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省武夷山市挖掘生態文化資源

持續拓展思政課廣度和深度(在一線)

本報記者 丁雅誦
2024年08月24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大家看這塊神奇的石頭!這塊巨石上的植被,自下而上有地衣、苔蘚、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完整地記錄了從低等植物群落向高等植物群落幾億年演替的全過程。”暑假期間,福建福州長樂第二中學學生來到武夷山國家公園研學,武夷山國家公園人民法庭庭長姜歡化身導游,一邊講解植物群落的演替過程,一邊普及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之一,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姜歡介紹,武夷山市人民法院曾審理過一起國家公園內非法採摘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金線蘭的案件,被告人為了藥用價值偷挖金線蘭,受到嚴厲處罰。

“小小的金線蘭,看似不起眼,卻是這裡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國家公園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以及棲息於此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虫,都必須用最嚴密的法治加以保護。”聽完講解,長樂第二中學學生劉文槿很有感觸,“我們要認真學法、守法、用法,自覺成為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員,守護祖國的藍天淨土和綠水青山。”

漫步國家公園,感受自然之美﹔徜徉翠綠茶園,體驗採茶制茶﹔走進朱熹故居,感悟理學文化……近年來,武夷山市發揮特色優勢,依托朱熹園、燕子窠生態茶園、閩越王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洋庄紅色文化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等,推動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內外聯動,讓思政課更加有聲有色。

“我們打造251公裡的環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並組建以國家公園講解員為主體的宣講隊,將生態文明、法治護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融入講解詞,通過流動式、情景化的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書記楊青建介紹。

在武夷山,既可以看見美麗中國,又可以看見文化中國。這裡擁有的朱子文化、閩越文化、武夷茶文化等眾多優秀傳統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注入了源頭活水。

“咚咚鏘、咚咚鏘”,一陣鑼鼓聲中,身著華服的少年舉著“龍魚”翻轉騰挪……在前段時間武夷山市課后服務成果展上,五夫鎮朱子學校的少年龍魚表演隊進行了一場精彩演出。

作為朱子文化載體之一,傳統民間文化表演“五夫龍魚戲”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們將龍魚戲納入課后服務,邀請龍魚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校指導,喜歡龍魚戲的學生均可報名參加。”朱子學校校長林巧介紹,少年龍魚表演隊不僅在校內演出,也經常在傳統節日走進大街小巷。

為推動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堂教學相結合,武夷山市教育系統編輯出版《走近朱熹》《武夷茶說》等校本教材,推動“武夷岩茶(大紅袍)制作技藝”“茶百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校園,在課后服務中開設朱子吟誦、筆墨傳熹、龍魚戲等興趣課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武夷山市堅持開門辦思政,今年以來,累計接待省內外學生研學團328批2萬余人。”武夷山市政協副主席、教育局局長蘭智權表示,未來將繼續拓展資源、形成合力,系統設計更多更優質的研學線路和課程,持續拓展思政課廣度和深度,讓武夷山無與倫比的生態人文資源助力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楊鴻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4日 第 07 版)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