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清南嶺鎮:黨建執筆畫“農”點睛  繪就農文旅融合新畫卷

2024年05月29日10:52 |
小字號

大姆山天然高山草場,游人如織,牛羊成群,奏響一曲“特色養殖+鄉村旅游”的田園牧歌﹔文祚童心小鎮,花樣“遛娃”,寓教於“游”,穿梭童話世界享受一段悠閑“村游”時光﹔吉嵐村黃牛養殖基地,智慧養牛,三產融合,讓游客品嘗一頓回味無窮的南嶺特色牛宴……

文祚童心小鎮。南嶺鎮供圖

文祚童心小鎮。南嶺鎮供圖

今年“五一”假期,福建福清南嶺鎮的旅游熱度持續走高,為游客們呈現出一道道全域旅游“大餐”,以“美麗鄉村”帶動了“美麗經濟”。

據悉,2023年南嶺鎮共接納游客近40萬人次,全鎮財政總收入突破1.5億元,提前三年、超額近一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

這一優秀“成績單”的背后,是南嶺鎮黨委以黨建引領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整合資源優勢、發揮農業特色、探索產業發展……近年來,南嶺鎮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深入挖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傳統古厝、鄉土文化等各類旅游資源,充分發揮鄉賢、新農人等智慧力量,積極引進工商資本,不斷催生新業態,打造“一村一品”,形成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為鄉村振興添上“農”墨重彩的一筆。

大姆山天然高山草場。南嶺鎮供圖

大姆山天然高山草場。南嶺鎮供圖

在積極推進道路提升改造,解決通行問題的同時,南嶺鎮因地制宜,“串珠成鏈”,加快建設50.38公裡的全域生態步道,打造“草厝山林湖”五環生態步道,打響南嶺生態游品牌。

五環步道全景圖。南嶺鎮供圖

五環步道全景圖。南嶺鎮供圖

走進南嶺的翠谷綠野間,一座名為“食菜厝”的古厝群掩映在大山深處。這座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寨堡式民居,不僅是福清市第一個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古厝,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閩中游擊隊的主要駐地,具有重要的革命文物價值。南嶺鎮黨委通過“微改造,精提升”,逐步將其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紅色教育”基地,讓這座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煥發新生機。

食菜厝古厝群。南嶺鎮供圖

食菜厝古厝群。南嶺鎮供圖

從“一門三代八進士”的歷史典故,到反“圍剿”戰斗中革命烈士的英勇奮戰,再到無數鄉賢反哺家鄉的深厚情懷,前來研學的黨員們跟隨講解員的腳步穿越時空,領略發生在這片土地下的故事。展館牆面上,一封封由孩子們寫給家鄉的信述說著南嶺鎮日新月異的發展與變化。

“親愛的家鄉,從小到大您一直在變化,從凹凸不平的馬路,到平整寬闊的四車道,從一個被大山包圍的小鎮,到現在頗有名氣的景區,一年四季,您都那麼美麗迷人……”在孩子們眼中,曾經那個交通閉塞的小小山村已然成為自己的驕傲。

值得一提的是,周邊休閑農業、特色商業街區、鄉村民宿、露營基地和草原音樂節等新業態也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不斷激發消費新動能,掀起了青年返鄉創業熱潮。

在梨洞村,一支以年輕黨員為主體的文創團隊在水庫周邊成立了環水庫越野車俱樂部,並計劃打造茶文化館、古厝、私房菜等文旅項目,拓寬返鄉創業空間,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梨洞水庫。南嶺鎮供圖

梨洞水庫。南嶺鎮供圖

在吉嵐村,通過“黨建引領 鄉賢補位”模式,匯聚鄉賢力量注資1000萬元設立鄉村振興基金,並在鄉賢子女帶領下成立南嶺吉家合作社,引入智慧養牛系統,活用古厝資源,利用直播帶貨拓展“土特產”銷售渠道,打造鄉村“網紅經濟”樣本。

智慧養牛系統。南嶺吉家合作社供圖

智慧養牛系統。南嶺吉家合作社供圖

“為打好南嶺‘黃牛’這一金字招牌,我們採用了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平台,在牛棚內外設置氣象站,進行氣象監測,並安裝可視化監控,對牛群實時追蹤,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有利於壯大南嶺特色黃牛產業。”南嶺吉家合作社負責人吳曉夢介紹。據悉,南嶺鎮以黃牛品牌為核心,已形成養殖、屠宰深加工、餐飲旅游的全產業鏈條,實現三產深度融合。

同時,吉嵐村黨支部積極盤活被圈佔數年的2800畝荒山林地資源,將“草棚泥房”改造成為鄉村網紅會客廳“殘牆花園”,利用閑置建筑改建青創小院民宿,並相繼建設牛科普公園、古厝咖啡廳、虎頭山步道等文旅項目。

殘牆花園。南嶺鎮供圖

殘牆花園。南嶺鎮供圖

眼下,南嶺鎮正在悄然“換裝”,以美麗的風光、濃郁的風情、滿滿的活力,喜迎八方來客。“下一步,南嶺鎮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以深化農文旅融合為抓手,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完整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南嶺鎮黨委書記葉鋒表示。(陳夢凡)

(責編:吳舟、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