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強化用海要素保障

2024年07月20日10:25 |
小字號

福建因海而生,更要向海而興、拓海而榮。為進一步發揮海洋資源要素保障作用,省自然資源廳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高質量發展部署要求,多渠道、多方式確保用海要素保障精准有力,為福建省重大戰略實施做好服務保障。

2020年以來,福建全省共審批項目用海869宗,總面積96.54萬畝。其中,省級審批項目用海134宗,總面積9.12萬畝。

聚焦海洋優勢 賦能高質量發展

近日,在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鎮海上風電場,隨著直徑130米的巨大葉輪緩緩開始轉動,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產發電。平台不但能產生綠色電力,還是一座“藍色糧倉”,實現了發電養魚兩相宜。投產后,平台風電機組一天可滿載發電9.6萬度,滿足大約1萬個家庭一天的生活用電需求。

南日鎮海上風電場。莆田局供圖

南日鎮海上風電場。莆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有序開發海上風電資源,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國際先進水平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新型能源體系、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一環。目前,福建省已建海上風電場12個,總裝機規模達358萬千瓦,每年可減排1200多萬噸二氧化碳。

在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福建省沿海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牢記囑托,深入踐行大食物觀,緊緊圍繞“海上福建”建設部署要求,統籌海域資源開發與保護,積極採取措施,助力“海上糧倉”建設,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豐富水產品供給。

據了解,2020年以來,全省共審批漁港項目85宗、面積1.1萬畝,養殖用海368宗、面積72.2萬畝,其中,市場化出讓深水網箱養殖平台用海面積0.6萬畝。

聚焦資源優勢,激發藍色經濟動能。福建省立足實際和區位優勢,提出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正全力以赴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省自然資源廳不斷加強用海要素保障力度,為福建省工業、交通、能源、漁港等工程領域建設項目落地推進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鞏固和增強了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服務民生更加有力有效。

今年初以來,省自然資源廳圍繞省委、省政府“開門紅”工作部署,堅持以強化要素保障為目標,全省共審核審批用海項目30多個,用海面積3萬多畝,有力保障了南安市海峽科技生態城、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工業園)以及多個交通基礎設施、漁業基礎設施等涉及民生工程的建設需求。目前,福清萬融新材料一體化項目用海獲國務院批復,漳州核電項目、哈納斯莆田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處於全面建設階段,漳汕高鐵項目、寧德核電二期項目、中石油天然氣接收站項目進入“加速跑”。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建設,為福建省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主動靠前服務 助推項目提速增效

7月1日,廈門新機場航站樓順利完成金屬屋面及幕牆閉水建設任務,實現了工期計劃再提前,標志著航站樓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據了解,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在項目用海報批期間,多次前往廈門市項目用海現場調研,並數次帶隊赴自然資源部溝通協調,就項目建設用海推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持續溝通協調,為廈門新機場用海獲批起到了關鍵作用。省自然資源廳在開展前期工作時即成立專班,廳分管領導及廳海域海島處相關工作人員全程指導項目業主結合用海政策和技術要求,研究技術解決方案,並指導修改海域使用論証報告,第一時間協調上報,爭取廈門新機場用海一次獲批。

這是省自然資源廳主動靠前服務,助推重大項目提速增效的一個縮影。

江陰港。福州局供圖

江陰港。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要素保障跟著走,項目才能“大展拳腳”。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不斷創新機制,主動靠前服務,多渠道、多方式做好要素保障工作。

“我們採取專項對接、靠前指導服務、綠色通道、即報即審等方式做好重點項目要素保障,並逐一梳理排查沿海各設區市存在的問題。”省自然資源廳海域海島處相關負責人說,對“大骨頭”“小魚刺”進行分類處置,採取面對面交流、拉單挂賬、精准對接等方式,會同地方政府壓實責任,逐一化解項目建設用海要素保障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推動項目及時獲批,有力保障地方推進項目建設、改善營商環境。

在優化用海審批方面,省自然資源廳堅持指導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與海洋、漁業主管部門密切配合,推動海域使用權証和養殖証“兩証”並發,由地方政府統一開展海域使用論証,實行“一站式”服務,統一受理、並聯審批,壓縮辦理時限。同時,實行統一送達,切實減輕群眾負擔,提高發証率,進一步規范養殖用海管理。

“針對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要強化業務指導,主動對接,靠前發力,為漳州市‘未批已填’圖斑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的備案審查把好第一道關。”今年3月,省自然資源廳領導在漳州市開展現場辦公時強調。

現場辦公對接指導也是省自然資源廳強化用海要素保障的舉措之一。在省自然資源廳開展的2024年“要素保障質量提升年行動”巡回服務現場辦公活動中,每到一地,服務組便主動對接、主動保障:在寧德,省自然資源廳領導現場解答寧德漳灣港鐵路專用線等重大項目用海問題﹔在漳州,專班人員現場對接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未批已填”圖斑集中備案處置……在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全省用海要素保障工作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為實現重大項目用海“優先保障”“應保盡保”,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穩經濟大盤部署,把重大項目用海報批作為用海要素保障的重中之重,採取一個項目一個工作專班,實施點對點、全流程、精細化服務保障。廳領導帶隊,多次深入基層,通過現場辦公對接指導的方式,協調解決用海報批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既抓用海用島“規范管理”,又為保民生保發展“疏通脈絡”。2023年以來,已先后赴地方現場對接23場。

上行下效,上下同心。在省自然資源廳的示范帶動下,各市、縣(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不斷前移服務關口,加強主動服務,根據企業需求主動靠攏,宣介用海用島政策、手把手指導材料組卷。

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動靠前,深入重點用海項目現場,開展政策運用指導,圍繞項目選址、報批條件和報批流程等方面,逐一進行明確。同時,壓實責任,指定專人跟進,加強溝通協調,及時解決項目用海報批過程中遇到的堵點、難點問題,切實提高重點建設項目用海報批效率。2022年9月以來,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工業園)內已有7個項目獲得省政府批復,面積合計約1338畝,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處置遺留問題 盤活存量海域資源

寧德市地貌以丘陵、高山為主,且大多直逼海岸,濱海低地面積不大,可供城市建設和工業開發的土地資源匱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項建設用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劇。因此,寧德市計劃通過圍填海工程滿足位於三都澳內的三嶼工業區的用地需要。2016年前,該工業區完成整體填海面積約6330畝。

2017年,寧德市依托寧德時代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動對接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推動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項目落地寧德。該基地選址在已填海成陸的三嶼工業區,需要辦理用海手續。但隨著項目推進,一道難關出現在眼前:2018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在嚴控新增圍填海造地的同時,要求加快處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歷史遺留問題如何處理?當時尚未出台配套規定,影響了基地用海手續的報批。

為保証項目按時投產,省自然資源廳積極參與研究國家政策,結合基地用海報批,提出意見建議,並反復溝通匯報。基地獲批備案后,由省自然資源廳相關工作人員組成的工作專班繼續加強指導,找堵點、接斷點、落實點,僅用不到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從用海論証到報批的所有工作,並一次性組織了驗收,保証了項目按時建成投產。

上汽寧德基地。寧德局供圖

上汽寧德基地。寧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上汽寧德基地落地后可發揮其龍頭帶動效應,整合提升福建省新能源汽車與鋰電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優勢,以及機械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助力福建省成為東南沿海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寧德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三嶼區域和汽車產業基地的建設發展,寧德市將利用其區位優勢,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發揮“壯大閩東北一翼、拓展一線的骨干作用”。

上汽寧德基地項目用海是全國首個集中處置的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也是福建省推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的一個標杆之作。

為盡快完成全省“未批已填”類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今年開年以來,省自然資源廳全力推動沿海各市、縣集中制定處置方案,成立工作專班,集中力量組織審查並指導修改。今年4月,福建省沿海各市、縣制定的“未批已填”類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方案全部通過自然資源部備案審查,標志著全省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取得裡程碑式的跨進。

省自然資源廳把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與用海要素保障緊密結合,加快推進全省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驗收工作。對已完成圍填海的項目,立即組織專家現場踏勘和驗收,做到項目竣工一個、驗收一個。

據了解,日前,連江可門工業園區粘結劑和寧德市新能源電池材料集散中心工程兩個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項目經實地踏勘、現場復核等,填海竣工海域使用通過專家組驗收。

“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已組織驗收填海項目10宗,驗收面積1811畝,有力保障惠安縣崇武中心漁港工程、福鼎市火車站站接道路及配套城建填海工程、湄洲島入島游客集散廣場及道路改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助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進福建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省自然資源廳海域海島處相關負責人說。(周海銖 林作楠)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