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德蕉城:在鄉村扎“深”根  與群眾結“好”親

2024年06月06日09:48 |
小字號

“馬書記很接地氣,頂著大太陽下田種地,犁田機一扶就是一上午。”這是寧德市蕉城區石后鄉上竹洋村村民對省派駐村第一書記馬宏斌的第一印象。

“‘竹’文章‘生花’,宏斌頂呱呱。”說起這位“馬書記”,上竹洋村黨支部書記楊慶朕豎起大拇指,“在他的帶領下,上竹洋村以成立中心村黨委為抓手,有效流轉盤活毛竹林4100畝,帶動139戶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55萬元。”

馬宏斌邀請專家為村庄發展規劃藍圖。蕉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馬宏斌邀請專家為村庄發展規劃藍圖。蕉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真心換振興,駐村更駐心。在蕉城,像馬宏斌這樣在鄉村扎“深”根,與群眾結“好”親的駐村第一書記,還有很多。2021年以來,蕉城區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持續推動精干力量下沉鄉村一線,先后共選派54名第一書記到鄉村振興重點村、產業發展薄弱村等,全覆蓋開展駐點幫扶。駐村期間,第一書記肩負組織重托、扎實履職,腳沾泥土摸實情,提升產業謀發展,辦好實事解難題,帶領當地干部蹚出鄉村振興特色路。

立足山海,壯大優勢產業

蘇煊東在獼猴桃基地實地查看獼猴桃長勢情況。蕉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蘇煊東在獼猴桃基地實地查看獼猴桃長勢情況。蕉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初夏時節,走進虎貝鎮甲地村獼猴桃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果滿枝條、堆堆簇簇,錯落有致、長勢喜人,省派駐村第一書記蘇煊東正和種植戶一同穿梭林中,疏果、定果、抹芽、摘心……忙得不亦樂乎。

甲地村平均海拔830米,常年氣溫濕潤、空氣清新,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十分適合獼猴桃種植。如何擴大優勢讓獼猴桃成為小山村的“致富果”,是蘇煊東駐村后一直思考的問題。

“我在遍訪群眾及把握產業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動村中36戶農戶入股2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群眾在參與入股分紅的同時,還可以到獼猴桃種植基地務工增加收入。”蘇煊東介紹道。

在此基礎上,蘇煊東積極向派出單位爭取40萬資金入股合作社,用於新建冷庫、更換果苗、聘請陝西省獼猴桃專業人員進行管理。他還大力推進寧德當地企業與甲地村獼猴桃產業結對幫扶,確保種植戶“不愁賣”“穩收益”,2023年通過獼猴桃產業增加村民收入10多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0多萬元,逐漸形成一條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的新路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中之重。駐村第一書記們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農帶農作用,培育推廣毛竹、甘蔗、米粉、花生、高山果蔬等農作物。截至2023年,54個駐點村共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4個,覆蓋農戶358戶,推動村均集體經濟從2020年的18.53萬元提升至37.73萬元,增長103.6%,為駐點村打下堅實的產業根基,實現村強民富。

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

陳波在孝老食堂為村中老人慶生。蕉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陳波在孝老食堂為村中老人慶生。蕉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盡管兒女遠在外地打工,但我可以在村裡的孝老食堂吃上美味營養的飯菜。”“現在常常有城裡的醫生們到村子裡為我們義診。”“多虧來了個好書記,咱們這些老人家的日子才越過越舒坦。”村民群眾口中的“好書記”指的是省派駐村第一書記陳波。

興賢村位於霍童鎮,目前村子裡60歲以上老人有400多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佔比12%以上。

針對這一情況,陳波每周定期挨家挨戶詳細了解老人們當前的生活狀況和身體情況,聽取記錄他們的想法需求,並耐心囑咐老人們有任何困難隨時向村委會反映。同時,他還帶領村“兩委”投入二十萬元修建開辦“興賢村互助孝老食堂”,主動邀請省人民醫院、協和醫院等專家到村義診。

提升群眾幸福感,鄉村振興有奔頭。駐村以來,第一書記們堅持以人民福祉為念,既推動村民群眾生活邁向“高品質”也推動駐點村面貌走向“高顏值”。通過深化開展“黨建聚力為民,共建美好家園”活動,累計籌措幫扶資金13100萬元,扎實推進道路硬化、雨污排水改造、孝老食堂籌辦、口袋公園修建等惠民工程667個,大幅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

固本強基,筑牢戰斗堡壘

陸繼榮入戶開展“指尖微課堂”活動。蕉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陸繼榮入戶開展“指尖微課堂”活動。蕉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支部是核心,班子是基礎,黨員是關鍵。如何提高黨支部影響力,充分發揮“頭雁效應”,駐村第一書記們個個都在實踐中交出了滿意答卷:在洋中鎮鳳田村建設鄉村振興主題展示室,為農村黨員干部上黨課、講解最新惠民惠農政策的陳琪﹔在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期間,建立與流動黨員、行動不便老黨員結對幫學機制,開展“送書到家 送學上門”“指尖微課堂”活動的陸繼榮﹔深入挖掘村庄紅色文化資源,啟動“閩東籍沙家浜英雄事跡陳列展”項目建設,打造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張本固……

駐村以來,第一書記協助完成村級組織換屆、“六大員”隊伍整合,組織村干部外出研學提升,探索聯合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村庄組建中心村黨委、黨建聯建體,建強“頭雁方陣”。

同時,規范落實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制度,結合主題教育開展“四下基層貼民心 感恩奮進建新功”等活動,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小院創新開設“黨課進鄉村”“夜訪暢談”“書記講給書記聽”等理論學習課堂,激發“群雁活力”,並鼓勵在外務工經商能人、農技達人、商會團隊等到村創業幫帶,盡心盡力解決他們“后顧之憂”,構筑“雁陣集群”。

三年多來,寧德市蕉城區在第一書記的助力下,54個駐點村共創建中心村黨委14個、培養村級后備干部108人、回引在外人才37人,“五星”黨支部覆蓋率達62%,農村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余根坤 吳虹憓)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