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莆田市實現主城區24小時應急突發事件“秒響應、分到達”

2024年06月24日10:3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莆田6月24日電 (謝星宇)9個單位、11個系統、7.98萬多路監控視頻……在莆田市大數據調度指揮平台,生產安全、防汛防台風、森林防滅火等多個應急管理場景展現在“一張圖”上。在這“一張圖”上,莆田市實現了跨層級、跨業務、跨部門的應急要素“一圖”融合,沿海岸線、山林溪河、道路街巷等重點應急管理區域“一圖”調度。

莆田市大數據調度指揮平台。人民網 謝星宇攝

莆田市大數據調度指揮平台。人民網 謝星宇攝

近年來,莆田市以推進“全市一張圖,全域數字化”為引領,開發應急管理“一張圖”應用,推動防災減災和安全生產工作數字化,以數智賦能實現應急管理效能大幅提升,織密織牢城市安全防護網。

“過去現場巡察,一天最多去到三四個鄉鎮,現在在平台上一小時就能巡遍全市。”莆田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陳全順介紹,“一張圖”整合了公安、國家電網、海漁、海事等9個單位11個系統,並將海防、港區碼頭、漁港漁排等7.98萬多路視頻匯聚平台,實現重點部位遠程視頻實時巡查調度。

在6月防汛期間,對降雨量大以及地災隱患風險較高的區域,直接在平台上調取周邊的監控畫面,實時掌握人員轉移、水位水情,及時調動周邊資源。

此外,為解決災難事故救援中地域復雜、情況多元等問題,莆田市將無人機隊伍建設納入市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體系,實現主城區城鄉結合區24小時空中巡防全覆蓋,應急突發事件“秒響應、分到達”,應急救援場景時間比原來減少90%以上、巡查面積增加16倍。

而在秀嶼區,該區應急管理局將工貿領域涉及專項整治的生產經營單位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納入全市安全生產“一張圖”平台管理,督促各級監管部門按照“一企一檔”標准建立台賬清單,及時上傳日常部門巡查和企業自查的隱患排查整改情況。

“我們的監測平台隻需採集企業單位生產場所、設備設施、作業活動等信息,就能對企業固有風險進行自動定級。”秀嶼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艾子良介紹,目前,平台已錄入秀嶼區冶金、建材、紡織、機械、輕工等工貿五大行業119家企業的基礎信息,並形成了企業“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檔案,實施分級管控。

在此基礎上,選取轄區內30家具有代表性的試點企業,通過線下指導完善風險管控措施,形成“風險清單”“檢查清單”“隱患清單”等“三張清單”,建立“風險管控率、隱患排查到位率、隱患整改率、安全培訓到位率、應急管理合格率”5項指標,幫助企業有的放矢排查隱患。

同時,開放手機智能終端,方便一線員工參與隱患排查,實現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全員全流程的信息化、數字化、動態化管理。

據了解,平台運作以來,秀嶼區內原固有風險為較大的74家企業,其中68家降為一般風險、5家降為低風險,平台累計上報隱患1950項,已整改1921項,整改率達98.51%。

同樣依托數字化智慧管理平台,為企業筑牢安全屏障的,還有以家具產業為主的涵江區白塘鎮。

陳橋村是白塘鎮上一個傳統的家具生產村,全村超過70%的家庭從事家具相關行業,其生產的茶桌、茶椅等系列產品暢銷全國,年產值達4億。隨著產業的蓬勃發展,大量木材堆放、木屑產生,堵塞消防通道、不規范用電導致火災等安全隱患日益凸顯。

為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隱患,白塘鎮打造應急調度指揮系統,針對性開發“智慧用電管理平台”,對線路、電氣設備進行保護,實時監測電壓電流,實現故障預警和溫度預警,能以微秒級速度快速限制短路電流,筑起用電管理“防火牆”。

同時,在莆田“全市一張圖”的延伸下,白塘鎮利用可視化智慧平台,在企業內安裝遠程監控,為“防火牆”裝上“千裡眼”。

網格員通過白塘鎮應急調度指揮系統進行日常巡查。人民網 謝星宇攝

網格員通過白塘鎮應急調度指揮系統進行日常巡查。人民網 謝星宇攝

目前,全鎮402家企業都在平台上建檔立卡、精准定位、匯總檢查記錄形成台賬,實現精准管理。此外,白塘鎮應急調度指揮系統匯總了全鎮應急隊伍力量的位置、基本信息、聯系方式等,便於調度管理,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有效處置。

白塘鎮黨委書記邱梓良表示,結合智慧用電管理平台和可視化智慧平台兩項技術手段,對全鎮企業實行不間斷日常巡查,能夠做到第一時間發現隱患、處理隱患。

“我們將持續深挖數智賦能潛力,延伸視覺神經末梢,構建物聯感知中樞,優化場景建設應用,促進業務深度融合。”莆田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陳元興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打造智慧應急指揮大腦,推動莆田應急數字化建設應用取得更大突破,進一步賦能應急管理工作。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