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廈門公交“六進”服務解決出行“最后一公裡”  市民可掃碼反映需求和建議

2024年07月25日16:30 |
小字號

清晨,在源泉山庄C區內,一輛402路社區公交停在居民樓的站點旁,居民足不出小區,就可以在家門口坐上公交。

在象嶼保稅區,M12路公交車直達辦公大樓下,許多上班族放棄私家車選擇綠色出行。

在弘愛醫院,M47路公交車直接開進醫院裡,患者走過風雨連廊就直達醫院門診樓。

在廈門醫學院,師生們在生活區樓下即可搭乘M15路公交車往返地鐵站……

如今,廈門公交正悄然發生改變——把公交車開進小區、開進學校、開進園區、開進醫院……從而延展廈門市民出行的“幸福半徑”。

據了解,今年4月以來,廈門市大交通辦牽頭各區政府、市國土交研中心、公交集團以及交通、交警等相關單位,合力推進公交“六進”服務工作,解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裡”的痛點難點問題。

何為公交“六進”?就是讓公交車進小區、園區、學校、醫院、商圈、企業等“最后一公裡”公交線網薄弱區域,充分發揮公交的靈活性和便捷性。目前,廈門公交已在島內外6個區的13個點位,包括3個小區、3個學校、4個園區、2個醫院、1個商圈,開通17條公交“六進”服務線路。

乘客平均步行距離減少約392米

據統計,“六進”服務開展以來,乘客平均步行距離減少約392米。

源泉山庄居民對此深有體會。以前,由於柯厝路沿線道路條件受限,行人車輛混行嚴重,加上小區周圍沒有路過的公交,居民搭公交要到700米外的公交車站,搭BRT則要步行2公裡。而隨著公交開到小區,居民的出行得到了極大的便利。

不久前,服務五緣醫療園的M47路(弘愛醫院北門—BRT蔡塘)在調整后進入弘愛醫院內部,公交站點設置在門診樓門口並配套風雨連廊,使到院就診的乘客平均步行距離從400米減至100米。

據悉,“六進”的特色,就是將公交站點設在服務區域內部或主要出入口附近,如湖裡區嘉福花園、弘愛醫院,思明區源泉山庄,集美區廈門醫學院、安仁產業園,海滄區復旦腫瘤醫院等多個點位,均已實現公交車開進區域內部。

不僅如此,廈門公交根據乘客“流時、流量、流向”設計線路類型、發班時間、停靠站點,配套增設特色樣式站牌、候車亭、簡易首末站、導引標識等方便乘客識別。

改變出行習慣 促進消費提升

搭公交方便了,市民出行習慣也發生改變。

湖裡區自貿園象嶼園原有公交站點主要設置在外圍的象嶼路及長岸路上,園區乘客到公交站的步行距離較遠,許多人採用自駕出行。隨著M12路延伸覆蓋至象興四路,並直達園區內辦公大樓下,“上班族”可方便地乘公交前往外圍華榮路地鐵站,該線路日均服務乘客也增加了約700人次。

集美安仁產業園及廈門電商谷緊鄰集美北大道、海翔大道等交通要道,園區乘客公交出行不便。隨著393路及933路先后延伸至園區內,乘客在園區即可乘公交接駁地鐵或往返灌口片區。

翔安首創奧萊商圈開通371路靈活接駁線,在商圈內設置首末站,既可接駁商圈乘客至周邊地鐵東界站,亦方便周邊世茂御海墅、陽光城翡麗灣等小區居民進商圈購物消費,從而帶動翔安南部新城消費、人氣提升。

據統計,新增的公交“六進”服務線路,對比開通首周,日均公交客流量增長52%﹔優化調整的服務線路,對比調整前,日均公交客流量增長45%。全市平均每天減少機動車通行量約1388pcu(標准車當量數),部分點位乘客每月預計減少出行成本450-700元。

精益求精 推進更多線路落地

客流多了、步行少了、擁堵少了、花費少了……公交“六進”開進群眾心坎兒裡。

“實際上,‘六進’包括但不限於所定義的范圍,我們關注的是人員聚集區和老百姓有需求的區域。”廈門市大交通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公交“六進”通過小切口為民辦實事,將持續推進下去。

那麼,“六進”線路到底如何規劃實施?廈門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個公交“六進”服務點位在研究時均經歷多輪現場踏勘和意見征集。以湖裡創新園為例,有關部門、設計人員先后5次現場勘察,掌握路況、站點、停車區域等硬件條件,制定改造項目清單﹔多次與園區管委會對接,征集園區企業意見與建議,掌握出行需求和特征,有針對性地設計線路走向、停靠點位、發班時間等。

在線路設計時,廈門公交集團不拘泥於常規線路,而是精准分析乘客出行需求,靈活設計多樣化線路形態,如“M”字頭的地鐵BRT接駁線、“3”字頭的高峰專線、“4”字頭的社區公交……進而串聯服務區域與地鐵、BRT站點或公交樞紐,通過“短、頻、快”的微循環運行模式,完善“地鐵+BRT+公交”的服務網絡。

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去將根據“分批次推進、成熟一條、實施一條”的原則,持續優化公交“六進”服務項目工作清單,推進高林居住區、金尚小區、湖裡創新園、海滄萬科城等項目服務線路的落地。(雷妤 江安娜 趙巧玲)

(責編:吳舟、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