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兩山”轉化提供“南平樣本” 福建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如何變現?
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是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自然資源富集,生態本底良好,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南平市的武夷山更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和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地區。“綠水青山”如何轉化為“金山銀山”?2021年4月25日,自然資源部正式批復《南平市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南平市成為全國首個試點地級市。經省政府同意,2021年7月29日,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實施《方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2023年10月,試點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驗收。
“我省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要求,加快推進試點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效。”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試點成果的“福建省南平市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福建省武夷山國家公園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范”“福建省順昌縣積極打造森林資源運營平台”“福建省光澤縣依托水優勢激活‘水美經濟’”“福建省南平市創新生態審計六大體系助力綠色發展”5個案例,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成果案例。
高站位推動,形成協同推進整體合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將其放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新福建建設的全局高度來統籌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動。”福建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處(以下簡稱權益處)負責人介紹,省主要領導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南平試點工作匯報,將此項工作納入省政府、省自然資源廳重點工作任務,強化南平試點的統籌協調、政策供給和常態化溝通。
同時,建立省、市協調聯動機制。經福建省自然資源廳黨組研究部署,與南平市自然資源局共同創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黨建品牌,以黨建引領南平改革試點,推動“生態銀行”市場化建設,培育“水美經濟”新業態,推動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合力打造福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名片。
“試點得到自然資源部的關心和大力支持,部調研督導組多次來我省調研督導。”福建省自然資源廳權益處負責人介紹,2017年、2019年時任自然資源部副部長王廣華先后兩次到南平市,對“生態銀行”建設和國家公園統一確權登記工作進行調研考察,給予重要指導。2021年5月,時任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到南平市調研時,充分肯定了南平市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探索方面的工作成效。
南平市第一時間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小組成員的南平市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市領導挂點服務協調機制,組織工作專班,研究重點問題,審議重大決策,保障人員力量,落實相關經費等。
同時,南平市印發《統籌推進南平市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試點方案中10大項、28小項重點任務,明確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單位職責分工,制定每項試點任務的具體實施方案、年度推進計劃,抓好組織實施。
在福建省自然資源廳指導下,南平市還與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聯合共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實踐基地,廣泛邀請中國工程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校、山東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等科研機構和高校的院士、專家學者來南平開展理論和實踐研究,為綠色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各縣(市、區)按照‘全市一盤棋’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對試點工作的統一部署,建立相應的試點工作領導和推進機制。”南平市自然資源局局長江建華介紹,當地全面強化上下聯動、部門聯動,與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等中央部委配套政策的銜接、疊加和融合運用,形成協同推進試點工作的整體合力。
全方位推進,探索“兩山”轉化“南平樣本”
“試點期間,我省按照自然資源部部署要求,全面完成10大項28小項任務,對實踐創新中形成的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實現路徑和經驗做法進行總結提煉,為推進‘兩山’轉化提供實踐樣本。”福建省自然資源廳權益處負責人介紹,同時,指導南平市按照《方案》要求,著力提升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制定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配套政策,基本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方法、價值實現程度評估方法、交易平台等支撐機制和制度框架。
——堅持制度集成創新,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圍繞試點工作,系統開展制度支撐體系建設,在全國率先頒布施行地方級國家公園管理法規《武夷山國家公園條例》,對國家公園管理體制、規劃建設、資源保護、社會參與等作出具體規定。
制定出台“生態銀行”管理辦法,推動“生態銀行”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制定《水美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導則》,促進“水美城市”向“水美鄉村延伸”。
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和自然資源資產損害賠償機制,建立流域上下游綠色發展獎補機制,探索閩江流域上下游區域協同機制等。
——探索多元化實現路徑,形成一批全國首創經驗。探索形成了較為齊全的實現路徑模式,其中一些經驗做法為全國首創,重點推進的“生態銀行”市場化建設、“水美經濟”新業態培育、“武夷山水”品牌價值力提升、林業碳匯產品交易、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土地綜合開發等工作,全面涵蓋了政府路徑、市場路徑、政府加市場路徑等三種基本路徑。
同時,以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為載體積極推進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成為唯一包含國家公園的試點地區,為其他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典型示范。
——開展專項課題研究,夯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基礎。全面研究梳理生態產品分類體系及分類目錄,並探索開展生態產品開發適應性評價、生態敏感性產業結構指導目錄等專題研究,形成《南平市生態產品總目錄》《南平市生態產品開發利用產業指引》《建陽區生態敏感型產業結構指導目錄》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深入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基礎理論研究,形成的《南平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方法與制度建設研究》經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組評審通過。
——研發智能管理平台,強化技術服務支撐。綜合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化和數字化手段,創建並升級國家公園智慧管理平台,加快建立全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可量化可評估的智能化感知監測評估體系,實現對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的嚴格保護、整體保護、體系保護。
充分利用VR全景虛擬技術,將茶山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數據實時共享,實時觀察茶葉成長過程與生長環境。
據介紹,南平市順昌縣“森林生態銀行”、光澤縣“水美經濟”“福建省南平市推動武夷山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3個案例先后入選自然資源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順昌縣“森林生態銀行”和“綠色金融碳匯貸”兩個案例成功入選新華網主辦的第七屆綠色發展論壇《2021年綠色影響力案例匯編》,順昌縣“森林生態銀行”被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列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福建經驗”,南平市順昌“森林生態銀行”獲“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自然守護類別”年度大獎。
多點位提升,生態產品價值高效變現
“經過試點的推動,南平市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產生的效果是生態產品溢價增值顯著提升,讓綠色產業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福建省自然資源廳權益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統籌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和科學利用、促進茶竹特色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實“森林生態銀行”模式、大力培育“水美經濟”發展新業態和提升“武夷山水”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力等方面產生了良好效果,使生態產品價值高效變現,“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據介紹,南平市森林覆蓋率連年增長,2024年高達78.89%,試點以來,共增加0.9個百分點﹔空氣、水等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省第一,建甌、武夷山、鬆溪、政和入選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單﹔閩江、富屯溪、建溪I-III類水質比例達100%,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100%﹔武夷山國家公園負氧離子濃度從每立方厘米4046個增加到9873個,常年處於“非常清新”水平﹔新發現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1個物種。
通過“武夷山水”區域公共品牌的精心打造,有效帶動了生態產品溢價增值,如建陽桔柚、順昌蘆柑、政和白茶和浦城“武夷山水”優質稻米都比過去有顯著提高。全市綠色產業規模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佔全市規模工業產值比重90%,特色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成功打造聖農千億白羽肉雞產業集群和筍竹、武夷岩茶、糧食、食用菌等產值超百億產業集群。
——統籌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和科學利用方面。國家公園內210.7平方公裡原始性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護,通過森林增綠復綠工程,森林覆蓋率提升至96.72%﹔腹角雉、南方紅豆杉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環境持續改善,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地表水、大氣、土壤各項指標均達到國標I類標准,負氧離子濃度常年處於“非常清新”水平,從每立方厘米4046個增加到9873個。
生態旅游和現代農業不斷壯大,僅國家公園旅游和“武夷岩茶”兩個品牌總價值超3300億元,“武夷岩茶”品牌連續位列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全國茶類第二。武夷山國家公園成為全民共享的生態品牌,進一步弘揚了森林文化、朱子理學、茶文化,國家公園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不斷傳承。
——促進茶竹特色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方面。通過茶竹特色產業發展,竹林面積2021年652.7萬畝、筍產量96.2萬噸。2022年,全市茶園面積68萬畝,綠色生態茶園48.4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410.5億元,全市約85%的鄉鎮、50%的行政村、45%的農戶近35萬人從事茶葉生產經營活動,“一片葉”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金葉子”。全市共有竹農91.5萬人,人均銷售筍竹年收入7276元,全市共有竹產業工人12.2萬人,實現人均年收入71130元。
——做大做實“森林生態銀行”模式方面。“森林生態銀行”試點以來,全市森林覆蓋率增加0.9個百分點,蓄積量由1.68億立方米增加至2.02億立方米,林業總產值由105.35億元增加至123.05億元。參與森林生態銀行的農戶收入比未參與森林生態銀行的農戶收入約高33659元,高出55%。
已建成原生鄉土珍稀樹種、苗木繁育等培育基地5000畝﹔規劃西坑森林旅游項目,佔地1.5萬畝,總投資1.6億元。
——大力培育“水美經濟”發展新業態方面。建成武夷新區水產業園、考亭書院等“水美+文化”重點項目,借力承辦南平市第三屆旅發大會﹔建成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水美鄉村示范村等50個,美麗鄉村217個,森林人家97個,水鄉漁村39個。
——提升“武夷山水”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力方面。“武夷山水”品牌連續4年位列“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地市級)排行榜”第3名﹔南平進入中國城市品牌(地級市)百強榜﹔武夷岩茶、政和白茶、正山小種、建甌錐栗、延平百合、順昌海鮮菇等11個地理標志產品入選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相應產業類別前十位﹔入圍企業由33家增至294家,58家成為授權企業。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自然資源部統一部署,以試點總結為提升試點成效的重要契機,進一步夯實試點成果,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加快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鄭與國 金勇 張國玉 王尹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