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長樂:向海圖強  奔赴深藍

2024年06月16日11:18 |
小字號

東海之潮,涌動不息。改革開放以來,長樂緊握時代脈搏,踏上了探索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的壯麗征程。近年來,隨著福州市委、市政府吹響建設“海上福州”的號角,長樂又以其獨特的海洋資源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繪就一幅幅經略海洋的壯麗畫卷。

古今相承 聽見那歷史的海鳴

“海者,閩人之田也。”長樂早在漢代起就有了海外貿易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開創了舟行天下、貨通中外的大航海時代。

作為七下西洋的舟師駐泊基地和開洋起點,鄭和在長樂留下了眾多珍貴遺跡,長樂海洋文化亦以“鄭和開洋”為代表,聖壽寶塔、天妃靈應之記碑、顯應宮、鄭和廣場、海絲館等既和鄭和有關,也是長樂的名片和地標。長樂成為我國東南沿海著名的“海員之鄉”和“僑鄉”,與當時許多長樂人跟隨鄭和下西洋、出海謀生有著重要聯系。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茫茫大海見証著吳航兒女的堅韌與拼搏,六百多年前鄭和七下西洋、涉滄溟十萬裡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重現。同樣穿越歷史時空呈現在世人面前的,還有長樂梅花與琉球古國的往事。

明初,中國與古琉球國建立宗藩關系,長樂因地處閩江出海口,成為冊封使團的主要開洋地和琉球國朝貢貿易的重要港口,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和文物遺跡,是“海上絲綢之路”和中琉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証。

謝杰是明朝冊封琉球使臣,官至冊封副使,南京戶部尚書。《明史·謝杰傳》載,到達琉球中山國后,國王多次以厚禮饋贈天朝使臣,謝杰都堅決送還。琉球國深表敬重,為他在首裡(今那霸)建造“卻金亭”,現今福州琉球館前的花園也復建有謝杰的“卻金亭”,見証一代廉臣優秀品質。謝杰出生於長樂江田,在梅花奉使開洋出使琉球,后按照國家祭典欽賜御葬於營前。

梅花鎮在宋元時就設有巡檢司。明洪武年間,朱元璋下旨在全國沿海要塞筑城御倭,江夏侯周德興奉命在梅花、連江分別建造城池,駐兵防倭,成犄角之勢拱衛福州城。

明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不許片板下海,不許片貨入番”,獨與琉球有貿易關系,造就了梅花古街盛極一時的繁華欣榮景象,開辟出了一條海上及內陸商貿路線。梅花古城為我省保存較好的古城垣和沿海重要的明代遺址,也是研究中琉交往史的重要歷史遺跡。

聖壽寶塔。姜亮攝

聖壽寶塔。姜亮攝

為了加強涉海文物保護,聖壽寶塔、天妃靈應之記碑、潭頭登文道碼頭被列為福州市第一批海上絲綢之路史跡點。長樂持續完成梅花古城八一八西路、登文道碼頭的環境提升改造工作,開展聖壽寶塔夜景燈光秀等活動,在保護文物本體的同時使海洋遺產煥發時代光彩。

目前,梅花古城保護修繕資金已累計投入3400多萬元,重點修復古城東門樓,提升改造西施弄、古城廣場和將軍山公園,打造梅花網紅打卡點﹔鄉約所、林位宮、彭家大院、蔡夫人廟等均得到修繕改造。

通聯世界 全力開發深藍經濟

600多年前,鄭和在長樂伺風開洋﹔600多年后,作為福州“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的前沿陣地,長樂港口的船舶依舊往來於世界各大港口,更增添了航空港區、國際機場聯通全球各地。長樂人自古以來的“海絲文化”一直方興未艾,開拓冒險、能拼會贏的精神也代代傳承、經久不衰。

車來船往,裝卸繁忙……福州港鬆下港區各作業區一派熱火朝天的作業景象,經濟發展的澎湃活力處處涌動。2月19日,20萬噸級散貨船“礦石希望”號外輪順利靠泊鬆下港區牛頭灣作業區12#泊位,是鬆下港自2007年開港以來靠泊的最大散貨船,充分驗証了鬆下港區具備20萬噸級船舶的靠泊能力,標志著港區靠泊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福州港鬆下港區牛頭灣作業區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首批進口糧食指定口岸之一,是福州新區唯一的深水碼頭,運營貨種主要有糧食、鋼鐵、礦石、建材、煤炭、化工原料等,具有對外貿易條件,現有通往“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的海運航線。作業區規劃建設14個泊位,全部建成后總吞吐量可達1億噸,是我省單體最大散貨吞吐量、糧食進出碼頭。

鬆下港區山前作業區運營貨種主要有焦炭、鐵礦石、石灰石、砂石、碎石、石板材和鋼材成品等,規劃建設4個泊位,全部建成后總吞吐量可達2000噸。

鬆下碼頭吞吐量逐年增長,2018年度實現吞吐量1839萬噸,2022年度已達2402萬噸。

地處長樂區最南端,鬆下鎮深受台灣海峽“狹管效應”影響,推算至海平面120米高度年平均可達風速9.76米/秒,年平均風功率密度約為918瓦特/平方米,可利用的風能資源極為豐富。

為充分利用風能資源,2017年,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建設被列為省市重點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用海審批等前期工作籌備階段,項目共規劃有A-H八個區(其中H區屬平潭海域)。

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項目。鬆下鎮供圖

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項目。鬆下鎮供圖

如今,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場項目A區、C區已竣工並於2021年12月並網發電,其中A區主要建設風電機組37台,年發電量約10億千瓦時,年產值約9億元﹔C區於主要建設風電機組57台,年發電量約19億萬千瓦時,年產值約14億元。

此外,長樂外海D、E區風電項目已完成落地,J區、B區、I區(北)、I區(南)、K區等正在審批。

為了探索深藍經濟,長樂正在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總投資超320億元15個海洋經濟重點項目,完成養殖海權改革試點,堅持陸海統籌、港產城聯動,圍繞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目標,強化生態保護,科學開發資源,提升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為福州打造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作出長樂貢獻。

2023年,長樂區13家企業上榜福州市海洋經濟重點企業名單,涵蓋水產品加工、涉海設備制造、海洋電力、海洋信息服務、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旅游6個行業。

沿江向海 解鎖神奇浪漫體驗

沿著黃金海岸線,一座新城脈絡舒展,這裡高樓林立,海陸空交通便捷,山、海、湖、城交融輝映……

一張藍圖繪到底,沿著“東進南下,沿江向海”城市發展思路,2017年福州濱海新城破土拔節,如今已成為創新高地、開放門戶、宜業家園、生態綠城。

過去的一年,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新入駐企業91家,10家企業入選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領域創新企業﹔新增“上雲上平台”企業60家、設備1364台﹔28個項目列入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項目、總投資超470億元﹔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擴容、輔布司工業互聯網平台等9個項目竣工﹔入選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標杆企業2家、示范平台2個,數字經濟規模達750億元。

長樂江海岸線和沿海沙灘橫貫8個鄉鎮(街道)、44個村(社區),物產豐富,特別是海鮮尤為肥美。一桌長樂鄉宴往往一半以上皆為海鮮。各色各樣的海鮮採用煎、炒、蒸、腌等多種方式進行烹飪,不僅紅火喜慶,寓意美好吉祥、家丁興旺,而且還能滿足八方食客的差異化口味。

得天獨厚的海灣帶來自然的饋贈,漳港海蚌是海蚌中的精華,曾被郁達夫譽為“神品”,雞湯汆海蚌是閩菜系的代表菜。長樂人將馬鮫魚、鰻魚等不同的魚肉,按照魚肉軟硬性按比例搭配打制成長樂魚丸,攪拌到可以捏魚丸的魚漿后用擀面杆碾平,入鍋蒸熟,就成了魚面。長樂美食彌漫著海產品的咸鮮味。

濱海新城“黃金海岸線”228國道長樂外文武圍墾堤至下沙段。姜亮攝

濱海新城“黃金海岸線”228國道長樂外文武圍墾堤至下沙段。姜亮攝

為了充分挖掘濱海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長樂以美麗海灣為核心旅游帶,以旅游度假為主,兼顧海洋文化體驗、研學科普、生態旅游、高爾夫運動、沙灘休閑等功能,打響美麗海灣休閑度假品牌。2022年,長樂濱海旅游度假區榮獲“省級旅游度假區”稱號,濱海新城岸段也光榮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長樂堅持陸海統籌、系統治理,在福州市率先策劃生成河海一體化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項目,對閩江河口濕地周邊17條水系和濱海片區5條入海溪流進行綜合整治﹔科學系統謀劃生成福州濱海新城美麗海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對10條主要入海溪流進行系統治理,2018年以來,近岸海域水質達標率穩定在85%以上﹔2023年春、夏季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排名全省第9。

長樂還組建一支52人的專業化海上環衛隊伍,開發全省首個“智慧巡灘”App,聘請29名岸灘專管員負責岸灘海漂垃圾巡查,2023年以來,四期海漂垃圾監測密度平均值為91.84平方米/公裡,同比下降66%。(高維 連玉 陳琳)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