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味道
一路緊趕慢趕,總算在天黑前抵達“甜美小鎮”——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鳳陽鎮。
“不急。跟我來。”一位青年微笑著迎過來,帶領記者進入一片300多畝的葡萄園。
“咦?這麼大的葡萄園裡,咋見不著干活的老鄉?”
“我們現在可以遠程管理葡萄園啦。”青年邊說邊掏出一個手機,隻見他在屏幕上點了點,全自動灌溉模式便啟動了。
葡萄園標准化大棚內的智能灌溉系統。人民網 李唯一攝
這個青年就是把鳳陽鎮葡萄種植從小規模引向大規模的帶頭人,繆文欽。
鳳陽鎮地處白雲山麓,平均海拔650米,土壤富含硒鋅元素,是晚熟葡萄生長的“理想家園”。
鳳陽鎮獨特的高山氣候,給晚熟葡萄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10多年前,20歲出頭的繆文欽返鄉創業,成為祥瑞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拉著鄉親們一起“搞事業”。
標准化大棚、數字技術操控管理、生產記錄和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如今,隨著智慧葡萄園帶來源源不斷的生產力,鳳陽鎮葡萄種植規模持續壯大,成了名副其實的“甜美小鎮”。
盛夏已近尾聲,比一般葡萄晚熟2個月的鳳陽鎮晚熟葡萄正在“悠閑”生長。
7月31日,鳳陽鎮裡的晚熟葡萄處於轉色期。人民網 李唯一攝
“有的農戶靠種植葡萄一年能有60多萬元的收入。”說起這令人驕傲的“致富果”,鳳陽鎮黨委書記李木清如數家珍:鳳陽鎮鋅葡萄種植面積1萬多畝,培育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36家,其中,國家級專業合作社2家、省級家庭農場3家,年產值超億元……
像鳳陽鎮這樣飄滿“幸福的味道”的,還有距其一小時車程的壽寧縣下黨鄉。
大山深處的下黨鄉曾是特困鄉,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全鄉仍沒有一條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素有“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的說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三進下黨調研指導扶貧工作。
經過30年的不懈奮斗,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實現了脫貧。
2019年8月4日,習近平回信勉勵福建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五年來,曾經“摸著石頭過河”的下黨,承載著厚望,“致富曲”越奏越響,“幸福的味道”十裡飄香。
8月1日,記者循著烏茶的香氣,來到由下黨鄉10個行政村的茶葉合作社共同出資組建的滴水緣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時,社員們正在熱烈討論月度分紅。僅3天后,茶葉合作社代表便領到了今年茶青收購的溢價分紅物資及錢款。
“我們聯合社集結了‘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全鄉616戶茶葉經營戶全部加入,覆蓋全鄉所有茶園。截至目前,聯合社今年的分紅已經超過100萬元了。”該聯合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王菊弟最在乎的,是大家能否順利拿到分紅,“致富,是大事”。
下黨鄉的定制生態茶園。人民網 李唯一攝
自2020年成立以來,該聯合社創新打造“下鄉的味道”可視化定制生態茶園,帶動下黨鄉各村村財年均增收15萬元、各經營戶年均增收超2萬元。在這次分紅之前,來自福建省內以及上海、浙江的一批客商來下黨簽訂了新一年的定制生態茶園協議。
“現在全鄉有1000畝茶園屬於定制茶園,村民們‘先接單后生產’,腰包更鼓了。”王菊弟說,“下黨鄉具備海拔、氣候和地理條件優勢,有利於發展高山茶產業。我們從源頭加強品質管控,實現種茶全流程可視化。如今,說起下黨的茶青,大家都搶著要。‘下鄉的味道’也已成為壽寧公共品牌。”
同樣成為壽寧公共品牌的,還有下黨鄉產的紅茶“下黨紅”。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的打造,給當地特色產業送上“加分項”。
因地制宜謀發展。目前,壽寧全縣已形成硒鋅康養旅游和高山茶葉、優質水果、食用菌、林下經濟等“1+4”優勢特色產業。其中茶產業擁有生態茶園近18萬畝,年產量2.3萬噸,全產業年產值近50億元。
駕車駛離茶園,途中盡是寬闊平整的瀝青路——“天塹變通途”的下黨鄉,已開通5條進鄉公路、10條通村公路,行車在路上再也不會“異常艱苦”。
“天塹”之間,新修起寬闊平整的公路。今后,從臨縣周寧到壽寧有了近道。人民網 李唯一攝
路通了,游客自然來。擁有“廊橋、流水、人家”的下黨,溝壑幽深,山林繁茂,溪澗青翠,自然人文資源已然轉化為鄉親們的“增收助手”。
祖籍寧德市古田縣的吳祥芳,是下黨鄉的“新農人”。熱愛繪畫的她,2020年在下黨的一次寫生中,被這裡的清新空氣、優美環境打動,毫不猶豫地留下創業辦民宿。
7年前,下黨古村民宿改造工程啟動,現已完成15座古民居的改造。為了帶動“民宿+文旅”產業整體發展,下黨通過統一端口、統一管理、統一價格、統一排房的“四統一”工作機制,制定《下黨民宿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暫行辦法》,鼓勵更多有創業激情和創業條件的村民加入合作社,還對加入合作社、達到經營標准的民宿業主每間給予2000元補助。眼下,下黨的民宿、農家樂等旅游經營主體99家,年接待游客突破50萬人次,下黨鄉親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到下黨,體驗‘慢生活’,回味兒時記憶。”吳祥芳說。
最具代表性的下黨68號民宿歷史已逾200年。下黨鄉供圖
走出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靠長遠布局、立起產業,也靠創新機制。
聚焦打造“全國鄉村振興樣板縣”的目標,壽寧縣初步形成了以實施“新農人”回村工程為統領的鄉村振興“十大機制模式”。
數據顯示,今天的壽寧,“新農人”隊伍已壯大至1.2萬人,他們將新的理念帶回鄉村,充分發揮技術、資金、信息、人脈等優勢,打造旅游民宿、電商直播、花卉基地等新業態,為鄉村發展注入全新活力。
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台階﹔許多“夢想”變成了“現實”,許多“問號”變成了“嘆號”。壽寧,正以鄉村振興實績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越過越幸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