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立足“山”的實際,發揮“海”的優勢  廈門龍岩走好協同發展“共富路”

2024年04月03日11:46 | 來源:閩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念好新時代“山海經” 走好協同發展“共富路”

去年以來,廈龍“山海協作”產業園(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武平思明高新園區)完成簽約項目40個、總投資106.56億元,開工項目27個、竣工19個。

近三年,廈門“龍商回歸”落地投資項目10個,互聯網返鄉項目3個,廈門互聯網鄉賢在岩應用項目11個,總投資約17.61億元﹔市屬國有企業與廈門國有企業在農產品、化工原料、有色金屬等方面開展供應鏈貿易合作,累計營收約500億元......

廈門、龍岩兩城,山海相連,共飲一江水。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廈門與龍岩就建立結對幫扶關系,開啟了山海協作的先河。30余年來,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政府推動、市場主導、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原則,兩地攜手同行,立足“山”的實際,發揮“海”的優勢,兩地聯系愈加緊密,發展情緣越發深厚,結出“山海協作”累累碩果。

如今,兩地新時代山海協作機制常態長效,建立了廈龍黨政代表團互訪機制、財政幫扶機制、國企合作共建機制,積極開展廈龍山海協作縣級對口協作,產業共促提質增效,為兩地經濟繁榮發展注入新活力。

山呼海應 拓展企業合作“朋友圈”

“終於盼來廈門直達武平的高鐵!作為文旅行業從業者,我們已聯動高鐵沿線合作伙伴,進一步策劃推廣武平縣文旅康養產業。”2023年12月26日,廈旅中星文旅武平分公司總經理邱阿歲帶領團隊特地搭乘龍龍高鐵龍岩至武平段的首班列車。廈門思明區和龍岩武平縣牽手開展山海協作對口幫扶的情緣已久,從2018年開始,廈門旅游集團全建制文旅團隊進入武平縣,制定山海旅游線路,助力武平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

伴隨著區域協同融通不斷深化,龍岩正加速主動融入廈漳泉都市圈建設。廈龍兩地站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高度,深挖產業協作潛力,高效推進供需,進行系列優勢互補的創新實踐:

近年來,龍岩市組建市縣兩級招商公司,派駐招商分隊駐點廈門,採取重點產業雙鏈驅動招商機制加強與廈門的聯動,依托“6·18”“9·8”“11·8”等重大招商平台,實施“供需賦能助企強鏈”等專項行動,加強兩地產業配套協作和企業間合作交流,提升區域產業鏈群競爭力和協同創新水平。2023年,全市新簽約的660個招商引資項目中,254個來自閩西南地區,佔比38%,總投資384億元。

兩地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廈門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與龍岩的機械制造、新材料等產業形成了良好互補關系。同時,對於擁有豐富自然資源、便利交通等方面優勢的龍岩來說,突破了廈門地域限制,成為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理想承接地。

“廈門總部負責研發銷售,落戶龍岩的全資子公司則是企業生產基地。未來,企業更具規模的生產基地將落戶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的蘇坂生物精細化工產業園。”廈門蔚嘉制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雄超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落戶龍岩,看重的是龍岩政府部門的服務精神,加上廈龍交通便利,能最大限度發揮企業總部輻射引領作用。

產業發展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龍岩市積極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龍岩企業實施研發“走出去”戰略。近年來,紫金礦業、龍淨環保、龍馬環衛、龍合智能等一批龍岩的龍頭企業先后在廈門設立研發中心,在企業聯合研發、高端人才項目引進、科技創新孵化、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項目拉動 共創產業示范園區

“山海協作”的重頭戲,是產業轉移和產業協作。利用地緣相近、產業差異化優勢,龍岩市系統謀劃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和重大項目布局,堅持以龍頭帶集聚、以協同建集群,不斷完善山海協作平台,探索建立聯合招商工作機制以及合理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依托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武平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平台,從園區和產業上推進經濟上的山海“聯姻”:

深入挖掘產業協作潛力。廈門集美區將龍岩新羅區作為意向企業產業鏈條擴大、延伸或產業梯度轉移的后方基地,深化兩地產業合作,推薦有意向投資的企業到新羅考察、落地﹔龍岩永定區制定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落戶廈門翔安區創辦出口加工生產基地和供貨基地﹔龍岩武平縣在廈門思明區設立山海協作創新中心,作為加強對接閩西南協作區、開展山海協作的窗口及基地﹔廈門湖裡區和龍岩連城縣聯合成立山海協作協調辦公室,以“總部+基地”產業合作模式幫助連城縣優勢企業發展壯大。

共商共建,肥沃“山海”土壤。目前,廈龍合作區與新羅區深度融合,進一步有效整合“兩區”資源,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范圍從原來的58平方公裡擴容到168平方公裡,共有企業1177家,2023年實現產值667.55億元,稅收13.72億元。下一步,聚焦廈門所能、龍岩所需,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立足三大產業定位,加快打造“產城人高度融合”的產業新城,促進合作區更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山海協作先鋒。

武平縣將共建產業園區打造成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廈門思明區在撥付資金近千萬元支持武平縣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的同時,以豐富的園區建設實踐經驗助推武平思明高新園區被認定為第五批福建省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區、全省首個縣域省級高新區。截至目前,武平縣思明高新園區入園企業共有233家,規模工業企業116家﹔2023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9.67億元,增長1.0%,稅收3.53億元,增長14.4%。

科創協作 推進產學研聯合攻關

人才是科技實力的基礎。日益緊密的山海交往,讓人才流動大大加強。龍岩發揮市場化高效率配置資源優勢推進人才體制機制創新,以集團化運營暢通人才引進“快捷通道”,探索共育共引人才模式,持續開展“才聚龍岩”行動計劃,從去年開始面向廈門大學開展選優生選拔工作,開展“送崗引才進廈大”專場活動,以及“千名岩籍學子家鄉行”系列活動,持續為龍岩市高素質、專業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能。

平台建設,加快區域協同創新。持續發揮龍岩廈大產教融合研究院作用,推動廈門大學相關學院與龍岩市有色金屬產業研究院、機械裝備與專用汽車產業研究院、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研究院、環保科技產業研究院開展結對共建,對口幫扶龍岩四個產業研究院建設,深化與廈門理工學院共建龍岩市廈龍工程技術研究院,依托行業龍頭企業,組建龍岩市智能制造產業創新中心。

項目合作,推進產學研聯合攻關。龍岩市以項目為抓手,深入實施產學研聯合攻關,常態化邀請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大學、廈門稀土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到龍岩市企業對接技術需求,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共同申報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三年來,依托龍岩廈大產教融合研究院、廈龍工程技術研究院等開展各類研發項目56個,推動長汀卓爾與廈門稀土所、長汀金龍稀土與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龍岩水發環境與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等申報的項目獲省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支持,爭取省科技經費1000多萬元。

風起海西,聲動閩西。隨著龍岩市黨政代表團赴廈門開展新時代山海協作工作,兩地將共同書寫新時代山海協作的新圖景,開創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記者 羅姝 通訊員 李淋 羅小梅)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