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涉台立法先行先試、促進台青就業創業  廈門市出台鼓勵台青就業創業地方性法規

2024年07月11日09:06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廈門出台鼓勵台青就業創業的地方性法規 有力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一部先行先試的法規,助力台灣青年掀起一股來廈門就業創業的新熱潮。前不久舉行的“第十九屆台灣人才廈門對接會”,規模再創新高,吸引了近300名台灣專業人才參與,台灣青年佔比約八成,許多人專程從台灣跨海而來。

這幾個月,台灣青年、海西MCN兩岸青年三創基地負責人孫智誠已接待好幾批前來參觀的台青團隊,為他們做直播電商培訓,“台灣小伙伴熱情高,我們基地現有70余位主播,孵化出多個台青大V賬號。”與台灣隔著一灣淺淺海峽的廈門,成為台灣青年登陸發展的首選之地。

今年3月1日,全國首部鼓勵台青就業創業的地方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鼓勵台灣青年來廈就業創業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正式實施。這是廈門運用經濟特區立法權,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

青年是推動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生力軍。作為大陸涉台立法工作起步早、成效顯著的地市,廈門持續踐行涉台立法先行先試、示范引領的光榮使命和立法理念,始終走在兩岸青年交流交往的最前沿。

“小切口”立法 解決突出問題

近年來,廈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執行中央對台工作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先后出台《關於進一步深化廈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關於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台灣青年來廈實習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廈門市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的若干措施》等,為台灣青年來廈就業、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若干規定》的出台,更是成為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重要示范。

廈門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若干規定》全文共5章30條,“小切口”聚焦台灣青年就業促進、創業扶持、服務保障三大領域,既緊扣中央對台工作方針,將立法領域從兩岸經貿合作拓展到社會融合發展,又對近年來廈門實踐証明切實可行的政策舉措加以總結、固化、提升,主要解決台灣青年在廈就業創業的突出問題,並突出創新性、增強操作性,為台灣青年在廈就業、興業、安家等方面改革提供立法保障,讓台灣青年來廈“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把廈門打造成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創造更優制度空間。

大膽探索創新 迅速細化落實

《若干規定》在吸引台灣青年就業創業上大膽探索創新,明確進一步擴大直接採認台灣地區職業資格范圍。屬於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的,按照“非禁即享”原則予以直接採認,可以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屬於准入類職業資格的,按照國家和本省、市有關規定從事相關專業工作。

開展台灣地區職業資格直接採認試點,廈門的此項工作全國領先,獲得台灣青年廣泛歡迎。目前,廈門已分兩批次公布實施80項台灣地區職業資格採認目錄清單,對195名台灣同胞直接採認。

在服務保障方面,《若干規定》要求市、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為台灣青年就業、創業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服務、崗位對接、証照辦理、貸款融資、品牌宣傳、人才申報、子女就學等“一站式”輔導、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配套建設公寓,提供給台灣青年居住﹔台灣青年可以按照規定申請公共租賃住房。

法規出台后,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迅速細化配套政策,全面推動法規的落地落實。今年4月,廈門出台免費住宿保障政策,符合條件的台灣學生可享受最長達12個月的免費住宿。這項政策將來廈求職和見習實習大學生納入保障體系,與公租房、保障性商品房、大學生“5年5折租房”等住房保障政策相銜接,拓展了保障范圍、延長了保障鏈條,完善了由“一張床”到“一間屋”,再到“一套房”的全鏈條保障體系。

截至目前,廈門已擁有台青就業創業基地25個,其中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8個,累計吸引8000多名台灣青年登陸實現創業夢想。

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人穿越海峽,向西而行,在廈門就業、創業、生活,筑夢、追夢、圓夢,書寫新時代兩岸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記者 詹文)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