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金大橋(廈門段)首個鋼沉井成功到達預定點位
7月5日,在廈門海事局的護航下,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首個水下基礎構件東錨碇鋼沉井(前井)通過浮運拖帶的形式成功運輸至A1標段施工水域預定點位。
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首個水下基礎構件東錨碇鋼沉井(前井)通過浮運拖帶的形式成功運輸至A1標段施工水域預定點位。廈門海事局供圖
據介紹,廈金大橋(廈門段)項目控制性工程劉五店航道橋是福建省內最大跨徑橋梁,也是福建省第一座離岸式海中懸索橋,其中錨碇基礎為國內首創前后分體式鋼殼混凝土沉井(共計4個)。此次拖運的鋼沉井為東錨碇前井,長66米、寬48米、高31.6米(含接高圍堰9.8米),面積約相當於8個籃球場大小,總重超1.4萬噸,相當於9000余輛小汽車重。錨碇施工是廈金大橋(廈門段)工程難度最高、工藝最復雜的關鍵工作之一。鋼沉井浮運到位精准下沉后,將承擔起超千米橋梁的全部荷載,成為大橋扎入海中的“樹根”。
本次鋼沉井拖帶總航程85.1海裡,廈門港內航程約18.9海裡,由5艘大馬力拖輪組成的長328米、寬69米的拖帶編隊拖帶進港。受鋼沉井自重大移動不易、拖帶船隊操縱能力有限、途經水域通航條件復雜等制約因素影響,整體拖帶作業安全風險高,為廈門港近年來實施的難度最大的拖帶作業之一。
為切實保障該鋼沉井順利進港和過往船舶進出港通航安全,廈門海事局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加強與泉州海事局等各方對接,協調組織各方召開通航評估會,多次前往拖帶航路和施工現場,根據水文氣象信息和通航環境情況,研究修訂拖帶方案,為運輸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拖帶進場當日,廈門海事局提前對鋼沉井途經水域實施臨時交通管制,發布航行警告,提醒來往船舶謹慎駕駛、注意避讓,同時派出“海巡0807”“海巡08171”輪前往現場進行警戒清障,利用福建海事局監管指揮系統等信息化平台持續關注鋼沉井進港情況,通過遠程和現場聯動,及時預判攔截可能影響拖帶作業的無關船舶,消除通航安全隱患。下午13時40分左右,在廈門海事局緊張有序的現場戒護下,東錨碇鋼沉井(前井)成功到達預定點位進入正式安裝准備階段。
廈門海事局第三東通道工程項目海上交通安全保障現場指揮部常駐現場副總指揮、指揮中心副主任鄒晟表示,“為了保障拖帶順利進行,我們一方面充分發揮海事專業優勢,提前介入整體拖帶方案的制定,科學制定安全保障和應急處置方案。另一方面根據轄區航路特點和通航情況,提前對進港航道進行管制,科學組織交通,最大程度減少對港口生產的影響。接下來大橋將開展鋼沉井下沉、封底等施工作業,我們也會繼續加強施工水域通航秩序管控,保障施工安全。”
日前,廈門海事局、漳州海事局、泉州海事局共同簽署了《廈金大橋(廈門段)工程項目海事協同監管工作機制協議》,本次鋼沉井從泉州船廠拼裝完成后浮運拖帶至廈門海域施工現場,正是海事部門協同監管機制運作、合力保障重點工程建設的重要體現。(辜鋮鍇 林昕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