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聚焦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赴一場前沿的“數字盛宴”,暢想“未來生活”

黃東儀
2024年05月28日10:0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近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剛剛在福建省福州市落幕,但作為峰會重要組成部分的現場體驗區卻依然熱度不減——由於市民逛展熱情高漲,原本截至5月27日的活動,臨時延期一天至28日結束。這場以數字化體驗為主題的活動,為何如此“吸睛”?

行走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現場體驗區,數字技術發展的“縱深感”扑面而來。增強現實、機器“具身”、無人模態……伴隨著數字化浪潮,觀眾游走在虛擬與現實之間、想象與實証之際,仰望著人工的巧思與機器的偉力,不禁發出感慨之問:還有哪些事是科技做不到的?數字迭代的邊界到底在何處?

赴一場前沿的“數字盛宴”,是對新技術的好奇與探索,也是對“未來生活”的暢想。

當擁有一個機器人管家

“請跟我介紹一下你自己。”展區現場,觀眾們饒有興致地通過話筒和機器人小柒交談。

“我是一款智能女性機器人,具有高度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社交互動技巧,我能勝任家庭助手、教育輔導、護理人員等多種角色,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體驗。”小柒的實時語音回答語氣柔和,表意清晰。

外觀類似人類女性的超仿真機器人小柒是現場體驗區的“頂流”。“這款機器人採用仿真皮膚科技,全身擁有數十個可活動關節,還具備一定的‘微表情’表達能力。”中國移動展位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

超仿真機器人小柒。人民網 黃東儀攝

超仿真機器人小柒。人民網 黃東儀攝

“我們希望這款機器人未來能充當家庭管家的角色。隨著你和‘她’對話的增加,‘她’會越來越了解你,能夠像貼心朋友一樣和你聊天,或者幫你規劃一些日程之類的事情。”上述工作人員說。

當走進一家“空無一人”的咖啡店

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現場體驗區內,市民等待品嘗“純機械”制作的咖啡。人民網 黃東儀攝

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現場體驗區內,市民等待品嘗“純機械”制作的咖啡。人民網 黃東儀攝

在體驗區邊走邊看,口渴之時,過道內有一家“空無一人”的咖啡店。消費者下單后,等待片刻,便可品嘗到全過程均由機械臂完成的咖啡。

這家佔地面積不足3平方米的咖啡店,每日所需的人工打理——清潔、消毒、加料等,總時長僅為30分鐘。相比傳統咖啡實體店,機器人咖啡店成本明顯下降,因此在同等價位下,可使用更優質的原材料制作咖啡,為消費者提供更佳的味蕾體驗。

在現場體驗區的另一端,有一條根據消費者“定制”現場組裝茶葉禮盒的無人流水線。當消費者在平板電腦上選定茶罐顏色、茶葉品種、包裝圖樣后,機械臂就忙活起取罐、接茶、裝盒的全過程。

“以前是人工分揀、人工質檢,現在無人化數字工廠通過AI技術,機器可以進行自動質檢,從而實現降本增效。”中國聯通工作人員介紹。

市民通過平板電腦定制自己想要的茶葉禮盒。人民網 黃東儀攝

市民線上定制自己想要的茶葉禮盒。人民網 黃東儀攝

下單后,機械臂將完成取罐、接茶、裝盒的全過程。人民網 黃東儀攝

下單后,機械臂將完成取罐、接茶、裝盒的全過程。人民網 黃東儀攝

當擁有一個“數字分身”

假如有機會,你會願意以自己為原型創建“數字分身”,行走在元宇宙的大街小巷嗎?

“這個設備的功能是拍攝真人‘數字人’。成本約為百元的拍攝完成后,5分鐘內就可以生成一個跟你幾乎一模一樣的‘數字分身’,達到元宇宙的應用級別。目前的應用場景主要是文旅景區和院校實驗室。”在展位現場,優鏈時代相關負責人介紹。

拍攝3D數字分身。人民網 黃東儀攝

拍攝3D數字分身。人民網 黃東儀攝

當地鐵運維變成“開卷考”

給你一副AR(即增強現實)眼鏡,你能看見什麼?而這種“看見”,又能為生產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西門子交通工作人員演示AR眼鏡交互操作。人民網 黃東儀攝

西門子交通工作人員演示AR眼鏡交互操作。人民網 黃東儀攝

“一條地鐵線路的養護通常需要六七十人左右,一名養護人員從剛上手到能獨立作業,通常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而戴上這個AR眼鏡,在面對設備的同時能‘看見’旁邊顯示的‘注釋’,工作人員‘上手’的時間將大大降低。”西門子交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

在一段基於福州地鐵信號系統的運維場景制作而成的宣傳視頻中,畫面中的“注釋”隨著運維人員的手勢和走動不斷智能調整,似乎把繁瑣精細的運維工作“降維”成了一場“開卷考試”。

“這背后最大的技術難點在於圖像的實時識別,必須足夠精細、足夠快。運維人員可能會同時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信號燈,有的綠、有的紅,分別代表不同含義。系統必須又快又准確地把它們都識別出來。”該工作人員說。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