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域工廠化”到“新質生產力” 古田縣委書記眼裡的食用菌產業發展之路

人民網福州5月29日電 (記者林曉麗)“一業興帶來百業旺,以銀耳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讓古田迸發生機與活力,‘又美又甜,快來古田’的文旅宣傳口號持續打響,逐步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5月27日,福建省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場會在漳州市東山縣舉行,寧德市古田縣委書記張成慧在會上作交流發言時如是表示。
食用菌產業是古田縣的支柱產業,2023年該縣食用菌全產業鏈總產值255億元,銀耳產量佔全國90%以上。當前,古田縣形成了“5678”發展格局,即涉農貸款50%用於食用菌產業、農民現金收入60%來自食用菌產業、農業人口中70%家庭從事食用菌產供銷、農業總產值80%來自食用菌產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量連續20年居寧德市第一。
張成慧表示,古田縣堅持以菌立縣,探索形成“縣域工廠化”古田經驗。一是形成“一園多點”布局,組建全國銀耳標准化工作組,成立菌業研究院,設立省級食用菌質量檢測中心,全域建設中國食用菌之都現代產業園。二是形成“設施化栽培+社會化服務+工廠化生產”模式,建成標准化菇棚1萬多間、光伏菇棚基地8個,入駐園區企業156家、產值70億元。三是形成“買全球賣全球”態勢,建成全國首家食用菌電子商務創業園,獲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國家試點縣﹔食用菌遠銷27個國家和地區,已為7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員提供技術培訓,目前正在建設國際食用菌培訓基地。
當前,古田縣正向新發力,培育以銀耳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新質生產力。張成慧介紹,一方面,強化科技賦智,籌建全球食用菌可持續發展創新實驗室。
另一方面,強化數字賦能,建設食用菌數字大腦﹔建成全省首個縣級“數字超市”古田縣信用資產數字化服務平台,推動信用“變現”,構建誠信經營體系。同時,強化品牌賦值,舉辦中國銀耳產業發展藍皮書發布會,擬辦世界銀耳大會,推動“銀耳入糧”,打造世界食用菌產業高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