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關鍵在落實!南靖,打好這場“翻身仗”

2024年04月30日15:59 | 來源:閩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打好“翻身仗” 關鍵在落實

南靖打了一場“翻身仗”。龍年首季,一份全線“飄紅”的成績單,凝聚著全縣上下的努力。13項主要經濟指標中,4項位居全市第一、8項位列中上游。

從去年的“倒數”,一躍成為前茅,反彈強勁,尤能提振人心——

GDP完成81.3億元,增長8.7%,居全市第1位,較去年上升10位﹔

第三產業增加值39.7億元,增長7.7%,居全市第2位,較去年上升8位﹔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9%,居全市第3位,較去年上升7位﹔

固定資產投資27.8億元,增長10.1%,居全市第4位,較去年上升7位……

從當下的“第一”,看長遠的態勢,優勢鞏固,后勁值得期待——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8億元,增長12.2%,居全市第1位﹔

實際利用外資1051萬美元,增長215.6%,居全市第1位﹔

進出口總額32億元,增長125.0%,居全市第1位……

經歷低谷,方知晉位之寶貴。去年全年,南靖多項經濟指標在全市排名靠后。如何實現趕超?“打好這場翻身仗,隻有一個秘訣。”縣委書記李志勇表示,最重要的就是“抓落實”——不折不扣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落實到位。

“不是抓一時,抓一地,而是上上下下、久久為功抓落實。”李志勇表示,“發展總會遇到順境逆境,但我們的干部始終堅信,隻要把‘抓落實’當成頭等大事,南靖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圍繞抓落實,南靖各級干部擰成一股繩,迸發出強大的工作熱情和創新動能。

提升能力抓落實

各項事業要發展,廣大干部必須不斷提升學習能力、服務能力、執行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學習是根本,經常“充電蓄能”,干工作才有“澎湃動能”

順境時能不能把握機遇,逆境時能不能攻堅克難,靠的就是干部能力。能力沒跟上,“抓落實”就容易成了空話。

在李志勇看來,學習能力是基本,做好服務、執行、應變、創新,都離不開學習,“不學就不懂。不懂,怎麼抓落實。”現如今,帶著“本領恐慌”的南靖干部,“深學”已然成風。

4月22日晚,一堂別開生面的培訓會如期舉行。何謂“別開生面”——縣領導與鄉鎮主官、部門領導同題共答。

先是“我問你答”。圍繞上一次的講課內容“如何建設生命公園”,縣委主要領導點名提問兩位鄉鎮“一把手”,要求談一談一周來推進工作遇到的問題和應對舉措。

接著“我說你聽”。針對近段重點推進的圖斑整治工作,李志勇著重向大家介紹了最新的政策要求,並部署各鄉鎮的工作任務。

最后是“你問我答”。領到任務的鄉鎮主官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留下來與縣委書記面對面交流,共同破解難點。“不怕大家多問,多問代表多思考。”李志勇開宗明義,“就怕大家不懂裝懂,把方向弄偏了。”

南靖縣委書記李志勇作專題輔導培訓

南靖縣委書記李志勇作專題輔導培訓。南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課堂一小時,課后一小時。這就是南靖推出的“書記講百課 點題又破題”行動。南靖把干部的“八小時外”作為“能力充電”的培訓時間。縣委主要領導帶頭作專題輔導培訓,並現場就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堵點難點問題,與各鄉鎮、有關部門領導進行面對面談思路、提要求,共同推動思想破局、能力提升。

會上,山城鎮黨委書記余智勇被點名答題。會后,他談了認識轉變的過程。“作為鄉鎮‘一把手’,過去總覺得抓工作抓大方向,具體工作隻要知道個大概,交給分管同志就好。”他坦言,現在認識清楚了,如果自己沒有搞懂弄通,布置工作就落不了細,落實也就成了落空。

以上率下提升能力,科局長成了關鍵一環。縣工信局局長楊毅聰的經歷很有代表性。曾經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的他,一年多前成了“工信人”。組織看中的是他抓工作雷厲風行的執行力,可隔行如隔山,肩負著競賽中近一半的指標任務,楊毅聰承認,“剛接手的時候有點蒙。”

書記考局長,局長就考股長。上班第一天,楊毅聰拿起數據表單“點卯”,從“規模工業”問起,哪個名詞不懂就問哪個科室負責人。正是這段學習經歷,讓這名“門外漢”搞懂了抓縣域經濟工作的“底層邏輯”。一本厚厚的競賽工作思維導圖,成了楊毅聰抓工作落實的“法寶”。每一項競賽都細化再細化,每一項指標都具體到項目到人到支撐措施。

南靖縣工信局召開每周“三比一看”推進會。南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南靖縣工信局召開每周“三比一看”推進會。南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本指導2024年工信工作的冊子,扉頁上兩行字“歸零翻篇開新局 破難補短爭上游”,折射的正是南靖干部心中的那股勁、那團火。

應變創新抓落實

執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沒有可以抄的作業”,必須強化風險意識、底線思維,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應變能力從哪裡來?關鍵要靠創新

輕裝上陣,必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當應變創新的火花與動真碰硬的干勁結合,一輪輪攻堅克難的戰斗為這場“翻身仗”打下良好基礎。

1月30日,位於南靖高新園的啟瀚電氣設備項目,成為南靖今年首個“拿地即開工”項目。這意味著園區內一塊閑置多年的27畝地,實現了“騰籠換鳥”。

該地塊原計劃投建項目因環評問題被叫停,造成土地閑置。2023年底,高新園啟動土地收回程序,引進了市場前景好的啟瀚電氣設備。該項目計劃投資2.3億元,主要生產自動化設備。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可創產值8000萬元、年可創稅收240萬元。

閑置低效土地,是經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頑疾,擠佔了產業發展的空間。“南靖高新園歷經多年發展,如今可供開發的土地可謂‘寸土寸金’。提升畝均效益,破解土地瓶頸,算好土地存量運營這本賬,是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南靖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新園黨工委書記吳少軍表示。

近三年來,南靖高新園已盤活利用土地673.96畝,佔園區閑置低效土地57%。

“發展道路上,難免會有‘絆腳石’。唯有堅持事不避難,敢於動真碰硬,才能真正把工作抓好抓實、做到善始善終,為發展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李志勇表示。

南靖高新園一角。

南靖高新園一角。南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馬山線和梅書線的通車,一直為南靖群眾津津樂道。

馬山線建成以前,連接南靖北部龍山、金山等鄉鎮與縣城之間的,是一條總長約12公裡的盤山公路。道路彎曲難行,群眾出行較為不便,久而久之,“南北”互動往來日漸變少。打通“中梗阻”,一直是群眾的心願,也成了人大建議、政協提案的熱點。

2015年,南靖縣開始謀劃建設馬山線,但因基本農田調整等多重原因,項目屢次中止。“項目建設涉及基本農田調整,縣道建設是不符合調整政策的。”南靖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鄭吉祥表示。

“歷史遺留問題,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不僅考驗領導干部的格局和膽識,也考驗著智慧和能力。”李志勇說。

一邊是群眾出行需求,一邊是基本農田保護政策,如何破解?李志勇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多次會商,瞄准了2020年底全省全面實施的鄉鎮便捷通高速工程:“馬山線如果能搭上全省政策‘順風車’,作為漳武高速的連接線,不僅能解決建設難題,還能將道路提級改為一級公路、雙向四車道。”

思路一變天地寬。市、縣兩級交通、自然資源部門主動向上對接,積極開展用地指標調整和報批等工作,全力保障馬山線建設需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項目納入了全省鄉鎮便捷通高速工程,作為全省三區三線批復后第一宗報省政府批准的單獨選址項目,獲省自然資源廳用地報件審查通過。

南靖縣縣道馬山線(漳武高速南靖互通及接線工程)通車。

南靖縣縣道馬山線(漳武高速南靖互通及接線工程)通車。南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3年1月20日,起於龍山鎮海仔村,終於山城鎮北環城路的南靖縣縣道馬山線(漳武高速南靖互通及接線工程)正式通車。

一鼓作氣,攻堅克難。沿用馬山線的破解之路,南靖再借政策“東風”,將梅書線作為漳武高速書洋互通及接線工程,推進改造提升工程順利實施。今年2月,梅書線全線貫通,極大緩解了景區交通壓力,實現了雲水謠景區15分鐘內上高速。“這兩條道路通車后,大大方便了周邊鄉鎮群眾快速通達高速公路,對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振興土樓文旅經濟和促進南靖縣社會發展具有極大意義。”鄭吉祥說。

南靖縣縣道梅書線(漳武高速書洋互通及接線工程)全線貫通。

南靖縣縣道梅書線(漳武高速書洋互通及接線工程)全線貫通。南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幾年來,南靖縣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列入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堅持想干、敢干和巧干,破解了涉及自然資源、交通、民生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不斷激發發展新活力、釋放發展新動能。

穿透思維抓落實

以穿透把握辯証,以穿透“解剖麻雀”,透過點面看大局,透過變局看危與機,才能看到問題本質,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最終找到創新發展的正確方向

讓每項部署要求都能“一竿子插到底”。縣委縣政府的決心,從“會客室”之變化中便可見一斑。

去年,縣委辦二樓的“會客室”變成了“作戰室”。不足20平方米的房間裡,撤去沙發,搬來了木桌椅﹔揭下風景照,挂上了城區圖、水系圖、產業園總體規劃等。

設立“作戰室”,強烈釋放了縣委縣政府時不我待“抓落實”的鮮明導向。走出“作戰室”,全力以赴促落實的信號隨著干部的腳步層層傳遞。

以“穿透思維”審視落實。去年底,南靖開始推進2024年中央專項債申報工作。縣發改局局長余海平對此輪攻堅印象深刻:“縣領導多次協調項目前期工作,並帶隊到省有關委、廳,精准對接業務部門,把工作穿透到落實每個環節。”勤對接換來了“黃金申報期”的收獲。2024年第一批中央專項債券南靖10個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終審通過,獲批額度8億元、已下達1.35億元,為老舊小區改造、中醫院遷建等為民辦實事項目提供了有力支撐。余海平表示,沒有這些前期工作,我們連“第一時間”都無從抓起。

改造后的老舊小區。

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南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以“穿透思維”抓好督查。在李志勇看來,抓落實要做到“工作一部署就馬上推動,任務一完成就馬上反饋”,形成抓工作的閉環。

為此,南靖縣統籌整合縣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效能辦、紀委監委黨風室等4個督查職能部門為1個縣決策督查辦,創新推行“四合一+靶向督查”模式,配套“13710”“三色單”等工作機制,推動上級部署和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落細落實落到位。

——“1”:凡上級交辦任務當天要研究部署﹔

——“3”:3天內必須反饋交辦問題辦理情況﹔

——“7”:一般性問題原則上7天內落實解決﹔

——“1”:即重大問題、復雜問題一般要求在1個月內落實解決,確實有困難的,1個月內提出解決方案,並按照方案抓推進、抓落實﹔

——“0”:即所有事項都要按期銷號清零,形成抓工作的閉環。

一場安后斷面水質提升綜合整治,成了南靖干部以“穿透式”工作法抓落實的“作戰場”。

今年2月26日,安后斷面水質提升督導幫扶行動啟動,相關部門組成六個幫扶小組,深入一線排查整治﹔3月15日,縣決策督查辦開展專項督查。

在縣決策督查辦綜合組組長寧武的桌上,有一沓厚厚的“問題清單”。“直面問題、直達病灶,才能真落實、真整改。問題清單日日更新,發現一處登記一處,解決一起銷號一起。”寧武介紹,截至4月28日,共排查6大項487項問題,已完成整改問題428項。

整改速度之快,“13710”工作機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月16日,督查組發現某企業儲液池留有外排口,養殖廢水排向一處未經防滲漏處理的坑塘。當天,督查組立即告知生態環境局進行現場取証並與企業負責人確定整改方案。面對鑿鑿鐵証和干部的釋法說理,企業於3月19日將外排口堵上,改為零排放模式。

南靖縣決策督查辦深入一線開展安后斷面水質提升專項督查。

南靖縣決策督查辦深入一線開展安后斷面水質提升專項督查。南靖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與“13710”工作機制配套的,是“三色單”機制。針對同一問題,督查2次仍整改不到位的,縣決策督查辦堅決啟動“三色單”機制:向責任單位發送白色交辦單﹔沒有正當理由、時限內未完成的,發送黃色催辦單﹔仍未完成的,發送紅色督辦單。去年以來,全縣共發出白色交辦單30份、黃色催辦單3份,效能問責3人。

“沖刺‘雙過半’,依然任重道遠。”李志勇表示,唯有落實再落實,南靖才能積小勝為大勝,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記者 吳鵬舉 黃妍婷 林堃 廖瑜婷 通訊員 李小琴)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