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新羅區益坑村駐村第一書記黃天偉: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研學”模式 為村集體經濟添動能

自2021年7月駐村以來,龍岩市第六批省派駐村第一書記肩負組織重托、帶著初心使命,因地制宜,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以及組織振興。他們揮洒汗水,用自己的智慧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播種希望,結出豐碩的果實。
廈門大學派駐新羅區雁石鎮益坑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天偉,堅持黨建引領,深化主題教育學習,恪守廈門大學校訓“自強不息,止於至善”,與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共同努力,推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
工作中,黃天偉和村“兩委”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研學”發展新模式。新羅區委組織部供圖
“那邊螞蟻窩,看一下有沒有虫子什麼的,明天學生都會過來……”黃天偉投身鄉村振興的隊伍已經快滿3年。在他看來,駐村書記最重要的是幫助到村子的發展,把鄉村振興做得更好。
黃天偉和村“兩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開展主題教育,注重鄉風文明的建設和網格化管理的實施,在工作中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研學”的發展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發展基礎。
“因為我是廈門大學選派的,所以我一直很重視學生的教育。我就想,如果能把學生教育跟村庄鄉村振興結合起來,以我自己的優勢,可以讓學生在村庄裡學習一些新技能。”黃天偉說,他配合村“兩委”多方協調、積極爭取,因地制宜規劃1個研學服務中心、2個科普文化館、4個園區的布局,推動科普館、農耕文化館、研學農耕園等項目建設落地,成功打造了以實踐為核心的福建省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實現研學旅行與鄉村經濟共同發展。
此外,益坑村創新多元化“文旅+”民宿發展模式,以“魚”“福”為主題打造文化創意基地,成功申請挂牌“新羅民宿”,打造極具鄉土特色的精品化、多樣化民宿,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廈門大學研學活動落地益坑村。新羅區委組織部供圖
2021年10月18日,益坑村成功入選第二批福建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名單。挂牌后,該村第一時間召開村“兩委”會議,成立益坑村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管理小組,人員公示牌上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與人員管理制度。運營以來,益坑村累計接待1.8萬余名學生開展農耕文化勞動教育類、國學文化類、家風家訓類等各類研學活動,將家風家訓文明傳遞給新一代的中小學生。
“黃天偉駐村以來,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從‘三會一課’入手,抓好主題教育,把黨的方針政策貫穿到村級工作的各個領域。”新羅區雁石鎮黨委書記林廣江說,在黃天偉與村“兩委”齊心協力下,益坑村成功申報省級勞動教育基地和自然教育基地,並獲得“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龍岩市十佳鄉風文明”等榮譽稱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