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產業向綠而行,莆田這樣“破局”

人民網記者 鐘巧花
2024年06月25日12:1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建功新福建,八閩大地在行動。近日,由福建省委網信辦指導,人民網福建頻道發起“福建‘封面’系列融媒體調研行”活動,聚焦新福建建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挖掘福建各地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奮斗故事。活動首站走進莆田市,圍繞當地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開展調研。

從興化府古城所在地——莆田市荔城區出發,一路向南,追著產業布局路線跑,如今不難勾勒出一幅傳統產業轉優、新興產業做大的“產業鏈全景圖”。

緣何有這樣的圖景?

地處福建省沿海中部的莆田市,史稱“興化”,建制至今已有1500多年,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形成於唐代的工藝美術產業,歷經傳承,讓莆田工藝甲天下,更讓“工匠精神”浸透到人們的骨子裡﹔傳承千年的媽祖文化,跨越千年的木蘭溪治水故事,浸潤著興化大地,讓“有韌勁、敢拼搏”成為人們的行動自覺。

融入新發展格局,這樣一座底蘊深厚的城市要怎麼搶抓新機遇、煥發新活力?

“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統攬”,莆田高位謀篇布局,提出“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而產業是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朝著“傳統產業轉優、新興產業做大”方向前進,莆田下足功夫繪就“綠色”:廢棄木頭、皮革、玻璃、污水,可回收循環利用﹔利用熱能、冷能,可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園﹔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太陽能發電,還高效儲存多余電能……

向綠而行,還要“先行”,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的莆田,又靠什麼“破局”?

一路調研,記者深刻地感受到,以“鏈式思維”抓產業、大力強鏈補鏈延鏈固鏈,在莆田當地已深入人心,其中的內核便是“產業鏈鏈長制”。

加強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莆田在全市列出13條產業鏈,由每一位市領導擔任一條產業鏈的鏈長。對應市一級的做法,區一級的區領導也分別擔任不同產業鏈的鏈長。

如此一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共彈“協奏曲”。一方面,改變了過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盡可能前置去化解“困擾項目落地、產業發展的痛點和難點”,提振了地方經濟發展的精氣神,增強了發展信心﹔另一方面,讓全市未來產業發展的布局更加明晰,讓各個區縣能夠因地制宜發展縣域重點產業鏈,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握指成拳的合力。

“現在天天跑現場,把問題解決在前端,服務企業更有針對性、有效性了。”“領導挂帥,時常幫我們‘釋疑解惑’、解決困難,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受訪的領導干部、企業者們不約而同給出正向反饋。

推行“產業鏈鏈長制”,是一場又一場的接力,更考驗當地政府的魄力和耐力。需要從頂層設計、產業生態構建、創新要素保障、配套支持等多方面入手,統籌謀劃,方能行穩致遠。莆田產業發展集群成勢,已逐步顯現。例如,鞋服形成千億產業集群發展態勢,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超500億元,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兩大產業集群均超300億元。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產業集群就“拆不散、帶不走”。莆田,鉚足了勁。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