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入選水利部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名單,閩清這個小鎮如何做到?

2024年08月14日17:12 |
小字號

今年年初,福州市閩清縣塔庄鎮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入選水利部2023年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名單。成功入選的背后,是多年來塔庄鎮干群同心,堅持綠色底線,積極推進治理小流域項目,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走出一條以農村小流域系統治理為目標的特色鄉村美麗之路。

塔庄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面積為855平方公裡。其中,塔庄溪位於閩清縣南部,長度11.5公裡,從南至北流經茶口、上汾等12個村庄,涉及人口2萬多人,是一條集防洪抗旱、灌溉發電為一體的河流。2016年7月9日,一場特大暴雨洪災導致溪岸崩塌,河道堵塞,垃圾漂浮,原先清澈的河水變得污水橫流,臭氣熏天,一度影響群眾生產生活。塔庄溪也因此成為小流域范圍治理的重點工程。

為改善塔庄溪小流域生態環境,適應除患興利要求,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省市縣的支持下,塔庄鎮科學規劃,統籌兼顧,立足防洪保障、治理水土流失、環境整治、生態修復、河道改造、生活垃圾和農村污水處理等七項建設工程,著力提升河道生態環境和行洪安全。

白鷺紛飛。福州市水利局供圖

白鷺紛飛。福州市水利局供圖

治水先治污。“按照‘水岸同治’的規劃要求,雙管齊下,截污治溪。先是結合管道鋪設,截斷外源污染,再通過清淤清障,貫通水系,確保河道流水不腐。”塔庄鎮副鎮長許希珠介紹,特別是在堤防修建過程中,沒有大挖大建,而是依托原有地形、岸體和水生植物生長條件等,因地制宜,生物固堤,盡量減少堤防硬化,更有效地維護河道自然水生態系統。塔庄鎮坪街村八角塔有一段長130多米石砌防洪堤岸,呈月牙形狀,兩頭凸出。遇到暴雨,常被上游洪水沖垮岸腳,每修補一次,村裡要花費幾萬元錢。在河岸修建中,工程技術人員實地勘察,技術會審,為了節約資金,決定採用“補岸拋石”的修建方案,即以原有石岸為基礎,用大塊干砌塊石修補岸腳,然后投放石籠塊石,覆蓋深水區岸腳,確保岸腳沖而不垮。幾年來,河道運行正常,行洪能力顯現。

與此同時,為方便村民親水嬉水,塔庄鎮在沿岸村庄配套建設生態綠地,鋪設健康步道。結合農田灌溉,在攔水壩上建立汀水踏步,與岸上連接,形成水上岸邊小循環慢行步道,既美化沿岸村庄村貌,也方便村民休閑,宜居宜樂。

如今,塔庄溪小流域治理效果顯著,新建生態護岸6公裡,河道安全生態水系3公裡,清淤河道8.2公裡,河岸山坡綠化面積610平方米,全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450.8平方公裡,有效改善河道水利基礎設施,提高防洪灌溉能力。其中,塔庄溪的一條支溪爐溪,全長4.5公裡,灌溉梅寮、茶口等4個村600多畝農田,於2016年7月9日洪災后護岸殘缺,導致農田缺水。為修復爐溪,2018年,塔庄鎮籌集資金1500萬元,歷經一年建設,經過護砌、清障、砍青,修建4條攔水壩,讓爐溪水源豐富,過水能力提升,農田用水有保障。

上汾村宏成小區。福州市水利局供圖

上汾村宏成小區。福州市水利局供圖

走進塔庄鎮上汾村翁厝裡,隻見道路暢通,房舍明亮。村民翁新明在家裡洗滌衣服,不一會兒,洗衣機污水順著房間地面污水管網接口,流入村污水塘。

“生活污水處理是個難題。過去,村民家中污水大多往外排泄,污染河流。”上汾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翁新雄說,現在,村裡建立污水池塘,連接鎮網管道,村鎮水系相通,每天直接為村池塘輸送污水,通過鎮污水站集中淨化處理,不再污染河流。

村民家中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是河水變得臟污的重要原因之一,“問題在水裡,根子在岸上”。塔庄全鎮通過內源、點源、面源等綜合治理,在塔庄溪實現截污納管,改造和新建污水管道79公裡,新建農村生活污水站3座,日處理污水1150噸,讓污水有序排放。

目前,塔庄鎮通過改善人居環境,塔庄小流域內衛生廁所覆蓋率100%,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0%以上,畜禽污染安全利用,無害化垃圾治理率96.9%以上,全流域基本實現農村污水“零排放”。(陳其彬)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