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三明公安:以生態警務為筆墨  繪就山水“平安底色”

2024年08月06日15:13 |
小字號

傍晚時分,夏日余暉穿過雲隙,斑斕的晚霞倒映在清亮的河水中,飛鳥成群掠過蔥郁樹叢,沿河步道上,居民三三兩兩散步聊天……八月的三明,處處涌動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機活力。

展開這幅生態畫卷,隨處可見的“警察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自全面實施生態警務工作以來,三明市公安機關聚力“機制+站點+場景”深度融合,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生態警務,以生態警務為筆,在廣袤大地上繪就山水“平安底色”。

智慧引領 溢出生態效益

深藍色的屏幕上一條條數據滾動刷新,實時變化的折線圖直觀反映著轄區的巡查情況……在沙縣區數字生態警務中心,集信息匯總、智能分析、綜合研判於一體的智能系統,在市民群眾身邊織起了一張張生態防護網。

點開“沙縣智慧治理駕駛艙”,護林員的巡山軌跡一目了然,根據上報的巡查線索,調出對應監控畫面,即可第一時間提供遠程支援……在工作人員的熟練操作下,生態治理的每一項環節猶如插上科技的翅膀。

“為充分發揮數字賦能的作用,我們搭建了空中無人機、水面巡邏艇、陸上視頻監控三位一體防范體系,為立體化防控、精准化打擊提供有力支撐。”沙縣公安分局森警大隊大隊長孫達說,智慧化“武器”的加持,不僅提升了公安生態治理的質效,還能為基層民警減負。

目前,全市像沙縣區數字生態警務中心一樣的智慧平台共有3個,如何借助這些平台,延伸生態警務的智慧觸角?

為此,三明市公安局制定出台數字生態警務中心運行機制,實行“平時常態運行、專班同步上案、用時聯動運作”3種運行模式,充分利用科技賦能,全力構建縱向一體偵查、橫向部門協同、立體支撐保障的生態警務一體化合成協作體系。

“有了智慧生態警務的助力,我們發現並解決危害生態環境線索的效率更高了,周邊環境好了,村民們的生活方式也從曾經的‘靠山吃山’轉變為如今的‘生態反哺’。”沙縣公安分局夏茂派出所所長陳連華欣喜地說。

從充分融合涉生態類行政執法部門社會信息化資源,到高效統籌各級各類警務資源,一條自上而下、特色鮮明的生態警務之路逐漸成型,用智慧化生態警務賦能當地生態效益的場景接續上演。

品牌創新 驅動生態警務

“現在村裡各個角落都能看到民警巡邏的身影,河面更加干淨,周邊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村民們口中的新變化,得益於“一山一河”兩支生態保護黨員先鋒隊的設立。

“小到河岸垃圾管理,大到山林違法狩獵,都是我們的管轄范圍。”將樂縣公安局森警大隊大隊長王強介紹,先鋒隊主要圍繞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常口村金溪河流域開展巡護工作,以南、北片派出所警力為支撐,協同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扎根將樂森林警察崗位22年,王強見証了將樂的生態蛻變,在他看來,守好身邊的“一山一河”,已然成為將樂做好生態警務的特色品牌。

縱觀全市,泰寧縣公安局創新打造“警長+河長+林長+景長”工作機制,組成“紅袖標”志願服務隊和“警景”聯動巡邏隊﹔永安市公安局與國有全資森林生態企業相互配合,把觸角延伸至生態環境類案件辦理﹔明溪縣公安局積極創建森林衛士——候鳥“護道者”黨建品牌,護航候鳥與經濟齊飛……

一項項生態警務舉措,映照著三明公安主動融入全市綠色發展大局的部署謀劃。近年來,三明公安創新性打造生態警務立體智慧防控、生態要素管控、群防群治聯動、合成精准打擊、執法司法協作、生態價值實現“六項機制”亮點品牌,推進“平安家園·智能天網”建設工程,加強無人機等科技裝備配備,統籌群防力量,組織開展聯合巡邏、走訪排查、政策宣傳,強化與行政、司法部門溝通協作,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對接,共同筑牢生態環境安全“防火牆”。

今年以來,三明全市涉林犯罪現行案件破案率達87%,偵破省廳挂牌督辦案件8起,破案率達100%。

多維場景 擦亮生態名片

“推行林長制,實現林長治”“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保護生態,從我做起”……暑期來臨,清流縣天芳悅潭景區迎來了客流高峰,景區內小巧玲瓏、十步一標語的標牌,吸引了許多前來度假的游客駐足觀看。

一旁的清流縣森警大隊民警見狀,耐心上前引導游客拿出手機掃描標牌上的二維碼,很快,野生動物放歸、珍稀植物介紹的視頻映入眼帘……

“我們的目標就是實現全縣處處有景、處處見警。”清流縣森警大隊副大隊長謝鬆華介紹,通過在全縣各中小學、重要生態部位和群眾聚集地建設全域生態警務驛站,可以讓新型生態警務更加貼近群眾日常生活。

為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三明公安緊緊圍繞差異化警務模式、整體性保護協作、多場景展示平台“三大舉措”建設,實行挂圖作戰、項目化推進,在全市建成7個生態警務工作站、8個生態聯勤工作站、10個生態警務驛站、8個“森林警察林”,切實將工作機制有效轉變成場景項目建設,充分展示生態警務綜合治理機制服務成果。

將樂縣打造“龍棲山生態法治科普教育館”“國有林場杉木主題自然教育體驗館”等生態保護科普教育場所,多層次植入生態警務元素﹔清流縣投資建設生態文明實踐展示館,VR全景展示藍色生態警務﹔明溪縣依托“森林警察林”建設生態恢復場景,並配合建設環境修復公益補償實踐教育基地……從綜合展示場景到警務應用場景,從生態恢復場景到服務發展場景,三明公安在潛移默化中讓“青山綠水”的理念植根於群眾心間。

今時之三明,俯身是可及的碧水,環顧是賞心的綠植,一幕幕生態之美,照見了三明公安高質量推進生態警務機制建設的堅實步伐,生態警務護航地方經濟綠色發展的樂章正奏響在山水之間。(孫強 梁夢婷)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