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寧德:“三資”專項整治有力度 村集體“家底”有厚度

福鼎市白琳鎮旺興頭村征用的一塊600畝蝦塘項目用地因項目未動工被村民多年佔用養殖,近日以公開招投標的形式對外招租,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16萬余元﹔柘榮縣雙城鎮城北社區日前通過委托律師進行司法訴訟和法院調解,順利讓承租方支付租金及違約金,租金拖欠問題得以解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寧德市各縣(市、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規范問題陸續糾正。
今年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把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作為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工作重點。寧德市嚴格按照有關部署要求,迅速行動、科學籌劃,扎實推動整治工作走深走實。
創新機制,專項整治見真章
日前,寧德市農業農村局分別邀請全國人大代表鐘團玉、福建省人大代表雷金玉、省政協委員張鐘林、姚麗雲組成調研組赴蕉城區、福安市、古田縣等地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調研指導工作。調研組一行通過實地走訪、集中座談、查閱台賬等方式,詳細了解各地專項整治工作進展,重點查看問題台賬、整改進度、重點任務進展等情況,針對檢查中發現的會計科目不規范、公開不及時、手續不齊全等問題提出具體的整改建議。
發動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講問題、提建議——此舉是寧德市農業農村局在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專項整治工作中所探索的“12345”工作法之一。
“我們在整治工作中,探索總結‘一看二查三問四督五建’工作法,具體指的是:‘一看’:看系統報表﹔‘二查’:查工作台賬、查問題整改﹔‘三問’:問縣鄉干部、問村主干、問村民﹔‘四督’:紀委實時督、村民具體督、系統預警督、社會民主督。‘五建’:建監管機制、建信息平台、建管理隊伍、建培訓計劃、建工作制度。”寧德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汪聲毅說,“截至8月1日,我們共發現問題數929個,均已完成整改,其中合同不規范問題539個,收回拖欠租金692.48萬元﹔‘三資’被侵佔問題11宗,收回資金3.85萬元,收回資源38.2畝﹔財務管理不規范問題379個,其中坐收坐支問題4個,清退各類款項173.36萬元。”
深化改革,專項整治動力足
2022年以來,寧德市柘榮縣以省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試點為契機,積極創新管理機制、搭建交易體系、促進長效流轉,有效改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環境,盤活農村生產要素。今年5月,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工作基礎上,柘榮縣將“深化改革”和“專項整治”巧妙融合,以“整治、規范、盤活”為工作思路,從資產購置、管理、處置、監督四大環節完善全過程管理體系,建立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資源“雙台賬”制度,對未出租及一年內到期資產進行分色預警,實現了資產資源信息的隨時可查和流轉信息的實時監控。同時,積極探索“兩個中心”合作運營模式,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服務窗口,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提供一站式服務。
“我們還制定出台《柘榮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要求所有涉及村集體的交易品種都必須進入交易市場進行交易,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柘榮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雷清弟表示。據統計,自專項整治以來,柘榮縣共推動整改資產資源管理不規范問題27個,目前全縣共建立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台賬87個,村集體資源台賬222個,推動25個村集體資產進場交易,實現交易13筆,累計為村集體增加收入961.05萬元。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是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好用活農村集體“三資”,是實現富民強村、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途徑。
“專項整治工作開展第一時間,市農業農村局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聚焦任務明、責任實、清單化,開展督促指導,強化宣傳培訓,有效推動工作落實落細。”寧德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康建坂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薄弱環節和制度漏洞,圍繞整治重點,靶向施策,縱深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有效解決農民群眾急難愁盼,切實維護農村集體和農民群眾權益。”(林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