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問題導向 勇於先行先試
福建加快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中國農村的又一次偉大革命”。
這場改革始於福建。
2002年,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集體林地“分山到戶、均林到人”。從此,廣大山林有了主人,林農有了積極性,“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三明格氏栲國家森林公園。黃海攝
20多年來,福建始終牢記囑托,堅持問題導向,不斷開展創新實踐,接續作答“山要怎麼分”“樹要怎麼砍”“錢從哪裡來”“單家獨戶怎麼辦”等問題,充分調動廣大林農積極性,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促進林業發展、林農增收和林區和諧。
那麼,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到底改出了什麼?怎麼改?又將如何深化?
改出什麼?
20余年間林業產業總產值激增12倍
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9項改革經驗被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第一批經驗成果向全國推廣﹔木材及主要林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通過發展林木產業、林下經濟和森林旅游等,有力促進山區經濟發展和林農脫貧致富……

福建省上杭白砂國有林場。黃海攝
活了機制,強了產業,富了百姓,美了生態,轉了觀念。20多年來,在福建,源於林改,一個個成效逐步顯現——
通過分山到戶、放活經營、創新金融等綜合配套改革措施,福建破解了集體產權不明晰、經營機制不靈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初步建立起責、權、利相統一的集體林業經營新機制。
福建林業產業總產值從2002年的635.9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7651億元,是原來的12倍,位居全國前列。
福建林改賦予農民更多發展機會,2023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萬元,比增6.9%。

周寧縣黃振芳家庭林場林下種植草珊瑚。姜克紅攝
2002年以來,福建累計完成植樹造林4181.5萬畝,森林覆蓋率淨增4.6個百分點,達65.12%、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森林蓄積量淨增4.46億立方米,達8.1億立方米,翻了一番多﹔植被生態質量和生態文明指數均居全國首位。
通過持續深化林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守護青山綠水已成為福建人民的自覺行動,愛綠護綠植綠在八閩大地蔚然成風。
……
怎麼改?
放活經營權、優化林權管理、推進規模化經營
2023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推廣多項福建林改經驗,並明確支持福建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

福州福清市石竹湖周邊生態公益林。黃海攝
從20多年前將集體林地“分山到戶、均林到人”到近年來開展以多方得益、多式聯營、多重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三多”改革試點工作,福建始終堅持先行先試,持續將林改向縱深推進,在放活經營權、優化林權管理、推進規模化經營、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拓展林業碳匯、推進金融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持續為全國深化林改探路子、出經驗、作示范。
那麼,福建林改到底怎麼改?
從“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促進多方得益。在明晰產權、承包到戶,實現林地所有權和承包權“兩權分離”的基礎上,福建積極推進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工作,並規范林權類不動產登記、加快林權流轉,從而放活林地經營權,讓林農、集體、企業、社會多方得益,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
從“砍樹賣錢”到“多種收益”,促進可持續經營。從確保林農經營自主權、處置權、收益權入手,福建通過探索人工商品林採伐改革、調整優化生態公益林布局、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從而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提高經營收益。

“沙縣小吃第一村”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俞邦村植被茂盛。黃海攝
從“守著金山銀山”到“盤活萬重山”,促進資源變資產。福建積極開展林業投融資改革,通過強化金融創新、強化引資入林、強化風險防范,讓青山變金山、綠樹變活錢、資源變資產。
從“分山到戶”到“多式聯營”,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福建堅持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保持林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基礎上,通過積極培育多元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加強林農的統一服務等,有效解決林農單家獨戶面對大市場問題。
從“單一林業”到“多功能林業”,探索生態價值實現。從木材生產為主向體現“四庫”作用,發揮森林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多功能林業轉變,福建在拓展和厚植生態優勢的同時,突出產業化利用、突出生態化補償、突出市場化交易,通過探索生態價值實現機制,促進“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
如何深化?
突出改革重點,注重權益實現
2024年2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印發《福建省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實施方案》,為福建著力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促進林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具體規劃、指明了前進方向。

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黃海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
福建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策源地和全國深化集體林改先行區,福建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勇於先行先試,不斷鞏固拓展改革成果,加快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繼續為全國深化林改提供更多“福建經驗”。

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一角。2021年5月,該村村民張林順領到全國首張林業碳票。黃海攝
一是著力先行先試。推進三明、南平、龍岩3個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建設。以“多方得益、多式聯營、多重服務”為重點,穩步推進順昌、沙縣等17個集體林權制度“三多”改革試點縣(市、區)建設,從產權制度、經營管理、服務保障等方面,有針對性地推進先行探索、聯動推廣和系統集成,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扎實推進政銀企保對接、權益流轉、林場林企林農聯結、產學研用融合、產品展銷、投資促進等6個服務平台建設,促進林業與金融、保險、科技等政策協同聯動。
二是突出改革重點。加快推進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標准化建設,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立體精致經營等多種形式聯合經營。深化林木採伐改革,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齡限制,探索按面積測算蓄積批准採伐,全面推行小額採伐告知承諾審批。持續推動林業金融創新,積極推廣普惠林業金融產品,爭取政策性開發性貸款支持國家儲備林、森林資源保護等林業重點項目建設,引導信貸資金投入林業,落實林業貸款貼息政策,完善林業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大力推進森林質量精准提升和重點區域林相改善,因地制宜營造多樹種、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針闊混交林、生態景觀林,推動造林綠化從量的擴張向量質並重、更綠更美、共建共享轉變。
三是注重權益實現。圍繞促進權利明晰、權能激活、權益實現,鼓勵探索推廣林權資產折資量化的林票運行機制,促進資源增長、林權增益、林農增收。聚焦產業化利用,推行產業全鏈條發展,大力發展木竹加工、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木本糧油等綠色富民產業。聚焦市場化交易,積極推進碳開發、不斷拓展碳標的、努力佔領碳市場、精簡優化碳核証﹔推進覆蓋全省的林權交易平台建設,拓展開展林權類不動產登記、林權收儲、林權托管等服務。聚焦生態化補償,積極爭取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天然商品林補助標准,開展濕地生態補償等縱向補償,繼續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不斷提升發展“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