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條熱線的數字化“變形記”

林曉麗 黃東儀
2024年06月03日11:1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在剛剛落幕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國家數據局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我國數字政府在線服務指數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數據跑”代替“群眾跑”已是平常。在峰會舉辦地福建省福州市,在線預審、在線辦理事項佔比已達99%。去年公布的《2023年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中,福州首次進入“非常高”組別,邁入全國第一梯隊。

5月24日—25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辦。圖為峰會現場體驗區,觀眾們在顯示屏前了解福州市鼓樓區的“城市智腦”。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5月24日—25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辦。圖為峰會現場體驗區,觀眾們在顯示屏前了解福州市鼓樓區的“城市智腦”。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樹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萬裡,其源必長。追溯到24年前,在福建,一個宏大“構想”中的一筆,給“為民服務”添了一個新的注腳。從一條熱線的數字化“變形記”管中窺豹,信息化的“溫度”熨帖民心。

世紀之交,隨著信息技術不斷革新,全球信息化浪潮涌動。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欽敏迎來了人生轉折點。對信息科學和技術深有研究的他1999年從國外歸來,在家鄉的福州大學任職。次年9月,他向福建省政府提交了《“數字福建”項目建議書》。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時任省長習近平很快做了長篇批示,高瞻遠矚搶抓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機遇,在全國率先提出並部署了“數字福建”建設。

彼時,在福州市鼓樓區科技局工作的章世長還沒有意識到這份“建議書”的深遠影響。但從此,“數字化”這三個字成了他的事業。

在“建議書”得到批示的第二年——2001年5月,作為福建省會中心城區的鼓樓區被確定為“數字福建”重點項目建設示范區。當年6月,鼓樓區成立“數字福建鼓樓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包括章世長在內的6個人從全區各部門被抽調到該領導小組辦公室,參與試點信息化建設。

起步時,“數字鼓樓”提出“126工程”初期建設項目,包括1個數據中心、2個平台和6個應用,政府便民中心是6個應用之一,也是現如今“12345”平台的雛形。

當時在全國范圍內,探索“12345”熱線福建並非一枝獨秀,但是在“數字福建”大的框架下,鼓樓區已經把信息化平台建設想在了前頭。按照最初規劃,“12345”平台不是“接群眾熱線手工登記交辦”那麼簡單,而是“數字鼓樓”建設的一部分。

經過兩年的摸索,2003年年初,鼓樓區政府便民呼叫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並投入試運行。章世長記得,此時的“12345”平台嵌入了網站、短信、傳真等渠道,市民隻要撥打電話“12345”或通過“鼓樓生活e網站”反映問題,就能在網上實時跟蹤反映件的辦理情況。

圖為2004年鼓樓生活e網站頁面,市民可通過網站反映問題(翻拍照片)。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圖為2004年鼓樓生活e網站頁面,市民可通過網站反映問題(翻拍照片)。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我們還通過數據匯集建立了知識庫,啟用了自動語音功能。”章世長回憶說,當時為了提供全天候24小時服務,白天“12345”平台由人工坐席服務,晚上則通過自動語音功能應答解惑。

從此,“有事找政府,請撥‘12345’”這句話,在百姓間口口相傳,漸漸叫響。越來越多的市民發現,“12345”不只是熱線,更是便民服務平台。

信息化的進步,歸根結底要以服務人民為落腳點。2001年11月23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成員會議,強調要讓“數字福建”貼近社會、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為人民群眾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信息服務,讓人民群眾分享“數字福建”建設成果。

“貼近社會、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福州“12345”誕生於這一使命,也在發展前行中踐行著初心。

“有了信息化平台后,一個訴求件到了哪個部門,在哪個人的手中呆了多長時間,就都留痕了,倒查起來很方便。”章世長回憶說,為了倒逼相關部門限時辦結,鼓樓區專門建立了一套考核辦法,“百姓關心的事辦得快不快、好不好”與單位工作績效直接挂鉤。

跟“數字化”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章世長最大的感受是,信息化不是“選答題”,而是“必答題”。數字技術運用越成熟,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之間的“紐帶”就系得越緊。

如今,章世長已是鼓樓區數字辦主任,他的辦公室所在辦公樓的一樓,是鼓樓區信訪窗口。多年來,他親眼見証了從窗口到指尖的變化——很多群眾不再去信訪窗口表達訴求,訴求窗口已經前移到群眾的身邊、群眾的指尖、群眾的家裡。

“我記得一位市民認為他被收取了不合理的費用,把發票晒到‘12345’平台上,引起了多個部門的重視,最后相關部門不僅快速把問題解決了,還賠償了他的損失。”章世長舉例解釋服務百姓的“數字化”。

從2006年開始,鼓樓區“12345”平台升級為福州市級熱線服務平台,並且逐步向全省推廣,成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機關作風建設的“監督崗”,更是緩解民眾情緒的“解壓閥”。

2024年5月10日,在福州市鼓樓區政務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正在服務辦事群眾。人民網 黃東儀攝

2024年5月10日,在福州市鼓樓區政務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正在服務辦事群眾。人民網 黃東儀攝

盡管“12345”平台早已走出鼓樓區,與章世長的工作已不再直接關聯,但他仍習慣不時點開軟件,看一看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辦結情況。如今,福州市“最多跑一趟”事項提升至99.35%,“一趟不用跑”事項提升至87.37%,借助“e福州”APP還可以足不出戶指尖辦事……章世長不禁感慨:二十多年前播下的那粒“數字化”的種子,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

走過二十多個年頭,福州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推動“數字福州”建設。近年來,福州加快構建“城市大腦”體系,構成了一體化數字平台,在江河湖海水系治理、生態環境保護、交通出行、市民生活服務、綜合保障等領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讓城市治理越來越精細、越來越科學。

福建是數字中國建設的實踐起點。2018年,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落地福州,迄今已連續舉辦七屆。乘數字峰會東風,福州的數字經濟規模從2018年的2800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7100億元,五年增長了153.6%,佔GDP比重超55%。

就在2024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行,圍繞“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發展新質生產力”主題,數字經濟領軍企業、國內外權威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盛會。扎根福州的第七個年頭,數字峰會見証了這座城市如何昂首邁向數字應用第一城。

“數字福州”,儼然從一個隻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詞匯,飛入尋常百姓家,轉化為每個福州人實實在在的幸福感。而“12345”這條數字熱線的“變形記”,正是從“數字福州”到“數字福建”再到“數字中國”的真實縮影。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