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發布一批專利產業化優秀案例  涉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領域

2024年04月23日18:08 |
小字號

近年來,福建省聚焦大力推動專利產業化,不斷探索專利轉移轉化新路徑,在專利轉化運用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實施以來,福建涌現出一批專利產業化成果。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優秀案例進行發布。案例涉及生物醫藥、農業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領域,包括自行轉化、許可轉化、轉讓轉化、孵化轉化、競價拍賣等轉化形式,展現了福建專利轉化運用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案例一、截短的人乳頭瘤病毒16型L1蛋白專利轉化運用 實現技術國產替代

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廈門大學共同研發的截短的人乳頭瘤病毒16型L1蛋白專利,提供截短HPV16L1蛋白表達和純化以及HPV16L1蛋白類病毒顆粒的制備方法,實現了技術國產替代。通過爭取國家及國際組織支持,企業研發和營銷有機結合等方式,進一步促進專利價值實現。應用該專利技術研制的HPV16/18二價疫苗馨可寧,於2019年12月獲批上市,截至2023年9月,累計銷售4945萬劑,銷售額154.5億元﹔通過WHO PQ認証,獲得4個海外國家注冊批件。該專利還在美國、歐洲等1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授權。

案例二、“氨-氫”綠色能源技術專利轉化運用

福州大學、北京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新研發的“氨-氫”綠色能源轉換技術系列專利在氨儲能、制氫和綠色發電動力等領域有廣闊前景。研發主體通過培育高價值專利組合、轉讓和作價投資混合方式推進技術專利產業化,以專利作價出資6667萬元入股福大紫金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而后向福大紫金公司轉讓19件專利,轉讓金額3000萬元。基於成果轉化,“氨-氫”燃料電池發電技術實現了在偏遠山區、無人海島、建筑工地、道路交通、河流船舶等領域的示范應用突破,2023年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首台套裝備1項、福建省首台套指導目錄裝備1項。

案例三、量子雲碼可信溯源關鍵技術成果轉化

閩都創新實驗室圍繞量子雲碼可信溯源關鍵技術以微米級圖像為單位構建的微觀微距智能圖像識別系統,為國內完全自主可控的第三代編碼識別標准。實驗室以5項發明專利作價1190萬元入股孵化量子雲碼(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未來獨角獸企業,已進入上市輔導期,市場估值11.9億元,2023年營收8000多萬元。目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食品、藥品、化妝品、文化收藏等行業。

案例四、“五航一體”創新生態全面賦能新型電力系統專利成果產業化

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技術領域,加速突破性、原創性技術的研發和轉化,依托公司雙創中心和福建省電力行業知識產權運營保護中心,創新專利產業化“五航一體”工作體系,實施全員專利素養提升、專利導航分析、專利質量管控、專利價值評價、專利轉化運用等工作舉措,打造有組織可持續的高水平專利產業化創新生態。2023年,國網福建電力從盤活專利存量和做優專利增量發力,實現電力技術領域專利產業化45項,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超30家,產值超1億元。

案例五、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技成果(專利)競價會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於2023年11月舉辦科技成果(專利)競價會,在福建省知識產權交易平台挂牌競價的7項科技成果全部拍出,涉及家禽疫病防控、植保、農產品加工等領域,挂牌價275萬元,成交價432萬元,溢價率超57%。當天簽約及競拍成交總金額達1320萬元。網絡競價方式的成功運用,有利於專利等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高效對接,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

案例六、“專標融合”與“開放許可”雙劍合璧共促產業健康發展

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聯合廈門百安興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州金博建材有限公司、福州鼎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一種化學建材透黃風險評價的檢測方法,破解了裝飾裝修行業技術難題,促進了環氧樹脂膠粘劑等產品質量提升。該院通過“專利和標准融合”與有償“開放許可”相結合,加速成果轉化。授權此項專利免費在DB35/T 1668-2017《室內裝飾裝修用環氧樹脂嵌縫劑》標准中實施,該標准獲福建省標准貢獻獎。同時,採用有償“一對多”方式將專利許可給多家企業。至2023年底,應用該技術的相關產品實現新增銷售額12億元,新增利潤2.5億元。

案例七、電解液和鋰離子電池開創國產化新時代

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拓革新性電解液核心專利,該項技術包含新型電解液溶劑和添加劑兩個專利家族,涵蓋6件中國專利、12件美國專利和3件歐洲專利,全球范圍內率先將電池的應用電壓提高至4.5V並成功量產,同時在安全性能和使用壽命方面達到新的高度。2018年10月以來,產品份額從35%快速增長至60%以上,應用於全球500多種一線品牌電子產品。目前全球消費電子產品超過80%均採用該技術。

案例八、專利產業化賦能國之重器

漳州科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專利產業化運作機制,將專利產業化策劃與產品開發緊密結合,跟進專利技術的成果轉化。該公司依托國家重大專項,圍繞核級UPS核心技術,形成“核級供電系統”專利組合,實現核級UPS全自主可控及國產化發展,提高我國三代非能動系列核電廠的國產化配套能力。2020年至2023年,應用上述專利技術的產品產量近10萬台,成功用於國內外多個核電項目,累計新增銷售額30多億元。

案例九、基於AI識別的井蓋自動探測裝置及方法

偉志股份公司深化產學研合作,通過市場需求分析和項目策劃,將專利技術轉化為實際的產品或服務,成功開發“一種基於AI識別的井蓋自動探測裝置及方法”。該產品能夠自動識別出井蓋類型,對窨井內部的數據進行採集,有效提高安全性、數據准確性、預警時效性,同時降低人工成本。目前已應用於晉江水務集團供排水平台項目,提升了城市水務設施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案例十、“一種履帶泵站”專利產業化驅動行業提質增效

福建僑龍應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種履帶泵站”,擁有“智能靈活,適應低矮危險復雜環境”等技術優勢,自主研發的“龍吸水”子母式應急供排水搶險車,彌補了國內排水搶險車無法進入低矮環境作業的技術缺陷。該公司創新採用“專利權質押+訂單融資”新型融資模式解決融資難問題,通過知識產權金融多元化加速專利落地轉化。該產品曾參與2021年河南鄭州特大暴雨、2022年廣東清遠特大暴雨、2023年台風“杜蘇芮”“卡努”“海葵”等台風洪澇災害救援。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