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健康從睡個好覺開始
3月21日是第24個世界睡眠日,主題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在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日前舉辦的2024世界睡眠日科普講座暨全國大型義診活動啟動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等多位專家重申,睡眠是生命最基本的構成,睡眠也是健康的基礎,享有健康的前提必須享有好的睡眠。
睡眠問題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睡眠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與清醒時相比,睡眠期間大多數生理功能會發生改變,例如心率、動脈血壓、體溫、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等。
“睡眠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大,良好的睡眠能讓大腦得到恢復,把大腦一天產生的垃圾‘清零’。”陸林指出,睡覺以后腦子變得清醒就是這個道理。
良好的睡眠不僅可以增強記憶力,還可以增加人體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陸林談及自身的經歷,遇有感冒發燒,他都是憑借良好睡眠和豐富飲食得到了快速康復,可見睡眠非常重要。
陸林的團隊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孕婦的睡眠質量直接關乎孩子的身體健康,如果睡不好,出現早產的風險也隨之提高。
“從醫學上來說,睡眠問題涉及各個科室”,睡眠問題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風險,而睡眠障礙還會增加各種各樣的精神疾病風險。陸林建議,每位醫生都要了解睡眠健康的知識。
那麼,優質睡眠是什麼樣的?“睡眠是個體差異非常大的主觀體驗,對睡眠的標准並沒有一個完全定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睡眠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睡眠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郭兮恆介紹,如果個人感覺睡得好,次日精神狀態充沛,這就是比較好的睡眠。從醫學角度來說有幾項具體指標,例如應在晚上10~11點入睡﹔成年人的睡眠時長一般需要七八個小時﹔睡醒后反應敏捷、心情愉快。
“少睡眠多刷題”是本末倒置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對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而言,睡眠的時間則需要更長。“健康良好的睡眠不僅能促進孩子的體格生長,還有助於腦發育、語言、認知及社會情緒發展。”陸林強調。
一項對17182名3~4歲學齡前兒童從初入園始開展的3年追蹤研究顯示,這一年齡段兒童睡眠問題如得到緩解,可能會有利於其情緒行為問題的改善。在研究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江帆教授、王廣海研究員團隊還發現,持續存在的睡眠問題或者新發的睡眠問題,與情緒行為問題的發生密切相關。
在兒科門診中,睡眠問題是常見的就診原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睡眠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睡眠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徐志飛表示,如果青少年睡眠不足,兒科醫生會更關心孩子的神經認知發育問題,比如說記憶力、注意力、情緒、執行功能等問題。
“很多老師、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睡眠的重要性。很多孩子學習到深夜,一早6點多就趕著去學校早自習。少數孩子韌性比較強可以扛下來,但扛不下來的孩子會失眠、焦慮,導致身心俱疲。”陸林指出,“希望孩子少睡眠多刷題考出好成績,這其實是本末倒置。健康在先,后是學習。”小學生、初中生至少要睡夠9個小時,高中生要睡夠8個小時。
睡眠醫學是一門交叉學科
睡眠醫學是一門交叉學科。人們在睡眠過程中如發生不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可以檢測到。“我們已認識和發現90多種睡眠疾病,通過治療,病人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專科部部長、中國醫師協會睡眠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葉京英表示。
通過持續十幾年的努力,我國各地已經建立了2000~3000家睡眠醫學中心。“我們的巡講活動在當地培養了大批從事睡眠醫學專業的醫生,包括基層醫院的醫生。同時,建立了考核和評價標准,培養達到國家標准的睡眠監測技師,為公眾提供精准的睡眠診斷。”葉京英介紹。
如何才能睡個好覺?可以通過中度運動改善睡眠,有氧運動比無氧運動要好﹔睡前盡量放鬆,建立臥室、床和睡眠強有力的關系,不要上床看手機、打電話、看電視﹔避免過多地關注睡眠,如果實在無法入睡,可以用一些藥物,但不建議長期服用安眠藥。此外,晚餐最好在睡前兩三個小時進行,七分飽足矣﹔白天有機會在陽光下面晒半小時,光照對夜間睡眠很有幫助﹔睡前可以閱讀紙質書本,而不要擺弄電子產品。
專家們紛紛表示,一輩子健康,需要靠我們自己去維護。人人從我做起,從良好的睡眠開始,我們的健康才有保障,這也是舉辦活動的意義。(記者 金振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