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實施全域治水:生態“好水”變成經濟“活水”

【改革亮點】
7月1日起,《福州市全域治水條例》正式施行,這是福州市在全國設區市層面率先制定的全域治水地方性法規,為全面建設人水和諧共生的海濱城市、山水城市保駕護航。
牢記囑托,福州提出新時代全域治水的思路目標,實施強基寧水、集約用水、控源清水、以文活水、產業興水、數字管水、護河愛水七大行動,全域統籌構建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文化、水經濟、水管理、水保護七大體系,把最好的水資源留給人民。
【生動實踐】
八月,永泰茶山滿目疊翠。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一閘三線”工程去年全線通水,為永泰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憑借良好的綠色家底和潺潺碧水,永泰“點水成金”,打通生態價值變現渠道,將束縛山區發展的劣勢扭轉為優勢,不僅打造了“青雲泉”礦泉水品牌,落地福建國泰酒業總部、勞德巴赫精釀啤酒小鎮等項目,更將大樟溪的汩汩清泉通過“一閘三線”工程送往千家萬戶,走出一條將綠水青山中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合理高效變現的出圈之路。
“治水成效不僅要體現在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上,更應體現在高質量發展中。永泰建立了完善的水產業體系,創新原水利用、水利能源、酒水釀造等發展模式,謀劃八大涉水產業項目,匠福仙白酒產業園、勞德巴赫啤酒小鎮即將建成投產,落地閩寧協作產業融合基地,助推水產業產值突破30億元。”永泰縣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說。
在清涼鎮漁溪村,青雲泉礦泉水的水源取自地下125米深的火山礦岩裂隙水。為了讓好水源轉變為好產品,永泰由國企背書打品牌、民企介入運營。青雲泉礦泉水系列產品由永泰縣城投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福建華煦康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開發。項目落地短短一年,廠房選址建設、設備採購調試、食品生產許可証審批、產品投產問世等一系列工作順利完成。2023年4月,企業獲得採礦許可証。“全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加快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福建清涼礦泉水有限公司負責人於洋說。
不隻水產業崛起,酒產業的落地也為永泰的經濟增長帶來更多可能性。作為福州首個醬香白酒產業項目,國泰酒業2022年6月進入實驗性生產階段。為何選擇落戶永泰?福建國泰酒業總部董事長鄭華表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永泰的好水,“永泰年平均氣溫約17.5℃,常年水量充沛、水質清澈,與貴州茅台鎮的環境十分相似”。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這在永泰體現得淋漓盡致。“一閘三線”工程全線通水后,永泰積極探索制定大樟溪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不久的將來,“賣水”每年可為永泰帶來約1.6億元的收益,將更有力激發群眾護水愛水的積極性。
依托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永泰以“樟溪畫廊”為紐帶,串聯大樟溪沿線15個國家級、省級鄉村振興重點村鎮,開發界竹口庫區文旅綜合體,系統推出天門山漂流、赤壁漂流、歐樂堡水上樂園、界竹口水上運動等親水產品,帶動全縣今年上半年游客量達876萬人次,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
【獲得感】
寧夏西鴿葡萄酒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言志:
企業跨越山海從寧夏來到永泰,主要是看中永泰的生態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公司將用好產業優勢及品牌運營經驗,釀造具有永泰特色的優質威士忌、青梅酒等產品,為永泰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永泰縣赤錫鄉黨委書記鄧飛:
我們將立足生態優勢,以建設“樟溪畫廊”鄉村振興示范帶為抓手,充分整合赤錫、玉錫、荷錫三大庫灣旅游資源,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做足山水文章。旅游項目實施后,全面帶動濱水漂流、民宿、餐飲、露營、咖啡、休閑旅游等業態發展,預計村集體收入年增加超50萬元,新增村民就業崗位50個,帶動鄉鎮年均增收超100萬元。項目轉化產生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反哺生態環境保護,推動水土保持成為百姓自覺,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河湖治理,一頭連著水環境保護,一頭連著共同富裕,這樣的回饋真實在!(記者 譚湘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