多產品品牌。積極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生育友好型社會、兒童友好城市(社區)建設,深入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積極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加大社會優撫力度,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關心關愛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做好集中養育和寄宿就讀工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
百花齊放發展文體事業。堅持以文化人、以體強身,讓人民群眾生活更豐富、更多彩。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公民道德素質,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強化龍岩、三明等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加快長汀、寧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活化利用八閩優秀文化,支持三坊七巷、萬裡茶道、福建船政等申遺,加快水下考古(平潭)基地等項目建設,籌辦好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海絲國際旅游節等重大活動。促進文化市場繁榮,鼓勵創作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深入開展文藝惠民活動。加快建設社科強省,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做好檔案、地方志、參事、文史工作,提升新型智庫服務決策能力。加快建設體育強省,推動全民健身,新建一批智慧體育公園、多功能運動場、社區智慧“運動角”。發展競技體育,鞏固優勢項目,培養潛力項目。大力培育和引進國內國際品牌賽事,打造羽毛球、籃球、馬拉鬆、自行車等“八閩名賽”,推動群眾體育做“廣”、競技體育做“強”、體育產業做“活”。
(七)奮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示范省。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高起點建設生態強省,扎實推進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持續擦亮福建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常在,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常在,碧海銀灘、海豚逐浪常在,田園相依、百姓安居常在。全力守好藍天,強化區域污染協同治理,深化水泥、玻璃、建陶、鍋爐等行業污染綜合整治,完成福州、三明、漳州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全力守護碧水,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深化閩江、九龍江流域綜合治理,抓好化工園區整治提升,完成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改造,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每日19萬噸,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率達80%以上。全力守衛碧海,深化重點海灣綜合治理,完成85%重點海域入海排污口整治,推進提水式海水養殖和網箱養殖整治,常態化清理海漂垃圾。全力守住淨土,深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強化危廢處置和農村污水處理,抓好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還是那句話,當產業項目、經濟增長速度與生態環境發生沖突時,寧可放棄項目,寧可速度降下來一些,也要保護好生態環境,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
持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讓福建環境更清新,生態更優質,百姓生活更美好。切實加強綜合治理,支持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推動福州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加快閩江河口濕地申遺,推進木蘭溪下游水生態修復與治理。提升森林質量32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50萬畝。鞏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果,培育修復紅樹林4900畝。加強礦山修復治理。切實強化生態監管,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督察執法,全面實施新型生態警務,讓破壞生態者付出代價。切實維護生態安全,加強生物安全系統治理和全鏈條防控,有效防治外來物種和林業有害生物,守好生態美,當好“優等生”。
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生產加快推行,綠色生活成為時尚。健全減污降碳約束機制,統籌推進重點行業碳達峰,推進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支持南平建設國家碳計量中心,支持三明、龍岩、南平建設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培育壯大綠色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新型儲能、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產業,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積極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省級示范區,支持漳州建設全國重要清潔能源基地。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完善生態保護補償等制度,深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推進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實踐,真正把綠色潛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八)全力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生活在一個安定穩定的社會,是百姓的幸福。我們將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堅決守住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底線紅線。
筑牢安全發展防線。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枕戈待旦的警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狠抓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加強燃氣、危化品、水上運輸和漁業船舶、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狠抓食品藥品安全,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治理,嚴把從農田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每一道防線。狠抓防災減災救災,深化“五個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常態長效推進基層防汛、防台風標准化建設,提升災害預警、組織動員、應急處置、災后恢復能力,守護全省人民歲月靜好,保障八閩大地歲歲安瀾。
筑牢風險防范屏障。增強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未雨綢繆、抓早抓小,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防范政治風險,深化反顛覆、反滲透、反邪教、反恐怖和意識形態斗爭,切實維護政治安全。防范能源安全風險,加大支撐性電源和輸電通道建設,統籌煤電油氣保障。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全面加強地方金融組織監管,推動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著力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持續做好“保交樓”工作﹔以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為重點,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健全化債長效機制,確保政府債務整體風險可控。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招商引資工作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久久為功,絕不允許寅吃卯糧、透支未來。
筑牢社會治理根基。著力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提升市域治理現代化水平,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推廣近鄰黨建、網格化服務管理等模式,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提升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水平,全力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向縱深發展,重拳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突出違法犯罪。提升信訪工作法治化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實施“五化”“四到位”路線圖,積極開展“四門四訪”、信訪評理等工作,堅決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妥善處理工傷賠償、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等矛盾糾紛,讓老百姓感受到和諧無處不在、平安就在身邊。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將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計生協、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積極支持做好關心下一代、老體協等工作。共同建設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窗口,推進宗教中國化福建實踐。抓實新時代國防動員、軍民融合等工作,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優化退役軍人工作和政策體系﹔扎實推進雙擁共建工作,全力支持駐閩部隊建設,部隊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滿堂紅”“六連冠”,奮力書寫“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篇章。
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努力打造讓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政府自身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將把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造福,當好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
(一)堅持學深悟透、忠誠鑄魂。提高政治站位,牢記政府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對總書記忠誠、對黨中央忠誠。提升政治能力,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學思想學理念學方法,以學懂促深化,以弄通促內化,以做實促轉化,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落實政治責任,增強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項請示報告等制度,始終做到黨中央有號令、省委有部署,政府系統快行動、抓落實、見成效。
(二)堅持“四下基層”、為民服務。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走出機關大院,到企業中了解實際需求,到群眾中了解急難愁盼,到基層中了解干部狀態,真正做到在群眾和社會中傾聽呼聲、解決問題,汲取智慧、促進發展。實實在在為民辦事,把老百姓的貼心事、難心事、期盼事當作自己的事,全力以赴去干,堅決完成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把孩子們的撫養教育做好,把年輕人的就業成才抓好,把老年人的就醫養老辦好。真心誠意接受監督,習慣在監督下開展工作,用以約束自身、檢視己過、不斷進步。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誠懇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自覺接受紀檢監察、審計、財會、統計等各方面監督。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做到請百姓參與、受百姓監督、由百姓檢驗。
(三)堅持馬上就辦、真抓實干。不折不扣抓落實,把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心無旁騖,盯緊目標任務不放,不左顧右盼,不做一手留一手,以工作的實際成效檢驗工作的態度作風。創新創造抓落實,善用改革思維、創新辦法,在起點和目標之間造“船”建“橋”,找到做事成事的最佳路徑,達到事半功倍的最好結果。雷厲風行抓落實,看准的事、定下的事,大膽地干、堅決地做,以工作沒完成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責任感,確保盡快出成果、見效益。求真務實抓落實,講黨性、講奉獻、講良知,樹牢正確的政績觀,堅決防范和糾治“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堅決杜絕搞數字游戲、文字游戲,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四)堅持行為規范、依法行政。強化法治思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加快推進法治政府示范創建,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確保政府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加強重點、新興和特色領域立法,用好省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台,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升機關效能,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賦能機關效能建設,規范政府行為,提高辦事效率,以高效能政府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機構改革,落實好金融監管、科技管理、數據管理、行政執法等重點領域政府機構改革任務,確保思想不亂、工作不斷、干勁不減。
(五)堅持自我革命、廉潔從政。落實“九個以”的實踐要求,激發共產黨員崇高理想追求,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推動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一體推進“三不腐”,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和主體責任,深化整治金融、國企、能源、醫藥和基建工程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強化廉潔風險隱患動態監測﹔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看成是極大的恥辱,常講常新腐敗之害、貪欲之禍,建設新時代廉潔文化,營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鍥而不舍糾“四風”,常態長效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化精文減會,整治數字留痕,真正把基層干部從一天到晚陪檢查、跑會場、報材料、填表格中解放出來,讓大家卸掉包袱,放開手腳專心干實事、干有效能的事。堅持過“緊日子”,發揚艱苦朴素的優良作風,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嚴控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發展所需、民生所急、基層所盼上,確保每一分錢都能讓發展增后勁、群眾得實惠。
各位代表,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省委領導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