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海上福州”長出“藍色良田”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天氣這麼熱,不知道‘寶寶們’怎麼樣?”已入盛夏,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安凱鄉同心村村民王榕標雙手叉腰站在自家漁排上,熱得一頭汗。
他惦記的“寶寶們”,是兩個月前被他送到山東水域的“鮑魚寶寶”。“得給鮑魚找個‘避暑’的地方,等到11月份再接回來‘過冬’。”王榕標說。
王榕標所說的是連江縣創新的“南鮑北養”模式,讓鮑魚生長速度更快、成活率更高、品質更佳。站在王榕標的漁排向四周望去,目之所及皆是星羅棋布的漁排——這片“藍色良田”,筑起了蔚為壯觀的“海上糧倉”。
福州,伴海而生,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同時也面臨著人多地少的矛盾。廣袤大海是天塹,還是通途?習近平同志早在1991年就深刻闡述了江海開發對振興福州的意義,強調“福州的優勢在於江海,福州的出路在於江海,福州的希望在於江海,福州的發展也在於江海。”1994年5月26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海上福州”研討會,強調“建設‘海上福州’是促進福州市經濟發展的一個大動作,是實現‘3820’工程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福州市隨即吹響“向海進軍”的號角。同年6月12日,《關於建設“海上福州”的意見》正式出台。
位於福州市連江縣同心村海域的“藍色牧場”欣欣向榮。林雙偉攝
隨著“海上福州”藍圖擘畫,福州大力開發海洋資源,一塊塊“藍色良田”星羅棋布於湛藍的海面。
福州市連江縣筱埕鎮官塢村坐落於黃岐半島南側,“擠”在丘陵和海灣的夾縫中,“靠海吃海”是生計。當時,種海帶是官塢村村民唯一的海上養殖項目。可1994年的冬天是個暖冬,受異常氣候影響,官塢村種下的海帶苗全部腐爛了。
誤一時則誤一季,苗種沒了就要空等一年。眼看村民來年的收入要成為泡影,村支書林哲龍心裡急。一番思慮過后,他下定決心,借錢包下一架飛機去山東運回一批海帶苗“救急”。
“海帶苗買回來第二年,整個產量和價格都翻了一番,村民們賺了不少錢。”時隔30年回憶起這段往事,林哲龍聲音洪亮。為啥有這個膽量和底氣?林哲龍不假思索地提到了“海上福州”。
“當時市裡的‘海上福州’戰略,鼓勵做大做強海洋產業,給了我們很大信心。”1996年,林哲龍牽頭成立了官塢海洋開發有限公司,專門做海帶育苗。
林哲龍查看新收獲的海帶。受訪者供圖
“耕漁牧海”,帶給官塢村人豐厚的回報。
“提供優質種苗,引導科學養殖,以保護價收購海帶進行加工銷售……我們提供的是從‘種’到‘銷’的全鏈條幫扶。這兩年,一戶人家養海帶,年收入約五六十萬元。前幾天我遇到一個在工廠打海帶結的65歲老婆婆,她說自己的‘私房錢’有二三十萬元。”林哲龍的笑聲就像是暢快的海風。
如今,官塢村已培育“連雜一號”“黃官一號”等6個海帶優質品種,每年可生產海帶苗30萬片,佔全國海帶苗總產量的近一半。昔日那個“有腳不踏官塢角,有女不嫁官塢男”的偏遠漁村,如今已蛻變為鄉村振興“明星村”、中國十大魅力鄉村。
同心村村民王榕標將裝有鮑魚的養殖箱提出水面。人民網 黃東儀攝
王榕標所在的同心村距離官塢村不到十分鐘車程。這裡的村民同樣“以海為田”,全村超過70%的村民養殖鮑魚,2023年共養鮑魚約2300噸,產值超2.2億元。
前陣子,王榕標駕船來到浮排上查看鮑魚生長情況。
打開養殖箱,比大拇指指甲蓋略大的小鮑魚頂著綠瑩瑩的殼,吸附在箱壁上。“大個的(鮑魚)前陣子運去山東了,這批是今年4月份才來的,明年10月份可以上市。”王榕標期待著來年的好收成。
從1998年初次嘗試鮑魚規模化養殖,到創新“南鮑北養”模式,如今的連江縣已是“中國鮑魚之鄉”,創造了“全國每三粒鮑魚就有一粒來自連江”的成績。2023年,連江鮑魚產值達47.46億元。
豐收的鮑魚。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經略海洋30年,福州眺望“深藍”的目光正從近海觸至遠海。
在連江縣筱埕鎮定海灣,10萬尾大黃魚在離岸約3海裡的“定海灣1號”深遠海養殖平台中游弋,享受著來自閩江入海口的淡水和東海海水交匯融合的獨特環境。2018年起,福州在全國率先探索深遠海養殖,“振漁1號”“閩投1號”“定海灣”系列等11台深遠海養殖平台陸續在連江海域投放。
活動空間更大,海水流速更急,包含更多純天然小魚小蝦供大黃魚捕食……相比於在近岸200米內設網箱圈養的傳統養殖方式,深遠海養殖平台給予大黃魚更接近“野生”的生長環境。
“定海灣1號”和“定海灣2號”深遠海養殖平台。受訪者供圖
水質優,魚質更佳。入住“深水別墅”的大黃魚品質提升顯著。
“我們養殖的‘岱衢族’品種黃魚在這種環境裡面生長,它的肉質和口感更接近野生大黃魚,夾起來一片一片跟蒜瓣似的,也沒有腥味。”“定海灣”系列深遠海養殖平台負責人林民煌說,深遠海養殖平台產出的大黃魚在中高端市場深受歡迎,單位產值約是傳統養殖方式的10倍。
數十載歲月終不負。
2023年,福州市海洋生產總值3250億元,位居全國第三。“海上牧場”建設全面鋪開,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加快建設,“百台萬噸”等深遠海養殖裝備加快推廣使用,全市漁業產值691.8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邁向海洋強國,讓藍色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海上福州”藍圖擘畫30年來,福州不斷打造面向全球的現代漁業產業以及全球化發展的海洋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海洋漁業、臨港產業、濱海旅游等“藍色經濟”迸發澎湃動力,963公裡大陸海岸線不斷奏響新樂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