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翔安區司法局香山司法所:善用“法理情”,精准解紛爭
近年來,廈門市翔安區司法局香山司法所(以下簡稱香山司法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貼轄區社會治理、發展建設的需求,針對鄰裡糾紛、家庭矛盾等相對多發的情況,深入研究規律特點和對策措施,堅持“法、理、情”融合運用、分類施策、精准調解,努力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能力,取得突出成效。自2023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以來,共調解此類矛盾糾紛250余起,涉及金額360余萬元,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貢獻。
聚焦鄰裡糾紛,明理化結保和諧
鄰裡糾紛看似小問題,實則都是社區群眾急難愁盼的大事。爭議雙方往往都認為自己佔理,情緒容易激化,處置不及時,小矛盾可能演變成大事件。香山司法所認真研究鄰裡糾紛的規律特點,在運用《民法典》的基礎上,堅持“以理服人”,將人民調解作為矛盾雙方說理平台,“背靠背”聽取意見,“點對點”指出問題,“面對面”公正評理,徹底從根源上化解雙方矛盾,有力促進了社區和諧穩定。
轄區某社區董某甲與董某乙是鄰居,董某乙的房屋位於董某甲側后方,地勢高於董某甲,出入均經過董某甲門口及兩屋之間的空地,但該空地地勢傾斜,行走不便。董某乙老房子正在重建,擬將空地填平,董某甲以填平后影響自家門口為由,多次帶人阻撓董某乙建房,雙方鬧得劍拔弩張。
香山司法所獲悉警情后,迅速到現場制止董某甲的不當行為,分別聽取雙方意見,全面了解案情,厘清矛盾焦點。在掌握各自需求后,調解員又組織社區干部、周邊鄰居進行座談評理,大家認為雙方均有一定道理,解決矛盾需各自作些退讓。
有了初步方案后,調解員開始“背靠背”調解,一條條明事實、講道理,明確指出各自存在的過錯,反復引導雙方換位思考,降低需求。通過多次調解,綜合兩家出行、排水等正常需求,司法所提出了沿兩屋中間線方向進行填土修路的折中方案,終於獲得雙方認可。
聚焦家庭糾紛,用情疏導保和睦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矛盾糾紛難以避免,如果調解不及時,時間一長,往往使得家人變仇人,甚至引發極端行為,影響社會的穩定。在實踐中,香山司法所意識到,家庭糾紛不同於其它糾紛,不能單純用是非對錯進行評判,而應以感情為切入點,真情溝通,溫情調處,親情感化,才能促成家事沖突順利化解。
街道某社區居民張某與彭某是鄰居,且為姑嫂關系。彭某翻建老房子需張某同意,但張某拒不簽字,多次調解無效,雙方從爭執發展到斗毆。司法所調解員深入調查,發現矛盾的根源是多年前雙方對老人的贍養問題存在分歧。彭某的父親原本居住在張某家,但張某的丈夫早逝,家庭條件較差,彭某就將其父親接回自家贍養。張某認為其此舉是為了奪取老人家的家產,心懷不滿,從此產生矛盾。
找到矛盾根源,調解員對症下藥,從父子情、姐弟情、夫妻情、姑嫂情等感情入手,苦口婆心、循循善誘,激發雙方的親屬情感,逐步解開心結,消除誤會,化解積怨,兩家人就此握手言和,一起多年的矛盾積案終於得到徹底化解。(翔安區司法局香山司法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