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

2024年06月07日08: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讓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是建設旅游強國的重要內容。在紅色旅游發展中,如何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如何將革命歷史的挖掘研究與紅色文化的展示傳播相結合,推動紅色資源轉化利用?如何彰顯紅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夯實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基石?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編 者

  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郭寧寧

  習近平總書記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讓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筑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証,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是建設旅游強國的重要內容。

  用好紅色資源,系統打造紅色旅游線路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我國960多萬平方公裡廣袤大地的每一處紅色資源,都是一座精神豐碑,都印刻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也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重在用好用活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

  堅持整體打造、系統展示。強化頂層設計,從空間布局、要素保障等方面對區域內的紅色資源進行系統整合,有助於推動紅色資源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和開發利用。福州紅色資源星羅棋布,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29處。福州市在深入開展紅色資源專項調查、建立紅色資源數據庫、全面摸清紅色“家底”的基礎上,對區域內的紅色資源進行系統整合,打造多條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為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福州市遵循整體打造原則和系統展示邏輯,精心打造42個學習教育實踐基地,每個基地對應一個主題,並輔以相應的展示點和學習參觀線路,成為干部群眾深化理論學習、強化理論武裝的紅色地標。其中,“3820”戰略工程實施30周年成就展系統展示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間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以及福州市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成效。

  注重因地制宜、凸顯特色。充分結合紅色資源周邊現實場景、山水條件,通過歷史的印記、發展的軌跡、豐富的事例,生動講好“當年”故事,現場展示“現在”變化,高度凝練升華主題,能夠在寓教於景、寓學於史、寓理於事中呈現紅色資源豐富內涵。福州市在打造紅色旅游線路時,結合地區實際打造鮮明展示IP,彰顯紅色資源所蘊含的精神特質和思想精髓。

  著力優化機制、統一運營。整體打造、系統展示紅色旅游線路,需要構建健全統一的運營機制,形成扁平高效、科學精細的管理體系。福州市紅色旅游線路分布在13個縣(市)區(含福州高新區),覆蓋黨政機關、村(社區)、企業、學校、工業園區、文化機構等多領域。針對這一情況,福州市專門成立市宣傳教育培訓中心,統籌協調各學習教育實踐基地的管理、運營、培訓開發和對外交流等工作,特別是注重串珠成線,不斷豐富紅色游覽內容,打造精品主題線路,較好滿足了干部群眾多樣化學習參觀需求。

  注重統籌推進,促進紅色旅游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關於發展革命根據地旅游項目,要把握好兩個概念。紅色根據地,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一個概念。發展紅色旅游,是另一個概念。兩方面要統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方法論指導。

  統籌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紅色資源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紅色旅游的基礎,同時也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既要保護好,也要利用好。在實踐中,福州市統籌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陸續修復中共福建省委舊址、中共福州市委舊址、潮江樓馬江會議舊址等一大批革命遺跡,在保護修復中注重保持紅色資源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續性。同時,努力挖掘文化內涵、創新表達方式、推進文旅融合,積極探索紅色資源活化利用新路徑,著力打造具有實景體驗感、互動參與感的紅色文化體驗基地,讓廣大干部群眾在沉浸式體驗中切實增強傳承弘揚革命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統籌好守正與創新的關系。紅色旅游,紅色是內涵,旅游是形式。對於紅色資源,無論是有形遺產的保護,還是無形遺產的傳承,都要尊重歷史,維護歷史的原真性和嚴肅性。在紅色旅游景區的設計和建設上,要避免追求高大全,搞得很洋氣、很現代化,花很多錢,最終卻失去了紅色旅游的底色。還應看到,紅色文化既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也有濃厚的時代意蘊,唯有創新才能歷久彌新。福州市在設計和建設紅色旅游景區時,既注重保持原汁原味,凸顯地方特色,守住紅色底色,又堅持與時俱進,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手段,創新展陳形式、運營模式,提供更多有內涵、有創意的紅色旅游產品。例如,依托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羅源(百丈)指揮部舊址,打造集紅軍公園、紅軍廣場、紅軍食堂、革命烈士故居等於一體的紅色體驗基地,實現寓教於游、以游促教的效果。

  統籌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發展紅色旅游,首要目的在於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弘揚紅色文化。同時,也要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相促進。福州市深入實施“革命文物+”戰略,把革命文物與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延長紅色旅游產業鏈,引導和推動客流、資金流向革命老區集中。例如,福清市一都鎮建成多條紅色生態旅游線路,培育萬畝枇杷產業基地,形成“紅色旅游+休閑觀光農業+特色種植業”的特色革命老區生態經濟,讓群眾在發展紅色旅游產業中得到實惠。

  緊跟時代步伐,推動紅色旅游提質增效

  當前,廣大群眾旅游消費需求日益常態化、多樣化、品質化。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打造更豐富、更完善、更便捷的紅色文旅產品和服務,不斷推動紅色旅游提質增效。

  強化數字賦能,讓紅色文旅活起來。伴隨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和日益普及,廣大群眾對於更生動、更直觀旅游體驗感的需求不斷提升。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內容生成等技術手段,打造紅色旅游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能夠讓游客在沉浸式互動中更好接受紅色精神洗禮。近年來,福州市堅持以紅色精神為內核、以數字技術為載體,持續強化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效應,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推動紅色文化場館數字化轉型升級,有效提升了群眾對特定歷史場景的體驗感,讓群眾深切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打通時空聯系,讓區域協同更緊密。一定區域內的紅色資源往往存在時空上的聯系,發展紅色旅游需要系統整合關聯度較高的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游區域聯動發展鏈條。福州市聚焦發揮作為“福建省最早建立地方黨組織的地區之一”“閩東土地革命策源地”“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途經地”等優勢,通過跨區域合作,推出13條“初心如磐逐夢行”紅色旅游線路,全景式呈現林祥謙、王荷波、吳石等革命先烈的光輝足跡,深化廣大干部群眾對紅色故事、紅色文化的整體性認識和理解。

  聚焦青年群體,讓紅色基因代代傳。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高質量發展紅色旅游,必須聚焦青少年群體,把傳授知識和情感培育有機結合起來,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浸入心扉。福州市把紅色主題研學實踐納入課程教育體系,精心設計紅色旅游研學活動。例如,閩江學院與林祥謙烈士陵園合作成立“林祥謙精神研習社”,福州理工學院與閩西紅色山庄等合作打造教學基地,依托三坊七巷紅色資源推出“紅苗計劃”主題研學游等活動,教育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紅色血脈賡續傳承、生生不息。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

  深學最好教科書 用好紅色基因庫

  容 晶

  紅色旅游作為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的有效途徑,是推進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革命紀念館作為重大歷史事件、杰出人物的紀念場所,在紅色旅游中承擔著進行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功能。香山革命紀念館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香山革命歷史為依托,將革命歷史的挖掘研究與紅色文化的展示傳播相結合,著力推動紅色資源轉化利用,全力打造香山革命歷史立體“教科書”,助力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

  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為內容展示。文物史料見証了黨領導人民不斷奮斗的光輝歷程,保管好、研究好、利用好文物史料是紀念館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香山革命紀念館通過舉辦理論研討會、採訪歷史親歷者和革命后代,廣泛採集整理革命史料,常態化開展對革命歷史、文物、影像、人物的研究和考証,深入發掘黨中央在香山時期領導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的歷史,通過提煉展覽主線、挖掘精神內涵、梳理重點亮點,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可見可感的展覽內容,讓文物“說話”,用檔案証史,以影像觸情,從不同視角、層次、脈絡對香山革命歷史進行多維度呈現,使展覽有血有肉有溫度,能夠感染人、教育人。例如,圍繞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中央領導全黨全軍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的歷史脈絡,精心打造“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陳列﹔為充分展示黨中央的革命實踐和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風范,推出“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范——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百川歸海 人民至上——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協商建國實踐”“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實踐”等專題展覽,全面呈現香山革命歷史。同時,香山革命紀念館注重激活用好館內紅色資源,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宣教活動,結合重大紀念活動和重要時間節點,策劃開展“重溫趕考路 奮進新時代”等活動,充分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育人作用。

  推動紅色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紅色文化作為我國獨特的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歷史價值。把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具有價值引領力和市場吸引力的文化產品,讓更多的人在旅游過程中了解和感悟紅色文化,是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香山革命紀念館堅持文旅融合發展,在充分考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基礎上,通過紅色文藝作品、紅色文創產品等載體將紅色資源融入日常生活,推動紅色資源活起來,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例如,充分挖掘香山革命歷史的價值內涵,策劃推出香山革命歷史“十個一”傳播工程,即一個主題展覽、一個學術調研報告、一套叢書、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部紀錄片、一部舞台劇、一部廣播劇、一部宣傳片、一首歌曲,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凸顯時代精神。其中,紅色文化書籍“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歷史叢書”、主題電影《決勝時刻》、電視劇《香山葉正紅》、話劇《香山之夜》等,激發了觀眾了解香山紅色文化的興趣,進一步提升紅色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形成香山紅色文化符號記憶。同時,將文化創意與愛國主義教育深度融合,結合香山紅色文化內涵和特色,分階段、分層次、分群體、分需求定制“進京趕考”“人民英雄”“不忘初心”等系列主題文創產品,開發集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的紅色文化衍生產品,以文化IP賦能紅色旅游產業發展,激活紅色文旅經濟。

  推動單點革命舊址轉化為紅色主題游徑。紅色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以香山革命紀念館和香山革命舊址為重點,以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新中國所進行的不懈奮斗和有效探索為主線,涵蓋了廣泛的革命遺址遺跡和豐富的紅色資源,這些紅色資源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為做好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紅色資源傳承和利用工作,香山革命紀念館牽頭對主題片區內30余處紅色資源舊址開展專項調查,摸清紅色資源底數和現狀,建立紅色資源數據庫。採取精品打造、連片打造、聯動打造方式,在市內著重選取反映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若干亮點,構筑起紅色遺址保護傳承利用網絡,使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成為彼此呼應、形散神聚的紅色精神高地。加強與“進京趕考之路”沿線革命類紀念館交流合作,通過聯合開展巡講、紅色故事展示活動等,不斷擴大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以及“進京趕考之路”沿線紅色資源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扎實做好“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保護利用工作,以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香山革命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等為點位支撐,實現了串珠成線、連線成片,進而轉化為紅色主題游徑,推動實現區域紅色資源集成式開發利用,激勵廣大干部群眾重溫革命歷史、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意氣風發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作者為香山革命紀念館館長)

  紅色文化鑄魂 旅游發展賦能

  邊繼雲

  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愛國情懷,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紅色旅游發展中,紅色文化是塑造旅游產品內涵、提升旅游體驗品質、引導社會價值導向的根基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紅色資源利用和紅色旅游發展工作,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既要塑形,更要鑄魂,以紅色文化鑄牢紅色旅游的精神內核,彰顯紅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

  注重紅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價值提煉,夯實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基石。紅色文化蘊含的紅色基因和精神價值是引領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靈魂,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紅色資源的挖掘和提煉。加強對革命遺跡、文物以及革命故事、紅色歌謠等的系統挖掘、科學整理和深入研究,對其所蘊含的歷史價值、精神價值和時代價值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維度總結提煉,有助於豐富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價值體系,夯實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基石。例如,西柏坡作為“兩個務必”的誕生地、“進京趕考”的出發地,見証著“新中國從這裡走來”,這裡孕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圍繞西柏坡精神的挖掘,西柏坡紀念館建立西柏坡文物資料數據庫,相繼出版《西柏坡記憶》《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實錄》《西柏坡100個經典瞬間》等研究著作,對歷史背后的細節、歷史故事蘊含的時代精神予以解讀,為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注重紅色文化的創新活化利用,提升紅色旅游的吸引力與感染力。提升紅色旅游吸引力,關鍵在於激活紅色文化的生命力,通過創新形式和載體,將紅色文化價值轉化為紅色文旅價值,讓游客在體驗中感悟和傳承紅色文化。一方面,推動紅色文化時代化表達,賦能紅色文旅業態創新。特別是要適應年輕群體的需求,推動活態化、沉浸式、體驗式紅色文旅場景創新,不斷豐富情境體驗、VR/AR互動展示等更具參與感與體驗感的文旅產品供給。例如,《夢回西柏坡》沉浸式實景演出,以我們黨在西柏坡的歷史為依托,以情景再現的形式讓游客領略那段輝煌的歷史和革命領袖的光輝形象,使游客在極具真實感的場景體驗中實現精神洗禮和思想升華。另一方面,把無形的革命精神具化為有形的創意產品,增強紅色旅游的感知度和感染力。例如,西柏坡文創館打造的《曙光》《五大書記銅像》等文創產品,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融合,使信仰的力量得以具象化傳播。

  注重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相融合,提升紅色旅游的區域帶動能力。將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進行深度融合,既是培育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點的關鍵舉措,也是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應把紅色旅游置於帶動革命老區增收致富的區域經濟整體發展中進行考量,使紅色旅游不僅成為凝聚民心的教育工程,而且成為造福一方百姓的富民工程。紅色旅游賦能鄉村振興,關鍵是要立足當地紅色資源,依托人文和自然地理優勢,積極探索“旅游+”新業態、新模式,以紅色文化的注入延展紅色旅游產業輻射寬度、資源聚集深度和融合帶動廣度,系統提升紅色旅游區域發展帶動能力。例如,西柏坡鎮北庄村作為歌曲《團結就是力量》的誕生地,深挖村庄紅色資源,打造村史館、團結書屋、團結食堂、精品民宿等項目,推動紅色旅游與自然生態、紅色研學、民俗體驗等相結合,有效激發了紅色資源的“乘數效應”,擦亮了“團結唱響地、幸福北庄村”的鄉村振興品牌。

  注重紅色資源整合聯動,形成紅色旅游發展集聚效應。我國紅色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很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色資源呈現出跨行政區分布的態勢。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應注重省際、市際、縣際紅色資源的整合聯動,形成更加完整的紅色文旅產業鏈條。一方面,著力破解紅色資源零星分布、單一吸引力不足的問題,積極推動紅色資源區域內橫向聯合,建立區域紅色旅游共同體,提升紅色旅游吸引力和競爭力。例如,圍繞打造西柏坡精神高地,平山縣以西柏坡村為核心,聯動《團結就是力量》唱響地北庄村、中共中央統戰部舊址所在地李家庄村、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前身(中央外事組)所在地柏裡村等多個特色旅游示范村,建設西柏坡紅色旅游聚集區,有力釋放紅色旅游的集聚效應。另一方面,著力破解主要紅色資源跨行政區分布的問題,積極推動紅色資源區域間整合發展,提升紅色資源完整歷史敘事能力,增強游客感悟歷史的連貫性和整體感。例如,京冀兩地攜手打造“進京趕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題游徑,推動跨行政區重要點位聯動發展,引導游客在一個個紅色印跡中感受歷史風雲,重溫“趕考”初心。

  (作者為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員)

  制圖:沈 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7日 第 09 版)

(責編:吳舟、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