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出圈”又“生錢”  福建雲霄擦亮“全國地標第一縣”金字招牌

2024年04月22日14:4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雲霄枇杷、下河楊桃、火田金柑,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地標產品甜了舌尖、旺了產業、富了群眾﹔年貨節、地標宴、採風行,地標串起的一場場節會超燃火爆,上下齊心講好“地標品牌賦能鄉村振興”的雲霄故事﹔網絡直播、招商推介、品牌塑造,讓以山之珍、海之鮮、果之蜜調和而成的“雲霄味”飄得更遠。

雲霄下河楊桃地標驛站。謝勤杰攝

雲霄下河楊桃地標驛站。謝勤杰攝

目前,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擁有40枚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數量居全國縣級行政區第一位,有“全國地標第一縣”美稱。一枚枚地理標志產品正扎根雲霄的山海,帶動一條條產業鏈,逐步成為現代農業產業化的“敲門磚”,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為推動縣域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雲霄縣高度重視地理標志培育、保護和發展工作,積極爭創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以“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為抓手,鼓勵發展“地標”產品精深加工,推動海產品、休閑食品、健康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集聚壯大,提升地標產品的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全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地標食品名城。

產業+ 提升地標含金量

“身價”倍增,始於“身份”加持。原本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農特產品,在相繼獲批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后,它們聲名漸起,“身價”一路上揚,成為一方富農產業。

雲霄枇杷系列產品。謝勤杰攝

雲霄枇杷系列產品。謝勤杰攝

從有“身份”到有“身價”,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地標注冊只是第一步,雲霄縣通過運用、規范、扶持、保護,推動地標產業高質量提升,逐步形成以地理標志商標為依托,“公司+地標+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地標產品為核心,生產、加工、物流等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真正實現“申請一個地標,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

雲霄縣持續強化對地理標志的保護運用,一方面通過龍頭企業率先使用規范印制地理標志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包裝袋,帶動一批許可使用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主動使用和規范使用﹔另一方面通過簽訂訂單合同、牽頭建立合作社等形式,提供資金、技術指導,穩定地理標志產品貨源和品質,拓展和完善地理標志產品市場,加強農產品高效加工和品牌化銷售,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多承載著雲霄人鄉愁的地理標志農產品走出一條產出高效、彰顯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一顆下河楊桃“甜”了一個村。雲霄縣下河鄉下河村以楊桃產業為軸,打造“二產”楊桃加工產業及“三產”鄉村旅游產業的閉環,從2020年起連續三年楊桃產業年總產值破億。下河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枇杷是雲霄特色農產品,也是當地群眾的“致富果”。 朱喬檉攝

枇杷是雲霄特色農產品,也是當地群眾的“致富果”。 朱喬檉攝

一顆雲霄枇杷串起一條產業鏈。雲霄縣和平鄉棪樹村圍繞枇杷這一主導產業,探索“生態+現代農業+鄉村游”的發展模式,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旅產業,枇杷產業年總產值逾2億元,年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1000萬元。

類似這樣“地標”變“金標”的故事,在雲霄可以找到太多“同款”。梳理雲霄特色農產品的“前世今生”,會發現它們的品牌增值與發展進階之路,均繞不開同一個關鍵詞——地理標志。

文化+ 放大地標帶動力

前段時間,“尋味漳州地標 共享山海盛宴”大美漳州2024年漳州地標產品網絡媒體、大V採風行活動在雲霄舉辦,眾多地理標志產品亮相,集中展示雲霄不斷強化地理標志保護,促進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該活動通過多平台多維度傳播,在各級媒體網站、微博、抖音、小紅書、視頻號等頻頻出圈,全網傳播數據超過1.5億次。

日前,“尋味漳州地標 共享山海盛宴”大美漳州2024年漳州地標產品網絡媒體、大V採風行活動在雲霄舉辦。朱喬檉攝

日前,“尋味漳州地標 共享山海盛宴”大美漳州2024年漳州地標產品網絡媒體、大V採風行活動在雲霄舉辦。朱喬檉攝

這波“地標熱”的背后是雲霄縣著眼文農旅深度融合、放大地標產業帶動力的不懈努力。今年來,雲霄縣“以地標為媒、以節慶為緣”,在漳州古城接連舉辦了“漳州年·雲霄味”雲霄名優農特產品展銷會暨地標產品年貨節和“雲霄枇杷 尋‘蜜’和平”專場直播帶貨活動,還遠赴四川開展“巴蜀多嬌,龍騰雲霄”雲霄食品產業鏈暨文旅產業(成都)招商推介會,讓雲霄地標產品真正“走出去”“火起來”。

地標為媒、文化搭台、旅游唱戲……雲霄縣探索出“地標產品+食品制造+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吹響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協奏曲。2021年,雲霄縣在福建省率先創建了地標館,並設置下河楊桃、雲霄枇杷、馬鋪百草園、火田白石四個地標驛站,打造“一館四驛站”新文旅IP,將地理標志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創新推出“地標+文旅”的旅游線路,掀起一輪特色地標文旅熱潮,地標經濟不僅成就了游客的“詩和遠方”,也在“豐景”變“錢景”、“顏值”變“產值”的過程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雲霄地標館。李金文攝

雲霄地標館。李金文攝

一方水土醞釀一方味道,一方美食保留一方印記。為持續放大地理標志溢出帶動效益,雲霄縣深挖“地理標志+”潛能,以地標產品為食材,保留民間傳統技法,制作推廣雲霄味的“地標餐”,菜名背后蘊藏著向東渠先進事跡、開漳聖王文化、烏山革命文化等本土傳統文化內涵,使文化美食化、美食文化化,著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產品,力圖在地標文旅體系中成為新的閃光點,加快促成目的地美食資源價值變現為美食旅游市場價值。

數字+ 做強品牌影響力

擁抱數字經濟時代,電商直播已成為不少地理標志產業發展的“標配”,線上銷售平台、新媒體宣傳推廣等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讓地標產品獲得更多“出圈”又“生錢”的機會。

“漳州年·雲霄味”名優農特產品展銷會暨地標產品年貨節在漳州古城舉辦。郭揚攝

“漳州年·雲霄味”名優農特產品展銷會暨地標產品年貨節在漳州古城舉辦。郭揚攝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產品更需吆喝。在日前舉辦的“雲霄枇杷 尋‘蜜’和平”專場直播帶貨活動的牽線搭橋下,雲霄好物“雲”銷四方,一天之內線上線下成交金額超200萬元,成交訂單量超3萬單,活動可謂“吸睛”又“吸金”。無獨有偶,下河鄉依托楊桃基地,建立農村淘寶運營中心,搭建“田野直播間”,集中開展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活動,同時組建電商銷售隊伍,打造電商助農矩陣,實現楊桃線上、線下有效對接,共享電商增值效益……可見,電商直播助力農產品上行潛力無限。

今年初,由雲霄縣有一定代表性和社會影響力的自媒體從業人員自願組建的自媒體聯盟正式成立,這是自媒體行業的又一利好。該組織將充分發揮自媒體聯盟成員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推進會員之間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創新協作,切實發揮網絡支農助農作用,幫助更多農民走“線上”增收之路,用互聯網思維拓寬鄉村振興新思路,在鄉村振興行動中貢獻網絡智慧和力量。

電商直播助力雲霄地標產品銷售。郭揚攝

電商直播助力雲霄地標產品銷售。郭揚攝

當前,越來越多有志青年回歸鄉野,懷揣著新思維、新觀念、新辦法、新模式,當起了“新農人”。因此,去年雲霄縣建立漳州市首個“巾幗互聯網營銷師”實訓基地,培訓線上營銷、直播銷售技能,這些“新農人”們將投身智慧農業、智慧養殖、農村物流、農村電商,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為雲霄地標產品代言,讓“村口”成為“風口”,在希望的田野上,實現一場夢想與振興鄉村的雙向奔赴。

從天賜地造到匠心培育,由躬耕田間到美名遠播,一件地理標志延伸一項特色產業,一項特色產品托起一個興農富農夢,一個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為鄉村振興新畫卷增光添彩的故事正在雲霄不斷上演……(蘇海森 朱喬檉)

(責編:吳舟、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