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以法治賦能文明新風  廈門翔安何厝社區法治建設與文明實踐融合發展

2024年08月19日15:28 |
小字號

今年以來,在廈門市、翔安區司法局指導下,民安司法所以法治建設為導向,積極探索把公共法律服務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攜手何厝社區,依托何厝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法治資源,創新方式方法,通過法治賦能文明實踐,以文明促新風,以法治促和諧,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與法治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相融相促,既增強了普法依法治理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又使群眾法治素養、文明素養顯著提升。

據悉,何厝社區文明實踐站位於何厝鄉愁文化園北側,由社區一座有160余年歷史的平房修繕而成,佔地約4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實踐站涵蓋宣講堂、鄰裡書屋、文藝青年聯誼會、創意手工坊、安親班、調解室、社情民意傾聽室等六大功能空間。

今年以來,民安司法所對民安街道現有12個社區的文明實踐開展活動軟硬件各方面條件進行對比、篩選,最終決定推薦民安街道何厝社區為這次關於法治建設與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合發展事項建設重點打造社區,並全面鋪開、重點推進。

實踐過程中,民安司法所充分發揮在基層普法活動中的牽頭作用,整合何厝社區目前現有的7名法律宣傳志願服務隊隊員,16名文明實踐站志願服務隊隊員,組建法治賦能文明新風服務隊伍。這支隊伍聯合司法所、街道綜治辦、禁毒工作站、交警支隊等部門牽手開展活動,依托文明實踐站,積極推進法律進村居、進學校。今年以來,共結合社區文明實踐站需要,多主題開展法律進社區8場次,接受群眾咨詢280人次,解答問題120個,發放宣傳資料700份。

與此同時,民安司法所以“糾紛化解”為抓手,把規范化調解室設置在群眾往來多、文明實踐活動多的社區文明實踐站。將閩南茶文化融入調解工作中,以“茶道”架設起矛盾雙方溝通交流的平台,將調解糾紛、法律知識普及合二為一,讓原本關系僵化的矛盾糾紛當事人在輕鬆、平和的氛圍中,安穩情緒,恢復理性。茶調室的運作以“問有人答、案有人接”為宗旨,嚴把用人關,社區調解主任和6名法律明白人作為“本地通”專職調解員,負責日常接待工作。今年以來,何厝社區調解室積極發揮作用,共為社區群眾調處矛盾糾紛29起。

此外,何厝社區實踐站常年活動豐富,如書法班、識字班、暑期夏令營、手工創作、教育宣講等。今年以來,由民安司法所聯動各方力量與社區攜手,將村居法律顧問法治講座、普法宣傳、“六一”兒童節趣味法治謎題活動、女童保護(兒童防性侵知識講座)等融入日常活動開展,如,在“五一”節假日期間,開展何厝社區鄰裡節法治建設融合文明實踐活動,促進新老何厝居民的融合﹔攜手何厝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同為社區的孩子們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樂法同行,圈夢未來”六一趣味活動﹔利用暑期,為社區孩子開展一堂生動有意義的兒童防性侵知識講座。

文明來自一點一滴。民安司法所通過聯動社會力量,組織開展各類法治賦能文明新風實踐活動,在何厝社區營造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傳播法治正能量的良好氛圍。下一步,該司法所將繼續以傳遞文明法治理念為抓手,以滿足社區群眾實際需求出發,開展更加全面、專業、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以法治賦能文明新風,讓法治成為文明社區的最亮底色。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