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這條“參”路,怎樣走向“全國最大”

李唯一 蘭志飛
2024年09月03日14:0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建功新福建,八閩大地在行動。近日,由福建省委網信辦指導,人民網福建頻道發起“福建‘封面’系列融媒體調研行”活動,聚焦新福建建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挖掘福建各地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奮斗故事。這一站,走進寧德市,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打造‘增長極’”開展調研。

在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的太子參大數據溯源平台,點擊鼠標,一鍵查詢柘榮縣各鄉鎮的太子參種植情況:種植面積最大的是英山鄉,達5534.49畝,其次是城郊鄉5517.79畝、東源鄉3892.54畝……

伴隨晃動的鼠標、轉動的指南針,虛擬現實地圖精准定位每一處種植地,不僅顯示種植面積、戶主等信息,分析溫濕度、光照度、土壤濕度、土壤電導率、降雨量、風速、氣壓等數據,還可以進行線上收購、融資服務等,“科技之手”全流程賦能太子參的生長銷售。

“現如今,大棚可以控制溫濕度,防止病虫害感染,棚內的水肥一體化設施還提高了肥料使用率,實現精准施肥。”作為參與者,太子參種植戶吳國東在英山鄉鳳洋村的太子參種苗大棚內連聲感慨。

英山鄉三面環山、氣候溫和,適宜太子參種植。吳國東自2002年開始種植太子參以來,已是經驗豐富的“種植大戶”。他坦言,過去“靠天吃飯”不確定性較大,如今大棚種苗,種出來的太子參品質穩定、產量高。目前,吳國東負責的太子參種植示范基地,種植的太子參已達1200畝。

英山鄉鳳洋村的太子參大棚。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英山鄉鳳洋村的太子參大棚。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從大棚出來,吳國東繼續沿著崎嶇的山路向前,介紹起棚外露天“生長”的太子參,他現場拔了一棵出來給記者瞧。“1根,2根,3根……這個長得好,有60多根,現在技術更先進了,種苗的質量更好了,這些太子參都成了村民們的‘金娃娃’。”

吳國東現場拔出的太子參。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鳳洋村實現太子參規模化、高效化種植,帶動200多戶周邊村民就業。

柘參的產銷量長期佔全國太子參產銷量的一半以上,2023年,柘參的累計產量超過5800噸,全產業鏈產值約16億元,是全國最大、最活躍的太子參產銷區。把細小的太子參做到“全國最大”,柘榮還付出了哪些努力?

“經過多年縣域農家太子參種質資源圃篩選,我們用優良單株選育、雜交育種等技術手段開展優質品種培育。”福建天人藥業有限公司陳阿琴負責太子參植物工廠的項目化運營管理工作,她認為,保障太子參的優質種源及道地性尤為關鍵。

為進一步解決傳統太子參品種存在的抗病弱、產量低、品種老化、育種過程漫長等問題,太子參植物工廠應運而生。如今,福建天人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人藥業”)在太子參“育繁推一體化”這條道路上探索已有十年,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柘榮太子參的品種也變得更多元、更優質,實現脫毒苗規模化生產。

福建天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打造太子參植物工廠,實現太子參脫毒苗規模化生產。人民網 李唯一攝

科研發力、規模擴大,背后是政府支持的“十足保障”。吳國東說:“政府對農戶購買合作企業太子參種苗予以銷售價20%的補貼,還對符合標准化種植模式的太子參田地復墾予以每畝疊加補助300元,提高了種植戶的種植熱情,大家在家門口就能勞動致富。”

圍繞一產標杆化、二產高質化、三產融合化的目標,柘榮縣出台《關於鼓勵支持“柘榮太子參”科研及規范化種植的九條措施》,推動太子參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戶種植熱情和村財增收,以“三產融合”實現提高產量、提升質量、提增收入。

柘榮縣現有太子參種植面積4.3萬畝,不同品種的佔比分別為:“柘參1號”11.95%、“柘參2號”11.75%、“柘參4號”74.56%等。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