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讓黨紀學習教育有特色見成效
自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以來,三明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紀學習教育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立足老區蘇區紅色資源優勢,深挖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打造學習陣地、加強基層宣講、做實監督文章,推動黨紀學習教育高質量、有特色、見成效。
用好特色資源
近日,尤溪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局全體黨員干部到縣廉政教育基地——朱子文化公園開山書院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講解員對朱子廉潔思想、廉潔事跡進行深入講解,讓黨員干部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引導全體黨員干部自覺學紀、知紀、明紀、守紀。
“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嚴守紀律規矩,立足本職崗位、勤勉扎實工作。”“要不斷深化廉潔文化建設,加強自我約束,自覺做到忠誠、干淨、擔當。”“要汲取朱子文化精華,主動用黨規黨紀校正自身的思想和行動。”……參觀結束后,黨員干部們現場暢談觀后感想體會,在相互啟發中進一步學深悟透《條例》內容,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三明是“朱子故裡,閩學源頭”,也是“風展紅旗如畫”的中央蘇區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的主要出發地之一。千百年來,閩學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在這裡交融、激蕩,積澱了獨有的廉潔精神。
整合紅色革命舊址、家風家訓館等﹔用好三明市廉潔教育館等126個廉潔文化陣地﹔推出“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等清廉文旅線路21條……立足老區蘇區優勢,三明市深挖朱子文化、閩學文化、客家文化、家規家訓等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基因,打造覆蓋市、縣、鄉的廉潔文化教育矩陣,為黨紀學習教育提供多樣性學習方式。
用活宣講載體
連日來,永安市“福小宣·明大理”庭院三人行宣講團走進永安市直機關單位,“靶向式”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專題宣講活動,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紀律意識、規矩意識,讓黨紀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宣講主題突出、解讀深刻、案例鮮活,對我們黨員干部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黨紀學習機會,讓我們不僅深化了對黨紀規定的理解和認識,也提升了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永安市通過拓展宣教形式,探索紀律教育、警示教育的有效途徑,不少黨員干部在參加黨紀學習教育宣講活動后受益匪淺。
為了讓黨紀學習教育接地氣、見成效,三明市不斷豐富學習清單、創新學習方式,抓好解讀培訓、宣講宣傳,吸納黨代表、先模人物、紀檢監察干部、專家學者等60余人組建講師團,分級分類深入各領域各戰線基層黨組織開展專題宣講。目前共組織宣講活動387場次,覆蓋黨員8700余人。
同時,三明市結合近年來發生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財政資金領域等方面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組織用好攝制的警示教育片、編印的典型案例鑒案析規等一批本土學習教材,切實打好以案促學的基礎。基於這些黨紀教育資料,宣講團成員還准備了一批精品教學課程供基層黨組織“點單”學習,加強警示教育針對性,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自覺把遵規守紀刻印在心。
創新監督機制
清流縣長校鎮沙坪村大坑裡的排洪渠因年久失修,在雨季無法正常排洪,導致周邊農田頻繁受淹,嚴重影響農業生產。不久前,村民通過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台反映了這一問題。
民有所需,必有所應。長校鎮紀委迅速響應,將此事列為重點督辦事項,採用線上線下監督融合機制,要求村委會及時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台上公開項目信息,並適時運用平台直播邀請群眾進行現場監督,確保項目推進的透明、公正和高效。
堅持從“小切口”入手,長校鎮紀委持續加強小微權力監督平台群眾訴求及投訴事項跟蹤督辦力度,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在這個過程中,黨員干部切實轉變了工作作風、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小微權利監督平台和微信群等方式邀請群眾參與監督,實現黨群、干群之間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
三明市堅持維護民利,建好用好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台、“四個監督”清單管理與智慧協同平台,探索創新鄉村振興項目監督“三庫一表一指引”和做強基層監督“六個一”工作法,堅決遏制群眾身邊的“蠅貪蟻腐”,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黨紀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三明市通過小微權力監督平台公開信息34969條,收到群眾訴求2175條,推動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記者 鄭麗萍 吳振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