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修復師陳愛明——
歸位復原 智慧修繕(工匠絕活)
陳愛明在為立柱數字修復做標記。記者 劉曉宇攝
【絕活看點】
陳愛明曾參與永泰永陽古城修繕,以及莆田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建甌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復原等項目。針對古建修復,他帶領團隊使用“歸位復原法”模擬還原,最大程度保留古建筑原貌。同時,他還將“數字古建”融入老街區建設,極大提升建設效率。
走在福建省建甌市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的萬壽宮內,戲台古朴雅致,拜亭精雕細琢。“戲台頂上的斗拱和藻井,我們採用了古法描金工藝,先是處理基底、勾勒細節,再以特制金粉描金。”戲台下,陳愛明向前來參觀的專家介紹。
陳愛明是一家工程公司的項目經理,也是一名古建修復師。這條街區一度因年久失修,建筑結構腐朽老化,光線昏暗、雨污混流,失去了往日的風採。為重現街區原始風貌,陳愛明帶領項目團隊對其進行修復,去年9月,這條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正式對外開放,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2013年大學畢業后,陳愛明先后在多種類型的工程項目中磨煉技藝。他曾參與永泰永陽古城修繕,以及莆田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復原等多個項目。
“和傳統建筑項目先設計后施工的程序不同,改造修繕類項目經常是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而且古建筑往往要‘拆了才知道怎麼修’。”陳愛明說,為盡量實現修繕效果的“原汁原味”,他在施工前要求團隊留存完整影像資料,並及時同改造涉及的業主溝通確認。“古建修繕不容有一點差錯,否則將對古建原貌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陳愛明說。
在經過現場踏勘、方案比對,反復征求相關專家、學者意見后,陳愛明帶領團隊逐漸形成了明晰的修繕思路。“面對老房子不同程度的損壞,我們在拆卸前會進行詳細評估,把雕花構件清晰編號,用‘歸位復原法’模擬還原,對輕微損壞的柱、梁進行墩接和剔補,變形相對嚴重的大木構隻能打牮撥正,也就是在不破壞整體架構的情況下,使用工具進行構件復位。”陳愛明說,“雖然這樣做相對復雜,但是能夠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木構件。”
“古建修繕不僅需要保留傳統工藝做法,也需要使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效率。”陳愛明說。針對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內歷史建筑體量大、修繕工期緊的問題,陳愛明團隊將“數字古建”融入老街區建設。
“我們利用3D激光技術,將街區內18棟歷史建筑掃描生成‘點雲’模型,深度還原建筑內前廳、拜亭、連廊等三維空間形態,並輸出二維圖紙。”陳愛明說,“這不僅為設計修繕提供了直觀的參考信息,還縮短了近40天工期。”
為更好修復古建,陳愛明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先后考取建筑、市政、機電、水利4項一級建造師証書,跟隨業內古建專家學習古建保護修繕、設計理念與工藝,並參與編寫了兩部關於歷史文化街區修繕技術的專著,榮獲福州市“古厝保護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20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