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調研行
民營經濟大省的“變”與“不變”
在“行”中,看見“進”的中國。今年5月,人民網啟動“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340名年輕記者,耗時2個月,走訪31個省區市的111座城市,前往500余個基層一線點位深入採訪,“即採即發”“邊採邊發”,推出融媒體作品600余件,各平台總閱讀量超11億。
8月13日起,人民網分“創新中國”“品牌中國”“投資中國”“活力中國”4個主題,陸續推出“行進中國”調研行系列深度報道,聚焦各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案例,展現各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1987年,福建晉江誕生了一家名為福建三興的體育用品公司,做起了運動鞋代工和外貿。
90年代,晉江相繼提出“質量立市”“品牌立市”,這家體育用品公司順勢轉型,創立了如今的特步品牌。
從外貿轉型內銷,從做代工到賣品牌,特步的發展是福建民營經濟發展的縮影。福建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約70%的GDP。福建也是品牌大省,擁有眾多知名品牌和企業。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曾6年7次深入晉江調研,系統總結提煉出“晉江經驗”。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到省裡工作以后,多次到晉江做了調研,全省推進‘晉江經驗’。福建省如果有若干個晉江,福建就不一樣了。應該說,‘晉江經驗’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
堅守主業是“晉江經驗”的核心要義,這是“不變”﹔改革創新是“晉江經驗”的核心動力,這是“變”。站在當下,民營經濟大省的“變”與“不變”,體現在民營企業的定力、應變、創新上,折射出的是福建民營經濟發展的彈性與韌性。
存“定力”:心無旁騖做強實業
位於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清濛鞋業一廠,是特步集團生產制造總部。
廠子的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設備越來越先進,但跟“一雙鞋”“較勁”的勁頭一直沒變。
“過去幾十年,體育產業是一個大浪淘沙的市場,我們之所以保持穩健發展,在於戰略雖有階段性調整,但從來沒有離開過主業。”特步集團制造事業部總經理汪劍說。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本分。
在晉江經驗館,可以看到“晉江經驗”的印記,從“僑鄉‘三閑’起步,鄉鎮企業開路”,到“引進利用外資,成片開發邁大步”,再到“構建市場基礎,經濟發展加速”,直到“提高、創新、突破,拓展發展道路”……
“不少企業是從‘三閑’起步的,廠房是農村的閑置房,工人是村裡的閑置勞動力,辦廠的錢不夠就找親朋湊一湊。”盼盼食品集團創始人蔡金垵回憶昔日創業的艱辛時表示。
盼盼食品集團位於晉江的智能生產線。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近三十年前,盼盼食品還是晉江的一家小食品廠,發展至今,已成為擁有大型現代化生產基地的食品集團。蔡金垵說,從1996年開廠於晉江,到1997年在千裡之外的吉林投資建廠,再到后來幾乎每年建設一個生產基地,這無一不在証明,企業在全力做強做大實業。
“晉江經驗”不止於晉江。“數十年如一日”地專注於一雙鞋、一片葉、一塊玻璃,是福建民營企業、福建品牌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功“秘訣”。
當前,福建制造業增加值佔比居全國第四,民營經濟佔比高的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紡織鞋服等支柱產業規模已超萬億元。
謀“新機”:制造業邁向高端化
在位於福建福清的福耀集團展廳,有一塊“聰明”的玻璃,天線“藏”在玻璃內部,可以將智能汽車變成移動的“基站”,確保智能駕駛信號無卡頓。
福耀的創新玻璃。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從鄉鎮企業起步,數十年“專注於一塊玻璃”,福耀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佔全球的市場份額達到34%。在國內,更是每三輛汽車中,就有兩輛用的是福耀玻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制造業邁向高端化蘊藏著“新機”,但機遇並非“從天而降”,隻有立於技術“高地”,才能“夠得著”風口。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也沒有捷徑可走,靠的隻有自主創新。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賢前說,福耀打造一支超過4500人的研發團隊,並將年營收的4%以上用於研發,已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解決了多項“卡脖子”難題。
新賽道帶來新機遇,福建民營企業不斷修煉“內功”,於“方寸之間”謀“廣闊天地”。
2007年,當特步“懵懵懂懂”闖入體育賽事領域時,國內馬拉鬆賽事尚處於起步階段,專業跑鞋“門檻”太高,生產大眾時尚運動鞋是大多鞋企的選擇。
隨著技術的沉澱,專業跑鞋不再是國際大牌的專屬“領地”。“這幾年很受跑者歡迎的一款跑鞋在碳板、中底等方面都有了技術升級,打破了被國際品牌卡脖子的情況。”汪劍說。
廈門的特步環東跑步俱樂部,跑者在“超級跑道”項目中體驗挑戰冠軍速度。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一雙鞋的科技含量有多高?特步集團副總裁戴斌舉例說,一雙競速鞋中有著提供更強動力的碳板,有些已經達到航天級別,此外還通過大數據分析做出最適合“中國腳”的“中國鞋”。
如今的國產品牌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平視”世界與國際品牌同台競技,迎來“最好的時代”。不少福建民營企業負責人對記者感慨,中國品牌“勢如破竹”是基於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紅利,是整個產業鏈共同發力的結果,福建品牌也不例外。
善“應變”:傳統賽道跑出“新優勢”
很多人聽說安溪,是因為茶葉“鐵觀音”。如今,“茶都”安溪不隻有“鐵觀音”,“一葉”已催生出“百業”。
“市面上的各品類茶,在我們這裡幾乎都能買到。客戶的定制需求下單后,從設計、生產、包裝,到把商品送到客戶手裡,隻需5天。”茶科網產業園負責人詹永華表示,這比電商預售發貨時間要快很多。
消費者需求多樣化,考驗著企業“應變”能力。提速的背后,是基於數字化,從生產到物流全產業鏈上的一家家企業如“陀螺”般地高效運轉。
“主播忙著直播,客戶下完單后,物流立馬跟上。周邊的餐飲店也跟著改了營業時間,傍晚6點營業,持續至第二天清晨。”來安溪做茶的西安人雷榮深刻感受到了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玻璃產業、茶產業、食品產業通常被認為是傳統產業,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環境,隻有“以變應變”,加速產業數字化變革,才能跑出新優勢。
在盼盼食品工廠,記者看到,精確到“克”的智能化設備投料、和面﹔全自動真空吸盤將面包“吸”到冷卻輸送帶﹔AI視覺檢測技術自動剔除殘缺品……經過5G智慧生產車間“洗禮”后,一箱箱小面包新鮮出爐。
在福耀綠色智慧工廠,大規格天窗全自動生產線24小時運轉,從一片平板玻璃,到最終物流裝箱,實現了全線高度自動化生產,產線人數減少近20%,生產效率提升200%,每30秒內就能生產一套天窗。不止於生產,如今,福耀已經具備了全流程生命周期的復雜數據在線處理能力。
福耀玻璃自動化生產線。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從生產端到銷售端,數字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光靠幾台設備那麼簡單。”一位福建民營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數字化的背后,是通過大數據精准“打靶”,以應變市場需求。
如今,福建已培育數字化標杆企業200多家,培育7個國家級、34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布一批優秀數字化服務商,35個項目進入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6家企業入選2023年全國5G工廠名錄。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涂不可以應無方。在“變”中開拓創新,在“不變”中做強主業,福建民營企業在堅守中闖出了一片天地,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正推動著“民營經濟大省”由“大”向“強”。(趙強、余尤宜、劉陽、林曉麗、葉青卿、夏曉倫、王天樂、王紹紹、陳藍燕、李昌乾)
點擊進入專題
【系列報道】
創新中國 | 湖北篇 遼寧篇 四川篇 陝西篇 山西篇 江蘇篇 浙江篇 北京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