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的紅米水稻熟了
2024年07月16日15:39 |

盛夏,山風拂動稻穗飄香。近日,在泉州市安溪縣尚卿鄉灶坑村,佐卿梯田的上百畝紅米水稻正式開鐮。數十名農民趁著晨昏的陰涼時段在山間各個角落裡揮動鐮刀,並同時採用半自動化收割機作業,而脫粒、烘晒等工序大多交給機械來完成稻谷歸倉。
農民收稻。安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了解,目前尚卿鄉灶坑村全村耕地面積近千畝,佐卿梯田連片的紅米稻面積約650畝,雙季種植的產量可收成紅米稻約30噸左右。
灶康立農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永中介紹,為耕地不被拋荒,灶坑村農村合作社以“村集體+企業+農戶”合作的創建模式,採取“三個三”的護糧措施,即三分之一,群眾自種﹔三分之一,親幫親、鄰幫鄰,互幫互種﹔三分之一,村組建合作社,代耕代種。通過高標准農田建設、強村公司代耕代種,實現撂荒地復耕150多畝,連片打造出650畝糧食生產示范區。
近年來,合作社遵循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分類指導、整村推進的原則,著力從改造、完善、提升入手,採取“三個三”的護糧措施,讓“荒地”變“良田”﹔因地制宜、干濕輪作,紅米水稻、油菜花、黑米水稻等農作物,打造無污染、無公害、純天然的原生態有機綠色農產品品牌,既保障糧食安全,又促進村財增收,實現美麗田園向美麗生活、美麗經濟的轉變。
農民用收割機收稻。安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灶坑村是藤鐵工藝發源地尚卿鄉十八個村之一,平時家家戶戶是藤鐵工藝品加工點或從事電商產業,但春播夏收的農耕生產也沒落下,並且將傳統的白米種植改換成經濟價值更高的紅米水稻,成為亦工亦農的美麗鄉村。
目前,該村有10個生產小組、486戶,人口2287人,由6個自然村組成,土地面積3.6平方公裡,其中茶園和耕地1000多畝。全村從事藤鐵工藝品生產加工近270戶,開設800多家網店,年產值8000多萬元。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