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超百萬噸 “綠色工廠”有本“生態賬”
建功新福建,八閩大地在行動。近日,由福建省委網信辦指導,人民網福建頻道發起“福建‘封面’系列融媒體調研行”活動,聚焦新福建建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挖掘福建各地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奮斗故事。這一站,走進三明市,圍繞當地“踐行‘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理念,促進全面綠色轉型”開展調研。
粉塵不外排、工廠不露天,一個加工廢鋼鐵的企業能做到這樣,靠的是什麼?
在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小焦工業園內的國投閩光(三明)城市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閩光”),工作人員正在工廠內加工最新回收的一批廢舊彩鋼瓦、報廢汽車、廢舊設備等廢鋼鐵,加工后的廢鋼鐵將被送往鋼廠、鑄造廠回爐循環利用。
廢鋼鐵加工現場。人民網 李唯一攝
廢鋼鐵是唯一可大量代替鐵礦石的鐵素原料,屬於可再生資源。國投閩光盯住綠色發展,邁出低碳環保之路:通過回收、研發、再生,利用城市礦產資源實現廢鋼鐵最大程度“變廢為寶”。
作為一家“綠色工廠”,要想在“不露天”的環境下實現“粉塵不外排”,就需要強有力的大型“吸塵器”。於是,國投閩光將更多資源和精力投入除塵降噪、污水處理等綠色生產設備的採購和維護中,如採用布袋除塵廢氣處理系統、活性炭除非甲烷總烴廢氣處理系統、鹼液噴淋設施等,最大程度減少粉塵外排。
“每天下班前,我們都會抽調生產人員使用掃地機集中清理粉塵,掃地機掃不到的地方由人工進行清掃。清理工作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做到‘工完場清’。”國投閩光生產部負責人介紹。
然而,鋼鐵類產品運輸成本較高,超過300公裡的運輸半徑,就會失去價格優勢。國投閩光的回收業務半徑通常在300公裡內,輻射福建、江西兩省的部分地市。面對這本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賬單,國投閩光要怎麼算?
“我們把生態效益放在第一位,廠區內建有危險廢物貯存設施3個、環保處理系統8套,對廢鋼鐵加工開展全過程環境風險識別工作。打造綠色、清潔、可持續的生產環境,是為了員工的身體健康,也為了保護廠區周邊的環境。”國投閩光生產部負責人說。
回收的廢鋼鐵。人民網 李唯一攝
自2017年底成立以來,國投閩光已回收加工配送廢鋼鐵約200萬噸,鋼廠或鑄造廠每使用1噸廢鋼鐵,可以減少排放1.6噸二氧化碳,減少使用740千克標准煤。
“綠都”三明,生態環境優越,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超過99%,森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如此宜居之城也是曾經的老工業基地,新型工業化是老工業基地煥發活力的必由之路。2023年,三明市累計幫助企業解決綠色轉型升級痛點難點問題50個。
要發展綠色工業,更要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三明用實際行動來証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