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千年文脈 專家學者走進“紫玉甌心——中國建窯建盞文化展”
6月26日,“紫玉甌心——中國建窯建盞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參加開幕式的專家學者們走進展覽,看古代文物,觀現代作品,感建盞文化,沉浸式地體驗、感受建窯建盞的魅力。
眾星捧月。
據了解,建盞的燒制始於唐代。宋時,建窯發展達到巔峰,建盞與建茶一同成為御用茶器、茶品。本次展覽共分為“古韻悠長”“啜英咀華”“星河流轉”“匠心獨運”“薪火相傳”五個單元,古建盞所在的“古韻悠長”便是此次展覽的“起點”。
兔毫。
“宋時斗茶文化盛行,建盞也為人追捧,它就像現代的‘奢侈品’,在士大夫、富商中流行。”隔著展櫃玻璃,中國古陶瓷協會傳承專業委員會理事宋帝均仔細觀賞古建盞,他說,建盞不僅在宋代茶文化和美學中佔有重要地位,自鐮倉時代(1185—1333年)建盞傳入日本后,曜目盞、油滴盞、鷓鴣盞等,用它們的美,成為日本國寶級的存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普拉瑪到建陽水吉鎮發現並研究建盞,之后他發表考察和研究成果。自此,建盞在海外漸漸流傳開來。
盤龍。
“從歷史的角度看,建窯建盞自唐代開窯到宋代達到一個高峰,其在中國陶瓷的文化歷史當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很高的地位。”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建中說,這些傳世之作、歷史遺存,能夠更清晰印証這種陶瓷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和作用。近距離觀賞這些藝術珍品,可以增強國人對陶瓷文化的認知,提升文化自信。
柴燒西瓜花供御款。
“作為一個陶瓷史研究者、學者,很高興看到,通過建盞匠人的大量努力,恢復了建盞燒制技藝。”“匠心獨運”單元的展板簡述了建陽匠人在復原建窯建盞燒制技藝過程中付出的努力,看著這些文字,中國藝術研究院編審候樣祥頗為感慨。他說:“建陽是獨一無二的當代黑瓷產地,在振興中國黑瓷產業方面,建陽黑瓷大有可為。所謂‘美食不如美器’,建陽的建盞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美器,它對我們中國人的精神訴求,以及中國式的美好生活有重大貢獻。”
鷓鴣斑大束口。
在“薪火相傳”單元,陳列了器型各異、釉色多樣的當代建盞及建窯工藝品,流連於此,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黃寶慶贊嘆連連。“當代建盞的器型、釉面繼承了宋時風韻,但現在的建盞匠人在守正的基礎上又做了創新,比如我們看到當代建盞的釉面是多元化的,這可以說是本次展覽最大的特點。”黃寶慶說,通過國博展會這個平台,建盞匠人們一起交流學習,對他們未來的創新會有積極推動作用。此次開展,也能助力建盞未來進入更廣闊的國際平台。
今年4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共同授予建陽區“中國建盞之都·建陽”稱號。“建陽獲評‘中國建盞之都’,這是從國家層面肯定了建盞地位。此次在國博舉辦中國建窯建盞文化展,對推動建盞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越申表示。(文/圖 南平市建陽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