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寧德:深化拓展“三爭”行動  全域推進產業發展

2024年07月05日11:52 | 來源:閩東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吹響奮進號角 發展隻爭朝夕

奮力譜寫“寧德篇章”,寧德市始終保持能量滿格、活力澎湃。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化拓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全域推進產業發展,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寧德時代為龍頭,寧德市鋰電新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以寧德時代為龍頭,寧德市鋰電新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黃玲玲攝

新能源電池極限制造的“天花板”有多高?在寧德時代生產車間,1秒鐘生產1個電芯,2分半鐘生產1個電池包,缺陷率僅為十億分之一。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落戶寧德以來,寧德時代在電池安全性、電池性能、極限制造等技術領域持續創新,實現多項突破。近日,由寧德時代牽頭的科研項目《面向大規模產業化的動力電池研發與制造關鍵技術》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憑借極高的生產效率、極快的柔性制造、極優的質量控制,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市場佔有率已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

以寧德時代為龍頭,寧德市鋰電新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累計引進80多個產業鏈項目,在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涂層隔膜、智能裝備制造領域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去年,寧德鋰電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2948億元,榮獲“中國新能源電池之都”稱號。

今年以來,寧德市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用好用足省政府支持寧德市開發三都澳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核心區的保障措施,堅持以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持續壯大新興產業、煥新傳統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作為四大主導產業具有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以按摩器、電動汽車、電動船舶為代表的“三大產品”正在搶佔產業發展“新賽道”。按摩器具全產業鏈工業互聯網平台建成投用,累計入駐企業超百家﹔全國首條重卡換電物流專線開通,1月至5月電動重卡產量479台、產值3.4億元﹔全省首批海上電動船舶充電站建成投用,累計交付使用電動船舶300多艘……

福建省首艘內河純電動農村義渡船舶—“邵官墩01”號。陳雅芳攝

福建省首艘內河純電動農村義渡船舶“邵官墩01”號。陳雅芳攝

產業是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寧德市將加快建設全國領先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核心區,爭創全國新型工業化示范區,重點抓好主導產業集群壯大、縣域產業協同發展、未來產業前瞻培育“三大工程”和創新發展提升、數字賦能提升、綠色低碳提升、園區載體提升、土地集約提升“五大行動”。

項目建設積蓄發展動能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今年以來,寧德市在去年組織實施千億項目儲備、千億投資落地、千億招商引資“三個千億”計劃的基礎上,以項目建設攻堅行動為抓手,促進重大項目有效接續,掀起又一輪“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熱潮。

中國紅茶數字化交易中心大樓項目。圖片來源:今日福安

中國紅茶數字化交易中心大樓項目。圖片來源:今日福安

樁機林立、機械轟鳴、車輛穿梭……省、市重點項目福安市中國紅茶數字交易中心目前正在進行地下樁基施工作業,由於連日來天氣晴好,施工單位加大人力、設備投入,全力以赴加快建設進度。

福安是“中國紅茶之都”,種茶制茶歷史悠久,茶業發展維系著千家萬戶的“錢袋子”。圍繞“三茶”統籌發展,福安建設中國紅茶數字化交易中心、岩湖茶博園、公共停車場,改造茶文化街區、金湖路、配套市政道路及管網,將有力促進茶產業提質增效。

盛夏時節,走進周寧縣不鏽鋼深加工產業園,一座座現代化廠房鱗次櫛比,一個個大項目加快建設。總投資10億余元的省、市重點項目福建青山特材不鏽鋼深加工項目已進入承台施工階段,各項建設任務按序時進度推進。

工業發展從較為落后到迎頭趕上,得益於周寧成功抓住全市四大主導產業向山區縣延伸布局的發展機遇。錨定成為全國最大不鏽鋼鋼管、針管生產基地的目標,該縣不斷優化園區功能定位與產業布局,已引進不鏽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40多家。

今年以來,寧德全市上下以“三爭”為號、以項目為令,努力爭出新局面、攻出新氣象。通過健全重點項目分級管理和工作目標責任制,1月至5月推動135個重大項目順利開工,319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0.7億元、佔年度計劃45.9%。

項目儲備加緊謀劃,形成發展增量支撐。今年,寧德市瞄准制造業、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新策劃項目257個、總投資675.5億元。同時,依托項目前期“3+N”會商機制,全力破解要素瓶頸,全市新立項項目164個、總投資311.7億元。

招商引資是擴投資、穩增長的有力抓手。各級各部門帶著產業地圖、優惠政策、可用熟地,開展“一把手”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熱忱邀請鄉賢、客商來寧投資創業。1月至5月,全市新招商簽約項目152個、總投資517.3億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優勢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小暑將至,閩東鄉間田野呈現一派農忙景象。走進壽寧縣鳳陽鎮官田洋5G智慧葡萄園,隻見種植戶朱麗英輕點手機軟件,大棚溫度、土壤濕度情況一目了然,澆水、施肥等可實現一鍵操作。

智慧農業助力晚熟葡萄豐收

智慧農業助力晚熟葡萄豐收。壽寧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智慧數字農業項目是鳳陽鎮建設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的重要內容。去年以來,該鎮大力推進一、二期項目建設,在葡萄園安裝水肥一體化、數據監測、遠程自動控制、可視化、綠色防控等智能設備,實現生產、施肥、防控、監控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

壽寧水果種類多、總量大,為打造特色水果品牌,該縣加強與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在中海拔山地常綠和落葉果樹混植區重點發展葡萄產業。去年,全縣葡萄種植面積11140畝,年產量14505噸,“高山晚熟富鋅葡萄”品牌更加響亮。

在“中國食用菌之都”古田,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浪潮正在深刻變革傳統種植模式。近日,記者走訪了國內首家工廠化模式生產袋栽銀耳企業——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喜陰怕熱的銀耳在智慧菇棚中如花綻放、清香扑鼻。

天天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智慧菇棚的通風使用新風淨化系統,澆灌採取霧化加濕,滅蚊使用物理滅蚊燈,智能控溫系統使環境始終處於滿足銀耳全周期生長的最佳溫度,因此,不管晴雨冷熱,銀耳照常朵朵開。

經過60多年發展,食用菌已成為古田縣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為推進食用菌三鏈融合壯大,該縣正以建設中國食用菌之都現代產業園為抓手,分類推進一、二、三產經營主體集聚融合發展,力爭今年食用菌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80億元。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寧德市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唱響“山海田經”,深入實施“八個一”工程,扎實推進143個優勢農業提效項目建設,構建“一縣一業”產業格局,培育出農業特色產業百億強縣5個、十億強鎮24個、億元強村50個,八大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300億元。

產業興,鄉村美,人氣旺。寧德市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晉級、百個金牌旅游村建設、“五個美麗”創建,打造了一批顏值高、氣質佳的美麗鄉村,不僅讓鄉村游火熱“出圈”,還吸引許多“新農人”回鄉創新創業,催生“美麗經濟”累累碩果。(記者 龔鍵榮)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