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漳州詔安霞葛鎮:探索打造鄉村振興“山區樣板”

2024年07月09日14:45 |
小字號

“現在霞葛鎮司下村的茶山夜市人很多,大家都來逛吃,看‘王婆說媒’。”“5·20”前后,“王婆說媒”青年交友活動在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司下村開辦,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夜幕降臨,暑意漸淡,茶山上,煙火氣正濃,游客們沿著採摘步道走上茶山,或踱步納涼,或落座品茶,或在夜市中尋覓美食,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今年以來,霞葛鎮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統領,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進一步加大農村綜合改革力度,促進三次產業融合,全力打造全域鄉村振興“山區樣板”。

聚焦“農業強”

加快轉變生產方式,全力打造品牌引領、特色發展的新農業

霞葛鎮外流人口較多、耕地分散,要做強農業,必須在“新、特、優”上做文章。

工人在茶園中採茶。

工人在茶園中採茶。

“新”,即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指導各村採取黨員致富帶頭人領辦合作社、土地流轉等形式,探索“支部+合作社+農戶”“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模式,與高新技術企業建立合作,探索建立“支部+公司+基地+茶農”模式,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以省級金牌旅游村司下村為中心,打造“周末兩日游”休閑目的地。

以省級金牌旅游村司下村為中心,打造“周末兩日游”休閑目的地。

“特”,即構建特色產業體系。霞葛鎮地處詔安縣山區,持續放大富硒土壤資源和休閑觀光農業的獨特優勢,堅持差異化種植養殖,大力發展八仙茶、五黑蛋雞、鷓鴣、澳洲小青龍等產業和產品深加工,推動產業鏈條“前伸后延”,提升產業綜合效益。同時,以省級金牌旅游村司下村為中心,推進農業“+旅游”“+文化”“+餐飲”,著力打造以慢生活為特色的“周末兩日游”休閑目的地。在此基礎上鼓勵發展“一村一品”,力爭每個村都能培育一批特色農業休閑旅游產品。

“優”,即培扶高質量農產品。重點抓好兩個“品”:一是品質,按照綠色、生態的要求,大力開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創建,有效減少農業投入品使用和農業面源污染,加快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二是品牌,進一步用活用好詔安八仙茶等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切實加強品牌保護,指引本地蛋雞養殖合作社與品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強化品牌營銷。

突出“農民富”

全力拓展增收渠道,積極培育生活富足、獲得感強的新農民

直播帶貨當地特產。

直播帶貨當地特產。

霞葛鎮重點把握三大環節,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穩定“支撐點”,以創業就業領民富。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著力點,在霞葛鎮便民服務中心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認真落實鼓勵創業的一攬子政策。在司下村游客產品展示中心創辦“青年創業之家”,為青年打造電商直播平台,實現了農產品線上線下雙渠道銷售。

培育“增長點”,以農旅發展促民富。重點打造“省級金牌旅游村”司下村,策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讓游客體驗鄉村旅游的別樣樂趣。去年“五一”假期,舉行山地越野自駕體驗活動,打造越野培訓基地,國慶期間,開設茶山大舞台,吸引游客近十萬人。今年“五一”假期和“5·20”前后,舉行“王婆說媒”青年交友活動,共接待游客近7萬人次。同步帶動群眾發展農家樂、民宿、家庭農場、夜市攤位等產業,助群眾增收致富。

茶山夜市“王婆說媒”活動現場。

茶山夜市“王婆說媒”活動現場。

突破“薄弱點”,以精准扶貧幫民富。完善監測幫扶機制,織密防返貧網絡,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實施動態監測。依托“一鍵報貧”貧困農戶在線申報系統和扶貧服務熱線電話,全面受理貧困農戶申報監測對象。同時,霞葛鎮堅持“數據分析”和“基層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全鎮網格員對一般農戶、脫貧不享受政策戶,開展每月脫貧戶進行每月定期入戶走訪,及時摸排信息。鎮村干部、網格員等組成核實小組,對村上報的重點關注戶進行入戶核實。

彰顯“農村美”

堅持軟硬設施共建,加快建設神形兼備、景美人和的新農村

圍繞“實力美”“形態美”“和諧美”,霞葛鎮加快建設富美新農村。

壯大村級經濟,展現“實力美”。作為漳州市唯一一個林權改革試點鄉鎮,霞葛鎮認真研究制定村集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子和新政策,持續推動各村流轉林地1100畝。同時,推動“兩票”發行,現已向溪林村村集體發行林業地票14.4萬股,168張,發行林票75.6萬股,村集體從中增收75萬元。採取資產資源折資入股或資金入股等方式,積極動員外出人員回村發展特色種養殖項目,引導外出鄉賢回村發展鷓鴣養殖業。

提升鎮村風貌,展現“形態美”。建成全鎮生活污水管網系統、鎮區污水處理氧化塘和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鎮污水處理全覆蓋,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客家風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結合各村實際,選定農村人居環境專職監管員,將自然村按片區劃分為多個網格,積極落實“一人一圖”管護機制,對第三方保潔公司管護情況進行巡查。建立人居環境問題台賬,嚴格對照檢查問題清單。

推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推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培育文明鄉風,展現“和諧美”。常年開展“最美孝順媳婦”“孝德家庭”系列評選活動,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帶鄉風。依托市級移風易俗聯系點“南乾土樓”、漳州十大革命遺址“文圃學堂”、省級文物點“五通宮”等陣地,定期開展理論宣講和相關文化活動。探索新型鄉村管理模式,大力推廣司下村“積分制”工作法到全鎮各村運用,實現“積分制”長效管理。(文/圖 楊一琛)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