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漳州傳承創新群眾工作方法——

用兩包樣品茶講明白增收賬(在現場)

記者 劉曉宇
2024年05月29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日頭升得高,村子后山的萬畝茶園被晒得發亮。在村干道上踱步幾個來回后,拍拍身上的灰,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仙都鎮先鋒村黨支部書記林勇靈拿起電話說:“走!咱再去林瑞瓊家試試。”

電話那頭,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駐村第一書記楊振偉拿上紙筆,口袋裡裝上兩包不同的烏龍茶。“一會兒有妙用!”楊振偉拉著正好到村考察的鑫茗(漳州)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連銘一起,腳步飛快。

記者跟著二人走到村東頭,73歲的林瑞瓊正在家門口揀菜:“看看,這芥菜多水靈!”手裡忙著,還不忘對兒媳林巧梅念叨:“咱們還指著那塊地吃新鮮菜,修路佔菜地,我可不同意。”

說話間,楊振偉的聲音從門外傳入:“瑞瓊姨,今天我們來找你泡茶了。”二人直奔大廳茶桌:“這是今年咱村老茶樹新出的鐵觀音,都來嘗嘗。”

燒水、沏茶、去沫、出湯,土黃色的茶湯擺上桌面,大家端杯啜飲。“這茶咋有股泥巴味呢?”林瑞瓊眉頭一皺,快人快語,“咱村的老茶樹出啥問題了嗎?”林巧梅緊接著說:“這茶葉怎麼拿得出手,賣得出去嗎?”

“這是因為品種退化了。20多年的老茶樹,以前化肥用得多,土壤都板結了。”林連銘也是先鋒村人,對村裡茶園的情況摸得清,這幾年他帶著村民推廣茶樹新品種、研發生態茶園種植模式,效益比往年高了不少。

倒出茶渣,重新燒水沖泡,隨著墨綠色葉片翻滾、舒展,金黃色茶湯在陽光照射下泛著光澤,茶香溢出蓋碗,滿屋清香扑鼻,再次端起茶杯,林瑞瓊一臉驚喜:“好茶!這也是咱村產的嗎?叫什麼名字?”

“金觀音,從省裡農科院引進的新品種,不上化肥不打農藥,地裡套種油菜、大豆固氮磷鉀,效益比以前高六成以上。”見林瑞瓊感興趣,林勇靈接過話頭,“可惜運苗上山,村裡路還不通。您種菜的那塊地,20多平方米,正好在規劃的路中心。您再考慮考慮?”

“這麼一說,是件好事。”林瑞瓊有些猶豫,眼神止不住地往門口那捆芥菜上瞥。

“咱們一起算一算。”掏出准備好的紙筆,楊振偉在紙上畫出“過去”“以后”兩欄,“路通以后,算效益,單畝效益提升六成,你家十幾畝茶園收益可觀﹔算生態,生態茶園改良土壤,地肥以后種啥都不成問題﹔算精神文明,村容村貌提升了,基礎設施改善了,以后發展生態游、研學游,你家臨街一樓還能開個小餐館……”林瑞瓊聽得認真,不住點頭。

“這路要不要修?”林勇靈問。林瑞瓊答得干脆:“修!菜地我‘讓’了。”

大廳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不知不覺已到中午。林瑞瓊起身說:“中午大家都別走了,我炒炒這捆芥菜,嘗嘗我的手藝!”

新中國成立初期,當年的龍峰鄉(今仙都鎮先鋒村)探索總結出“四對比、五算賬”群眾工作經驗。進入新時代,仙都鎮積極傳承創新,推廣“對比算賬”群眾工作法:比產業引領、比生態宜居、比鄰裡和諧、比組織戰斗力﹔算經濟效益賬、算綠水青山賬、算精神文明賬、算干群關系賬、算生活美好賬。

踐行群眾路線,促和諧、謀振興。當地不斷提升村庄宜居水平,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引導群眾通過茶園流轉、科學管理、合作經營等方式,加快培育發展金觀音、金牡丹等高優品種。2023年,仙都鎮農民人均收入達2.8萬元。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9日 第 04 版)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