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劉伯鋒:用數字化打造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福地”

葉青卿 蘭志飛 謝星宇
2024年03月02日09:2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人民網。提到野生動植物,你會想到什麼呢?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起小時候看的紀錄片《動物世界》。那些“大可愛”“小可愛”們,是與人類共存共生於同一個地球的鄰居。今年3月3日是第十一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全球活動主題為“連接人類與地球:探索野生動植物保護中的數字創新”。今天,我們邀請到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劉伯鋒做客人民網,劉主任,歡迎您。

劉伯鋒: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劉主任,今年“野生動植物日”我國的活動主題叫做“構建野生動植物智慧保護體系”。您是如何理解這個主題的?當下我們為什麼要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劉伯鋒:不管是全球活動主題還是我國活動主題,我們可以看到,數字科技正在賦能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深刻改變保護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資源管護、調查監測、物種拯救、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等等。比如,開展鳥類資源保護,需要調查了解鳥類的遷徙路線,傳統的研究方法是捕捉鳥類后佩戴腳環、腿旗,再釋放到大自然,通過再次觀測,能夠大致研判其遷徙路線。比如,我們在福建省內觀測到一隻繁殖地在黑龍江的鳥,說明這隻鳥會從黑龍江到福建來越冬,但它會經過哪些省份以及是沿著海岸線還是山區來的,我們並不清楚,而且這種鳥類被再次觀測到的概率比較低,為了提高觀測機會,就需要捕捉大量活體進行標記,會對鳥類造成一定傷害。如今,採用衛星跟蹤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隻需捕捉少量個體,佩戴上衛星跟蹤器,就可以在手機上即時、准確顯示鳥類的遷徙路線、停歇地。數字新時代,美好新生活,我們需要持續關注數字科技等新技術的運用,努力提升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的效率效能,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結合。

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劉伯鋒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陳永整攝

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劉伯鋒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1月29日,新修訂的《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公布施行,105種野生動植物受重點保護。能否介紹一下收錄進這批名錄的“大可愛”“小可愛”們?

劉伯鋒:這次修訂后的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共收錄野生動物67種,其中陸生野生動物60種、水生野生動物7種﹔新制訂的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共收錄野生植物38種,其中林業主管部門分工管理36種,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分工管理2種。

主持人:聽說名錄是“有進有出”的?

劉伯鋒:的確是這樣的。調出的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47種(類),調出原因有的是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實施更嚴格的保護﹔有的是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按經濟水生動物管理﹔另外,還有20種動植物的種群數量較多,已沒有生存威脅,例如普通鸕鹚、白鷺等,予以調出,說明這些物種的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新增的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22種,多數為模式標本或者主要分布區在福建,且數量稀少,具有重要生態、科學價值,其物種名稱上就自帶光環、有福建的痕跡,例如福建鈍頭蛇、武夷山大步甲。一些物種,如黑白飛鼠,是近年發現的福建新分布物種,數量稀少,也有必要予以重點保護。

主持人:在這兩個名錄裡,有沒有哪些是世界范圍內或者全國范圍內特別稀有的?

劉伯鋒: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收錄的野生植物,均為福建省野外種群數量處於“個十百千”數量級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有20多種已知的野生數量甚至少於1000株,約佔名錄的60%。而且,多數物種分布范圍少於10個縣(市、區)。永安青岡、福建繡球等8種還是福建特有種,就是說,如果在福建滅絕了,就意味著其野生種群從地球上消失了。

主持人:目前福建採取了哪些數字化手段來實現對野生動植物的智慧保護?

劉伯鋒:福建省林業局高度重視數字技術的應用,已建成林業大數據中心,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生態感知平台,持續推廣衛星跟蹤、紅外監測、無人機、視頻監控、衛星遙感、攝影攝像等技術在野生動植物保護中的運用,以數字化賦能智慧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

(一)衛星跟蹤已運用於穿山甲和鳥類等野生動物的跟蹤監測。例如,去年泉州市觀鳥學會救助了一隻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它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去年的全球種群數是6600多隻,康復放飛時為其佩戴了衛星跟蹤設備,通過跟蹤這隻黑臉琵鷺,竟然意外發現了一個黑臉琵鷺的越冬族群,數量多達35隻。

(二)無人機已運用於鳥類調查、互花米草普查等工作。傳統上,採用望遠鏡觀測統計水鳥數量時,由於集群活動的水鳥在目鏡中處於重疊狀態,隻能憑工作經驗估計種群數量,採用無人機輔助調查,可以獲取到水鳥平面分布圖,大幅提升數量統計的精准度。今年1月全省越冬水鳥同步監測共記錄到水鳥90多種,數量26萬多隻,為歷年最高。

(三)紅外監測已廣泛運用於野生動物監測研究,可以有效解決在夜間、森林、地形地貌復雜區域活動的野生動物的監測難題。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在野外布設野生動物紅外監測設備2000多台,累計記錄到野生動物視頻和照片230萬條(張)。福建省野生動物監測視頻連續3年在央視《秘境之眼》欄目“精彩影像評選活動”中獲得全國一等獎。

(四)視頻監控和衛星遙感已普遍運用於自然保護區管理,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的資源監管體系,可以有效監測保護區內人為活動情況,及時發現和查處破壞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行為。

(五)攝影攝像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比如,去年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技人員採用長焦攝像技術在國內首次記錄到“蝶中皇后”——金斑喙鳳蝶完整生活史。再比如,以前自然保護區為了向公眾展示植物資源,需要採集各種植物制作標本,這些蠟葉標本脫水后,會失去植物原本的顏色,很難辨別種類,也沒有觀賞性。現在採用攝影攝像技術,可以通過視頻、圖片,向公眾展示形色多樣的植物世界。

主持人:您覺得目前數字化保護體系的構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您有何建議?

劉伯鋒:首先是數字安全問題,比如,有些動植物達人拍到珍稀動植物,喜歡在自媒體上發布,這一舉動有時也會給珍稀動植物的保護帶來風險,很多愛好者可能蜂擁而至,從而驚擾野生動物的棲息﹔有些珍稀植物可能被不法分子趁機盜採。因此,對野生動植物資源分布信息的發布宜慎重,建議征求主管部門意見后,再視情況決定是否發布或者在發布時作些技術性處理。

其次是技術風險問題,有些技術不恰當使用可能會對野生動物構成傷害,例如衛星跟蹤設備,需要根據種類和個體大小,選擇合適的型號和佩戴的身體部位。因此,對技術的應用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實施。

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劉伯鋒做客人民網演播室。人民網 陳永整攝

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劉伯鋒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 陳永整攝

主持人:接下來,福建如何進一步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助力建設“綠色福建”?

劉伯鋒:首先要加強重要棲息地的保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保護野生動植物關鍵在於保護其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需要持續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將野生動植物重要棲息地依法納入生態紅線實施有效監管。

其次要加強瀕危物種保護拯救,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生態修復、人工繁育、野外回歸等措施,促進其野外種群恢復增長,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

此外要持續加強公眾宣傳教育,引導全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公眾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是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的根基。

(責編:關喜艷、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