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集美公安分局:凝聚合力共護平安  聯動治理打出“主防”組合拳

2024年06月26日09:24 |
小字號

今年以來,廈門集美區政法各部門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深入開展“快字當頭提效率、機關帶頭轉作風”專項行動,堅持改革創新,先行探索社會治理新路徑,全面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和源頭治理水平,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2023年,在灌口鎮綜治辦牽頭下,灌口派出所與灌口法庭、灌口司法所簽訂“庭所共建”協議,緊密聚合基層治理力量,通過加強聯動,在靠前排查矛盾、健全治理網絡、強化調解培訓、實質化解糾紛等方面發揮作用,為基層解紛前置“樞紐站”,推進“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今年1月2日,一工地工人上班時突發中風。根據人社部門核實,該名工人不符合工傷標准,家屬以過激的方式向工地索賠。為妥善解決該起矛盾糾紛,灌口派出所協調集美區人社局、灌口司法所,組織雙方先后6次協商調解,並對違法鬧事家屬依法處置。1月30日,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簽訂補償協議,均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

一起矛盾糾紛往往涉及多部門的“責任田”。集美公安變單打獨斗為合作共贏,聯合多部門力量,發動群眾參與,共同化解矛盾糾紛,實現警力減負、解紛提效,凝聚起建設平安家園的多方合力。

在“公証+”多元調解銜接聯動機制的基礎上,僑英派出所創新推出“睦鄰有約”調解機制,將鷺江公証處的駐所調解員挂鉤8個社區,與社區民警、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及網格員等力量協同配合,共同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

“公証+”警調聯動機制是集美公安分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一項有益探索。自建立以來,公証調解室實行7x24小時運轉模式,能在矛盾糾紛類警情發生的“黃金時間”內介入化解,專業的調解員更是可以針對不同矛盾糾紛類型“對症下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化調解方式,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7684起,調解成功率達98.46%。

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是“楓橋經驗”的核心法寶與根本支撐。2023年,灌口派出所入選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得益於該所善於吸納轄區的黨員志願者、退休干部、村老族老、物業保安等志願力量組建矛盾糾紛排調隊伍,搜集社情民意,對走訪、巡邏時發現的矛盾糾紛及時開展調處。通過調解“小糾紛”、消除“小隱患”,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近年來,灌口派出所先后組建以社區警務人員、基層網格員為主體,以“百店聯盟”“最暖房東”“暴走隊”“個協志願者隊”等16支群防群治隊伍為補充的矛盾糾紛排查網絡,並在核心城區組建以企業、商圈、物業保安為主要力量的“安仁鐵衛”37 支,共同參與“五防”安全宣傳、矛盾糾紛化解、安全隱患排查、公共秩序維護、應急事件處置等工作,借助群防群治力量快速獲取息,精准解決需求,高效化解矛盾。

此外,灌口派出所還結合轄區社會業態、人居形態、治安生態特點,依托社區警務室,在轄區企業集中區域、商業圈、山邊農村、校園等建強警企聯調室、“公親堂”調解室、商業街聯調室、田頭調解室、警校聯調室5類前沿陣地,聯合企業負責人、商戶、村紳鄉賢、學校保衛人員等,對各種易發、多發、特定的小矛盾小糾紛快調快處,及時就地化解,減少問題積累和風險外溢,有效分流派出所警情。

“正如解好一個方程式需要准確無誤的運算,構建和諧社區也需要精心策劃和細致工作。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優化警力配置,外聯‘眾力量’,繼續擦亮為民服務公心,提升‘心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集美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集美區委政法委)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