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多元調解機制、推進和諧勞動關系 廈門全力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

當前,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在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領域就業,形成了去雇主化的新就業形態。如何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如何促進平台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近年來,廈門市通過暢通維權渠道、加大職業傷害保障、加強便利場所建設、引入應急救護培訓、探索“零工市場”就業服務等方式,持續完善制度機制、創新工作方式、強化服務保障,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為勞動者創造出更好的發展環境、職業環境。
近日,廈門市委宣傳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中央駐閩、省駐廈及本地主流媒體,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集中採訪活動。兩天時間裡,採訪團先后深入走訪12個點位,實地了解、切身感受廈門在全面構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方面的舉措、亮點和成效。
8月5日起,人民網陸續推出系列報道。本期關注廈門如何暢通維權渠道、構建多元調解模式,全力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
一名從東北來到廈門工作的某企業快遞員工在上班路上猝死,留下無工作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在獲得工亡保險賠償后,家屬要求企業予以經濟補助,后經市郵政快遞業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的多次溝通交流,雙方對補助金額達成協定,企業當場履行調解協議內容。
“人性化的處理讓雙方都滿意,保障了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發生在去年12月的這起調解故事,廈門市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朱毅福記憶猶新。
開展快遞員工亡人道主義賠償調解。廈門市郵政快遞業勞動爭議調解中心供圖
去年3月,廈門市成立快遞員和外賣騎手權益保障工作專班。兩個月內,根據專班下發的文件精神,在該市郵政、司法部門指導下,該協會成立廈門市郵政快遞業勞動爭議調解中心,以加快建設“法治+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調處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快遞企業勞動爭議,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保障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新就業形態用工普遍存在不規范、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等問題,容易出現勞動、勞務等糾紛。”朱毅福介紹,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相關企業之間,比較常見的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包括薪資、福利、合同糾紛及勞動過程中出現的工傷、工亡案件等。截至目前,該中心已為快遞員提供法律援助15件、各類法律咨詢等約160人次、調解5件勞動糾紛案。其中,包括一起涉及人數34人、金額近90萬元的快遞員群體性糾紛,經中心調解員與各方積極溝通,引導理性處理爭議,得以妥善處置,達成和解。
其實,成立郵政快遞業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助力化解糾紛,是廈門市重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積極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的一個縮影。
廈門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廈門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主要體現在‘四個一’。”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總會計師吳目國介紹,“四個一”包括“一個機制”,即建立了27個民生服務行業主管部門為主的機制﹔“一個中心”,即成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一份保險”,即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點,加強社會保險的推廣工作,推出“益鷺保”加強他們的職業傷害保障﹔“一套系統”,即把全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集權益保障服務、提升職業發展為一體的服務保障平台。
去年9月,廈門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匯集該市27個民生服務部門,構建了一個集權益保障、提升服務、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等的綜合性、服務性的一體化平台,為全市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了案件受理、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就業創業、求職招聘、技能提升等一站式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
“線上與線下受理、調解並行。”吳目國說,中心挂牌成立近一年效果顯著,特別是在勞動權益維護方面,採用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權益維護模式,向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線上線下的維權服務,並進一步引進了工會調解、司法調解、司法援助等力量,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全方位維護自身權益提供了切實保障。截至今年6月底,中心辦理案件數714件,其中工資類案件492件。
廈門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引入工會調解等力量。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為讓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可就近方便維權,該中心對條件符合的行業如郵政以及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比較集中的思明、湖裡區成立分中心,“接下來,將加快在島外各區也成立分中心”。
以湖裡區勞動關系權益保障中心為例,這裡下設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基地,開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服務專窗。工作人員介紹,在該區人社部門牽頭下,區法院、工會、司法等部門在全省區縣一級率先出台湖裡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措施,配套建立了服務基地和制定工作模式、基礎保障方案,形成了從職業培訓、技能發展、職業化道路到勞動權益保障的閉環管理機制。
湖裡區勞動關系權益保障中心設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服務專窗。人民網 余乃鎏攝
“特別是在權益保障方面,服務基地不僅可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就業服務推薦,還能為他們提供一個通道,接受其各類權益保障服務訴求,並經過內部分流處置來快速解決他們的問題,切實保障他們的權益。”湖裡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傅戎介紹,當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來到服務基地處理勞動爭議糾紛時,基地會視情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如針對一些較小的勞動糾紛且雙方仍有意願繼續合作的,基地將建議他們無需選擇傳統的勞動仲裁、監察舉報投訴等方式,而是引導到街道進行前期調解或到人民調解組織進行調解,“既幫助快速解決糾紛又助力行業隊伍更加穩定,讓雙方能長遠發展,實現新就業形態勞動和諧目標。”
不僅如此,為讓廣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線上方便享受服務和進行維權,廈門人社部門等今年還加快建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信息系統”,並預計9月正式運行。
工作人員介紹,該系統是全國第一個專門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一站式”服務平台,其以“三個一體”(公共服務一體、經辦一體、決策一體)、“四個協同”(數據協同、服務協同、經辦協同、預警協同)、“五個保障”(用工服務有保障、職業傷害有保障、糾紛調解有保障、技能提升有保障、生活服務有保障)為核心來建設,可實現公共服務權益保障、監測預警、分析決策等多方面功能。
其中,在糾紛調解保障方面,可實現把勞動保障部門的監察、仲裁、勞動爭議調解、工會開展的人民調解等統一在平台上集成——勞動者如遇到糾紛,可在該平台選擇不同的渠道去反映自身訴求,既可做線下調解也可做線上調解,還可走監察、仲裁甚至到法院進行訴訟,平台的仲裁也實現裁訟銜接。
試運行中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信息系統現場開展線上雲調解。人民網記者 陳博攝
“80后、90后勞動者長年接觸手機、互聯網,對平台的上手和適應快,能快速通過一站式的信息化平台來辦理一些業務、享受一些服務。”該平台系統負責人黃健以線上雲調解為例說,系統推出后將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帶來明顯便利。
黃健介紹,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普遍年輕化為主、受教育程度和互聯網程度較高,加上這類勞動者群體通常很忙,很難有時間專門來現場辦理業務、參與現場調解。有了雲調解后,他們可在休息時拿出手機和雲調解室聯網,通過遠程調解來解決糾紛,“實踐中,大部分的勞動爭議可以通過調解來解決,服務信息系統推出后將不僅能方便勞動者又能快速解決糾紛,實現一個預裁調的一站式服務。”
“廈門已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模式。”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超過32萬人,為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能得到應有的權益保障,人社部門將積極牽頭推動《廈門市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若干措施》等各項舉措落實、落地。同時,不斷深入探索、全面構建具有廈門特色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模式,持續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全面推進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為助力廈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人社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